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譚思靜 李超)近日,蘇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因其畢業生“入職即上崗”深受企業歡迎而備受關注。該校探索的“招商引智型、企校聯姻型、創新創業型”的“三型”校企合作育人模式,通過精準對接產業需求,有效鍛造了學生的就業硬實力。
“這樣的‘準員工’很受我們歡迎。”蘇州華芯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資源專員表示,該公司去年招聘的15名該校學生均能迅速匹配崗位。這一成效得益于學校與企業協同推進的“五個一體化”教學改革,即理論實踐、教室工廠、課程崗位、教師師傅、學生員工的一體化,使學生在校期間即完成向企業“準員工”的轉變。
在“招商引智型”合作中,全球領先的機床生產商瑞士GF集團入駐校園,投入設備并派駐工程師,共建“中瑞GF智能制造創新實踐基地”。學生直接參與產品開發與設備調試,能熟練操作先進機床。GF駐校工程師伍端陽肯定道:“這些學生將所學到的理論知識轉換成實踐應用,不僅僅學會了如何分析問題改進工藝,同時也熟練掌握了設備操作技能,我們需要他們,我們的客戶也需要他們。”
“企校聯姻型”合作則更為深入。以與蘇州華芯微合作為例,企業注資4500萬元在校內建成先進半導體測試實訓基地,年測試芯片超8億顆。“他們的車間就是我們的課堂,他們的員工就是我們的導師。”集成電路與通信學院院長王棟介紹。這種模式使學生技能成長圖譜精準對應員工崗位晉升路徑,畢業生楊睿涵因此獲得多家企業青睞。
此外,“創新創業型”合作則著力提升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青年教師劉文軍博士創辦的公司依托工業互聯網平臺,帶領學生參與企業“智改數轉網聯”項目。畢業生周正宇感慨,在校期間學習的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技術,讓他在入職后提出的建議直接被公司采納。
該校“三型”模式精準對接蘇州重點產業體系,實現了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的有機銜接,為區域產業升級提供了穩定優質的技能人才支撐。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