極目新聞記者王永勝
極目新聞通訊員 陳欽
11月4日,紀念余叔巖誕辰135周年暨京劇“三余”學術研討會在湖北省羅田縣開幕。本次活動由《中國京劇》雜志社與羅田縣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特邀來自全國各地的京劇表演藝術家、理論研究者、文化學者以及余氏后裔等約130位嘉賓齊聚一堂,共話傳承。活動期間,國家大劇院還將在羅田縣人民會場獻上兩場精彩演出——“余派老生折子戲?qū)觥迸c“京劇名家名段演唱會”,讓大別山地區(qū)的廣大戲迷在家門口盡享國粹藝術盛宴。
![]()
黃岡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李初敏在致辭中說,黃岡素有“四戲同源”的美譽,名滿天下。黃岡市全力推動戲曲藝術生產(chǎn),著力培養(yǎng)藝術人才、加強院團建設、深化交流合作。羅田縣積極投身戲曲藝術傳承發(fā)展,與國家京劇院開展深度合作,開創(chuàng)了“國家院團+文化基地”的創(chuàng)新模式。羅田邀請藝術大師傳藝授課,著力培養(yǎng)本土藝術人才;打造“名家故里、國粹尋根”文化研學線路,推動藝術傳承與文旅產(chǎn)業(yè)深度融合;定期主辦高水準藝術展演,讓山區(qū)群眾在家門口就能欣賞到國家級藝術盛宴。
“作為‘三余’桑梓地,羅田文脈悠長。”羅田縣委副書記張志剛介紹,從余三勝創(chuàng)“花腔”于皮黃,到余叔巖將老生藝術推向高峰,羅田的山水基因早已融入京劇血液。近年來,羅田將傳承“三余”文脈作為核心工程,通過“搭天線、建載體、育土壤、融產(chǎn)業(yè)”四大舉措,讓京劇藝術在故鄉(xiāng)沃土上生生不息。
活動期間,藝術實踐節(jié)目精彩紛呈。國家京劇院在羅田縣人民會場奉上了兩場高水平的專場演出。11月4日的“余派老生折子戲?qū)觥保闪桤妗⑺{天、李博等名家精彩演繹了《搜狐救孤》《坐宮》《將相和》等經(jīng)典劇目,展現(xiàn)了余派唱腔的韻味與魅力。11月5日的“京劇名家名段演唱會”,則以“流派紛呈”“經(jīng)典獨演”“名劇名段”三個篇章,令觀眾沉醉。在學術研討環(huán)節(jié),專家學者圍繞“余叔巖史料挖掘與表演體系研究”等主題展開熱烈討論,為余派藝術的守正創(chuàng)新提供了寶貴理論支撐。
活動特別安排“凌珂湖北羅田京劇公益行”,走進九資河鎮(zhèn)中心小學,與孩子們進行戲曲互動,播撒傳統(tǒng)文化的種子;赴九資河鎮(zhèn)七娘山村參加“朝圣體驗活動”,嘉賓們參觀余三勝故居、余三勝紀念館、三勝廣場等地,實地感受“三余”(余三勝、余紫云、余叔巖)一脈深厚的家族藝術淵源與地域文化底蘊,完成一次意義深遠的文化尋根之旅。
(來源:極目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