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那邊,尤其是東歐,正嚇得瑟瑟發抖,為什么?因為俄羅斯的普京又開始“秀肌肉”了。但就在歐洲盟友最需要“安全感”,眼巴巴望著美國大哥的時候,特朗普政府卻在往外抽梯子。
這事兒透著一股詭異,特朗普真就這么“拋棄”歐洲了?就在大伙兒議論紛紛的時候,美國2025財年的國防授權法案(NDAA),像一份不小心泄露的底牌,把華盛頓的真實意圖抖了個干凈。
美軍的調動,從來不看交情,只看目標。難怪特朗普要拋棄歐洲,美方終于公開了真相:美軍的真正目標,一直都是中國。
![]()
歐洲的“冷汗”與美國的“冷眼”
我們先把鏡頭給到歐洲。就在2025年10月底,俄羅斯國防部接連干了兩件大事,直接讓北約東線的神經繃緊了。
第一件,成功試射了“海燕”核動力巡航導彈。這玩意兒號稱“無限射程”,在天上能繞15個小時,覆蓋1.4萬公里。第二件,“波塞冬”核動力無人潛航器也測試成功。這東西能從潛艇發射,帶著核彈頭,威力大到能掀起“海嘯”。
這可不是CG動畫,是實打實的測試。消息一出,波蘭、羅馬尼亞還有波羅的海三國(立陶宛、拉脫維亞、愛沙尼亞)的國防部電話估計都打爆了。他們這些年頂在反俄第一線,給烏克蘭送錢送炮,現在發現“大熊”手里藏著更嚇人的家伙。
按理說,這時候美國“大哥”該站出來,多派點兵,安撫一下小弟們。可特朗普的反應,那叫一個“冷漠”。
特朗普打上臺開始,嘴里就沒停過抱怨:“歐洲盟友軍費交得太少,美國不能再當冤大頭了!”他要的是“美國優先”,不是“北約優先”。
![]()
光說不練假把式。就在10月29日,五角大樓宣布了一個讓東歐徹底心涼的決定:將從羅馬尼亞的米哈伊爾科格爾尼恰努空軍基地撤出約700名士兵,把北約東翼的駐軍規模從1700人砍到1000人以下。
在俄羅斯“秀肌肉”的節骨眼上,美國不增兵反倒撤軍。這操作,傻子都看明白了。立陶宛外長蘭茨貝爾吉斯早在年初的達沃斯論壇上就警告過,特朗普要是回來,美國可能真會從歐洲撤軍。當時大家還覺得是危言聳聽,現在(2025年10月),靴子落地了。
拆東墻補西墻:錢和槍都去了太平洋
歐洲這邊被“斷供”,那美軍省下來的兵力和資源,都去哪兒了?
答案,就寫在美國2025財年的國防授權法案里。這份總額高達8950億美元的法案,是美國國防部最“誠實”的自白書。里面有一項內容,這幾年預算暴漲,扎眼得很——“太平洋威懾計劃”。
![]()
這份計劃說白了,就是把歐洲省下來的錢,加倍投到印太地區。
法案數據顯示,2025年給PDI的撥款高達15.6億美元,這比白宮自己要求的還多了5.7億。國會比總統還著急往太平洋砸錢,這說明什么?說明在華盛頓,無論黨派怎么吵,“集中力量對付中國”是兩黨唯一的共識。
這些錢花在哪?
關島的軍事基地正在瘋狂擴建,要打造成“永不沉沒的航母”;日本沖繩的美軍基地在升級,部署新型導彈;菲律賓,美軍拿到了更多基地的使用權,位置一個比一個刁鉆;澳大利亞北部的達爾文港,美軍的輪換部隊規模也在擴大。
美軍高層在國會聽證會上,話都懶得繞彎子,公開承認:“這些投入,就是為了應對來自中國的挑戰。”
![]()
所以你看,特朗普對歐洲的“拋棄”,根本不是心血來潮,也不是單純為了省錢。他是在做一筆“戰略生意”——結束在歐洲的“虧本項目”,把所有籌碼壓到太平洋這個“新賭場”。歐洲,已經從“核心資產”降級為“次要戰場”了。
霸權的“力不從心”:兩只拳頭打不過來
特朗普這個商人總統,算盤打得精。但他這個“拆東墻補西墻”的動作,恰恰暴露了美國霸權一個殘酷的現實——力不從心(捉襟見肘)了。
冷戰剛結束那會兒,美國是唯一的超級大國,想打誰就打誰。可現在(2025年)呢?
美國想同時在兩條戰線上維持絕對優勢:在歐洲,要頂住俄羅斯;在亞太,要遏制中國。結果發現,“地主家也沒有余糧了”。
阿富汗撤軍的狼狽還歷歷在目,中東那邊至今還是個爛攤子。海軍的艦艇在西太平洋天天“自由航行”,高強度跑下來,連維護都跟不上,事故頻發。陸軍的兵力更是捉襟見肘。
更要命的是,中國的實力今非昔比。
![]()
我們的“東風快遞”(東風系列導彈),特別是反艦彈道導彈,讓美軍航母再也不敢像以前那樣隨隨便便開到家門口。我們的海軍“下餃子”這么多年,航母編隊、055大驅、隱形戰機,已經實實在在地改變了第一島鏈內的力量平衡。
五角大樓自己的兵棋推演都承認,在第一島鏈內,美軍的優勢正在快速消失。
所以,美國必須做出選擇。
在特朗普看來,俄羅斯雖然吵得兇,但經濟體量在那兒擺著,更像個“麻煩制造者”。而中國,是全方位的“戰略競爭對手”。
于是,特朗普的戰略收縮就變得順理成章:穩住歐洲(讓歐洲自己出錢),主攻亞太(自己親自下場)。
歐洲“夢醒時分”,棋局徹底亂了
美國這一撤,帶來的連鎖反應是巨大的。
![]()
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北約內部的裂痕徹底公開化了。法國總統馬克龍這幾年一直在喊“歐洲戰略自主”,要搞“歐洲軍隊”。以前大家還覺得他異想天開,現在德國也開始默默增加國防預算了。
歐洲這幫“老貴族”們終于認清了現實:美國的安全承諾,是有“價簽”的,而且隨時可能“斷貨”。
而對俄羅斯來說,這無疑是松了一口氣。美國在東翼撤軍,等于減輕了它在歐洲方向的壓力,可以騰出更多精力處理其他問題。
對我們中國而言,美國的意圖已經完全攤牌。“太平洋威懾計劃”就是沖著我們來的,未來的壓力只會更大。但這同樣也是好事,我們徹底丟掉了幻想,準備斗爭。
說到底,特朗普政府這份2025年的預算案和撤軍行動,撕下了美歐“牢不可破的同盟”的最后一塊遮羞布。
![]()
這背后,是美國全球霸權衰落的必然。它已經沒有足夠的實力同時按住兩個對手,只能無奈地選擇一個。它以為集中力量就能在太平洋“贏回一局”,但這種拋棄盟友、拉長戰線的做法,反而可能加速它自身霸權的終結。
一個連自己盟友都能隨時“拋棄”的國家,它的“威懾力”又能剩下多少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