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11月1日,國內多家新能源汽車品牌相繼發布2023年10月新車交付成績單。
零跑汽車再度拔得頭籌,蔚來與小鵬也交出了亮眼數據,單月交付量雙雙突破萬輛大關,迎來階段性高光時刻。
然而,曾與蔚來、小鵬并肩而立,甚至放言要“顛覆特斯拉”的拜騰汽車,卻早已銷聲匿跡,不見任何市場回響。
![]()
手握高達84億元融資,核心團隊由寶馬與沃爾沃資深高管領銜,資源背景堪稱豪華。
誰能預料,這樣一個被資本寄予厚望的明星項目,竟在耗盡全部資金后,仍未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量產交付。
是技術實力不足?還是市場環境不濟?外界分析,最根本的原因或許并非外部因素,而是兩個字——“揮霍”。
一盒名片定價上千元、員工制服專程赴法國定制、連日常零食采購都成為燒錢黑洞……
更令人震驚的是,僅員工零食支出一項,就累計耗費超過5000萬元!
![]()
從萬眾矚目到被央視點名痛批,拜騰最終走向破產清算的命運,成為新能源汽車行業的一記警鐘。
在這短短五年間,它究竟是如何一步步從巔峰墜入深淵?
僅僅是因為鋪張浪費嗎?抑或背后還隱藏著更深層的管理危機?
![]()
時間回到2017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正迎來資本狂潮,政策扶持與市場期待交織升溫。
正是在這一背景下,拜騰橫空出世,甫一登場便自帶光環,被媒體冠以“新勢力黑馬”之稱。
彼時,蔚來仍在為生存掙扎,四處奔走尋求救命資金;小鵬則剛剛完成初步布局,亟需資本注入維持運轉。
唯有拜騰不同,憑借頂級人才陣容和清晰戰略規劃,迅速成為投資機構爭相追逐的對象。
![]()
公司聯合創始人畢福康,在業內享有盛譽,曾任寶馬i系列電動車核心技術負責人,被譽為“寶馬i8締造者”。
另一位創始人戴雷,深耕中國市場多年,曾在多家豪華品牌擔任高管,深諳本土消費者心理與品牌運營之道。
再加上原沃爾沃中國區骨干付強的加入,這支被稱為“夢幻天團”的創始隊伍,一度被視為行業顛覆者的種子選手。
![]()
地方政府也給予了空前支持。南京市政府將拜騰視為重點引進項目,無償劃撥1200畝工業用地用于建設智能制造基地。
同時配套稅收減免、人才補貼等一系列優惠政策,助力這家初創企業快速落地扎根。
![]()
有了政策背書,融資之路水到渠成。拜騰在四年時間內完成六輪股權融資,累計募集資金達84億元人民幣。
參與投資的不僅有一汽集團這樣的傳統車企巨頭,還包括寧德時代、富士康等產業鏈核心企業,陣容堪稱豪華。
![]()
資金充裕、政策加持,拜騰隨即啟動全球化戰略布局。
公司在德國慕尼黑設立研發中心,專注整車架構與智能駕駛技術研發;在美國硅谷組建前瞻設計團隊,聚焦用戶體驗創新。
位于南京的生產基地更是按照工業4.0標準打造,車間內清一色采用德國進口高端設備,展廳裝修風格極具未來感,遠超普通品牌4S店規格。
![]()
2019年國際消費電子展(CES)上,拜騰首款概念車M-Byte驚艷亮相。
車內搭載一塊長達47英寸的貫穿式巨屏,配合眼球追蹤與手勢控制技術,引發全球媒體熱議,被譽為“最具未來感的座艙設計”。
![]()
然而,當公眾翹首以盼其量產車型上市時,換來的卻是接連不斷的推遲公告。
直至2020年,84億融資已被消耗殆盡,拜騰卻僅能拿出幾臺無法合法上路的功能樣車,量產能力始終未能打通。
資金鏈斷裂后,企業迅速陷入癱瘓狀態,北美與德國子公司相繼申請破產保護,中國總部全面停工停產。
數百名員工長期被拖欠薪資,部分人員不得不通過勞動仲裁維權討薪,場面一度混亂。
![]()
昔日風光無限的千畝產業園如今雜草叢生,生產設備積滿灰塵,拍賣多次流標。
最終該地塊以8.18億元成交,僅為初期投入成本的極小比例,資產貶值觸目驚心。
2020年7月,央視財經頻道公開點名批評拜騰,直指其為“燒錢高手”,斥責其“耗費84億元卻未交付一輛量產車”。
![]()
雖然“揮霍無度”廣受詬病,但深入剖析可知,問題遠不止于花錢失控。
其中最離譜的案例莫過于“300人吃掉5000萬零食”的傳聞。
平均每人每年零食開銷接近17萬元,辦公區域常年供應進口水果、有機堅果與限量款甜品,消費水平堪比五星級酒店。
這筆支出甚至超過了某些中小型造車企業的年度研發預算。
![]()
除了員工福利超標,拜騰在形象包裝上的投入同樣驚人。
高管使用的名片采用特殊工藝制作,每盒售價逾千元,是行業平均水平的十余倍;
員工工裝委托法國設計師團隊定制,單套成本遠高于常規企業制服開支,完全背離初創公司應有的節儉原則。
![]()
為了在國際車展上展示品牌形象,拜騰不惜花費數百萬元將概念車空運至海外參展。
展會結束后又原樣運回國內,全程未達成任何實質性合作或訂單簽約。
就連內部會議也極盡奢華,桌上常備高檔紅酒,客戶接待標準堪比頂級商務會所。
大量非核心業務支出如流水般吞噬著寶貴的融資款項,嚴重擠占了真正的研發與生產資源。
![]()
比財務失控更致命的,是企業內部混亂不堪的管理體系。
兩位核心創始人畢福康與戴雷頻繁發生戰略分歧,從公司發展方向到辦公室墻面顏色選擇,皆爭執不斷。
管理層始終未能形成統一意志,決策效率極其低下,嚴重影響整體推進節奏。
![]()
更為荒唐的是,拜騰實行“三地割裂”管理模式:決策中心設在美國,研發主力在德國,制造基地卻在中國南京。
這種跨洲協作模式導致溝通成本極高,一次會議往往需要協調多國時差,流程拖沓冗長。
當國內競爭對手緊貼市場需求快速迭代產品時,拜騰還在為一個中控屏尺寸爭論半年之久。
同一時期,小鵬汽車已完成兩次車載系統優化升級,牢牢抓住用戶反饋窗口期。
![]()
到了2024年,這家曾承載無數期待的新勢力車企,最終被法院裁定“無可供執行財產”,正式進入破產清算程序。
賬面上遺留12筆尚未清償債務,以及高達4048.5萬元的欠繳稅款,成為其失敗結局的真實寫照。
事實證明,造車絕非一場資本游戲,而是一項需要長期投入、精細運作的系統工程。
唯有腳踏實地打磨核心技術、科學管控成本結構的企業,才能穿越周期波動,贏得長遠發展。
那些沉迷于表面排場、忽視本質能力建設的品牌,終將在市場浪潮退去后暴露原形,徒留一片廢墟與沉思。
![]()
參考消息:
【1】觀察者網——《“燒光84億造不出車”的拜騰,被申請破產清算》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