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值深秋,呂梁大地天高云淡,碩果累累,文水縣南武鄉麻家寨村更是一派活力景象:街巷整潔如新,庭院花香陣陣,健身廣場上老人們笑語盈盈,黨群服務中心里村民們辦事舒心……這個不久前獲評市里“兩優一先”的先進基層黨組織,正以黨建為舵、實干為槳,在鄉村振興的航道上破浪前行,繪就出一幅產業興旺、民生殷實、鄉風文明的鄉村新圖景。
激活產業“新動能”
拓寬增收“致富路”
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基礎。走進麻家寨村醋廠,濃郁的醋香便撲鼻而來,車間里蒸汽氤氳,工人們正忙著翻拌醋醅,查看發酵情況。這個由村黨支部牽頭打造的集體經濟項目,如今已成為帶動村民增收的“金字號”產業。
“我們堅持支部謀劃定方向、黨員帶頭闖新路、群眾參與共致富,僅用兩個月時間就完成了醋廠從選址到投產的全流程籌備。”麻家寨村黨支部書記麻景文介紹道,由黨員技術骨干組成的監督小組,從原料采購到釀造工藝全程把關,讓“麻家寨純糧熏醋”成為品質的保證。
醋廠投產后,帶來的效益實實在在:6名村民實現家門口就業,每月能拿到4000余元工資;50畝高粱種植基地讓25戶農戶通過土地流轉和勞務用工,每月增收400元。
“不用外出打工,在家門口就能掙錢,還能照顧老人和孩子,這樣的日子真好、真踏實!”在醋廠務工的村民麻建才喜上眉梢,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更令人稱道的是,醋廠盈利反哺鄉村建設:廢棄宅基地改造、日間照料中心升級等民生工程都注入了產業收益,惠及全村1300余人。廠里還與志愿者協會攜手慰問環衛工人,讓愛心善舉傳遞溫暖。
麻家寨村在發展集體經濟過程中,注重總結經驗、樹立標桿。醋廠運營后,吸引周邊縣、鄉鎮3批次觀摩團前來參觀學習,分享集體經濟發展思路與運營模式。同時,積極探索“互聯網+集體經濟”新模式,通過直播帶貨、電商平臺推廣等方式,擴大產品知名度。
如今,這里的純糧熏醋不僅香飄本地,更通過直播帶貨走向全國,每月線上銷售額穩定在3000元左右。
“我們到村工作大學生現在也變身主播啦,讓家鄉的土特產插上互聯網的‘翅膀’。”麻家寨村村委主任助理楊圓圓拿著手機向記者展示直播畫面,臉上充滿了自豪。
辦好民生“暖心事”
繪就幸福“實景畫”
民之所憂,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麻家寨村黨支部始終把群眾的急難愁盼放在心上,用心用情用力辦好每一件民生實事,讓村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提升。
走進麻家寨村日間照料中心,飯菜的香氣撲面而來,37名75周歲以上的老人正圍坐餐桌共享午餐。餐廳里窗明幾凈,餐桌上飯菜豐富多樣,老人們邊吃邊聊,其樂融融。
“每周飯菜不重樣,大米白面換著來,餃子饅頭輪著吃,比家里還熱鬧!”老人麻繼波臉上笑開了花。
這處由村委東側閑置房屋精心改造的免費餐廳,配備了廚具和餐具,有專人負責采購、烹飪和管理,讓老人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舌尖上的幸福”,真正實現了老有所依、老有所養、老有所樂。
穿過整潔的街巷來到村中心,占地100平方米的健身小廣場是村民們的“快樂驛站”。7件嶄新的健身器材錯落有致,綠植花卉點綴其間,休息座椅上不時傳來村民們的歡聲笑語。
“以前這里是廢棄宅基地,現在變成了我們的健身樂園,出門就能鍛煉,心里別提多舒坦。”正在健身的村民武雪梅高興地說。
黨群服務中心里同樣暖意融融:重新粉刷的棋牌室里老人們悠閑對弈,明亮的圖書室里孩子們靜靜閱讀,嶄新的桌椅板凳讓村民辦事更舒心。
每逢重陽節、冬至等傳統節日,村里的文藝匯演、包餃子大賽、愛心義剪等活動更是熱鬧非凡,既豐富了群眾文化生活,又把黨的惠民政策送到了百姓心坎上,讓幸福感在家門口持續升溫。
鑄強黨建“主心骨”
夯實發展“壓艙石”
麻家寨村黨支部始終把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將理論學習融入日常、抓在經常。黨支部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宣傳欄里的正能量海報、大喇叭里的政策宣講、文化墻上的文明標語,讓黨的聲音傳遍村莊每個角落,凝聚起向上向善的強大合力。
從產業發展促增收到文明新風潤鄉村,從黨建引領強根基到民生實事暖人心,麻家寨村黨支部用實干詮釋擔當,以實績贏得民心。“我們將繼續扛牢黨建責任,帶領村民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闊步前行,讓日子越過越紅火!”麻景文的話語堅定有力。
陽光下,黨群服務中心的黨旗迎風飄揚,指引著麻家寨村在鄉村振興的康莊大道上續寫新的榮光,也為更多鄉村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益借鑒。記者 王洋
來源:呂梁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