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的話:
十年。
足印,踏入紅土。曲靖的大山,紅河的熱谷,昆明的壩子。不同的鄉土,同一種奔赴。
彼時,村路泥濘,暮色沉。
此時,硬化路,連天外;新居立,燈火暖。
荒坡點翠,櫻桃透紅,柑橘金黃,桃子枝頭掛。
隴上吐新,藥材含露,鮮花多姿,蘑菇滿棚香。
看村落整潔,嘗飲水清甜,聽圈里有牛鈴響羊在叫。
還有,寬敞明亮的教室里,書聲瑯瑯;操場上奔跑的身影,眼里透著快樂的光。
幫扶,就是讓腳下的土地,長出屬于自己的尊嚴和希望。
十年,不是紙上字,是駐村隊員腳底板磨出的繭,是村民眉梢挑的笑。
今開此欄,說的是駐村事,記的是魚水情。
且看這陌上春秋,如何在幫扶里,驚艷了時光。
在云南省曲靖市會澤縣馬路鄉的群山褶皺里,牛欄江如一條碧綠絲帶,纏繞著曾經沉寂的水口村。如今,這里變成了牛欄江畔的“網紅打卡地”,實現了從“窮山窩”到“產業興、生態美、村民富”示范村的華麗轉身。
2015年以來,云南中煙紅云紅河集團會澤卷煙廠作為掛鉤幫扶單位,先后派駐8名駐村隊員到水口村開展工作,累計投入幫扶資金1435萬余元,助力當地基礎設施建設、產業幫扶等。水口村緊扣“生態優先、產業打底、旅游增收、人才驅動、組織賦能”思路,將鄉村治理貫穿振興全過程,推動鄉村實現精彩蝶變。
![]()
水口村櫻花盛景 馮惟治 攝
黨建引領,筑牢鄉村振興“定盤星”
鄉村振興,治理先行。水口村以基層黨組織為核心,整合各類組織力量,構建起“黨建引領、多元協同、村民參與”的共建共治共享格局。
在產業決策中,黨總支牽頭調研論證,村委會落地執行,監督委員會跟蹤資金使用。2018年推廣櫻桃種植時,面對村民“不敢種、不會種”的顧慮,黨組織帶頭試種300余畝,黨員分片包戶傳授技術;2019年成立合作社后,通過“黨組織+合作社+農戶”模式,推動櫻桃種植面積擴展至2000余畝,覆蓋500余戶,豐果期畝產達1000公斤,戶均年增收3萬余元。
同時,全村373戶被科學劃分為5個網格單元,并推選5名優秀村民擔任網格管理員,將服務延伸至“最后一米”。網格隊伍不僅逐戶收集需求參與規劃,推動完成道路硬化、路燈安裝等基礎設施建設,還帶頭開展人居環境整治,協助落實危房改造和政策保障,讓村莊從“臟亂差”變為“潔凈美”,村民從“住得安心”到“過得舒心”。
雙治融合,激活基層治理“動力源”
水口村堅持“法治定分止爭、德治春風化雨”,讓鄉村治理既有力度又有溫度。“我們通過宣傳欄、司法講座等形式常態化開展法治宣傳,普及土地流轉、合同簽訂等法律知識,引導村民們辦事依法、遇事找法。”水口村黨總支書記洪會榮說。
今年4月,在櫻桃采摘季,村兩委組織商戶簽訂“誠信經營承諾書”,杜絕“宰客”行為,用心維護“櫻桃村”的招牌。
黨員主動調解鄰里宅基地糾紛、帶頭參與壩塘清淤,用實實在在的行動贏得群眾信任。這種黨員示范引領機制,讓法治和德治在水口村基層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
2025年,水口村的櫻桃迎來豐收 馮惟治 攝
產治結合,打造可持續發展“新引擎”
治理效能的提升,最終要體現在產業發展和人才振興上。水口村分層施策,既“富口袋”更“富腦袋”,為村莊可持續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2024年,駐村工作隊聯合會澤縣農業農村局組織專家團隊深入水口村田間地頭“把脈問診”。通過調控櫻桃樹落葉時間,配合精準施肥、修剪枝條,促進花芽分化。水口村的果農首次實施“強制休眠”技術,2025年坐果密度較往年增加三成。“現在修枝講究‘三股六杈’,疏花要‘去弱留強’,連肥料都分為基肥、膨果肥、月子肥。”在專家指導下,水口村村民祖守相掌握了種植要領。
在農旅融合發展中,水口村黨總支協調政府、企業資源,通過媒體宣傳、直播帶貨、舉辦櫻桃推薦會等方式,讓“櫻桃村”名氣遠揚,帶動采摘園、農家樂、觀光寫生等項目落地,實現“產業有收益、村民得實惠”,形成“治理優—發展興—村民富”的良性循環。
如今的水口村,櫻桃紅了,日子甜了。“接下來,水口村將探索深化‘櫻桃+文旅’產業鏈,讓鄉村治理在全面振興中發揮更大作用。”談起水口村的發展,駐村第一書記陶海聰信心滿滿。
云南網通訊員田蓉 朱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