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自主五強”還是頗為穩固的一個稱號——比亞迪、吉利、長安、奇瑞、長城,這五家車企在過去很長幾年里構成了中國品牌自主第一梯隊。雖然這幾家銷量排位會有所變化,輪番做老大,但從未缺席前五。
![]()
然而,市場沒有永恒的王者,只有不斷的攀登者。今年10月銷量出爐后,自主五強席位更迭:上汽集體憑借自主品牌的集體爆發,以超過30萬的銷量成績,將長城擠下前五的榜單。新的自主五強排名正式改寫為:比亞迪、吉利、上汽自主、奇瑞、長安。
具體數據如下:
比亞迪10月銷量44.17萬輛,同比增長155.5%;
吉利汽車10月銷量30.71萬輛,同比增長35%;
上汽集體自主品牌10月銷量30.6萬輛,同比增長22%;
奇瑞集體10月銷量28.12萬輛,同比增長3.3%;
長安汽車10月銷量27.8萬輛,同比增長11%;
雖然長城汽車在10月取得有史以來單月最好的成績14.31萬輛,但在其他自主品牌動輒三四十萬的銷量面前,依舊敗下陣了。
事實上,本次格局變動的核心在于兩重反差:一是上汽集團憑借自主品牌、新能源與海外市場的“新三駕馬車”強勢突圍,以全產業鏈優勢實現銷量持續攀升;反觀長城汽車受困于新能源轉型滯后,盡管前三季度銷量同比增長8.15%,但新能源車占比僅30%,歐拉品牌銷量同比下滑超37%,與頭部陣營差距持續拉大。
這種“加速者上位、滯后者出局”的態勢,也印證了新能源轉型速度已成為車企競爭的核心變量。可以預計,接下來一段時間內,自主五強的席位不會發生變化,當然在排名上或許會有些調整。
水滴汽車之前寫過一篇對于10月銷量預測的稿件,文章中的一個觀點引發評論區激烈的討論。文章提到“在10月許多城市補貼政策測調整,對10銷量會有一定的沖擊”。如今來看,沖擊會有,但自主五強頂住了壓力,反而實現環比和同比增長。這背后也反應了一個趨勢:中國車市“馬太效應”加劇,強者恒強。
這就意味著,包括消費者注意力、供應鏈優勢、核心技術以及渠道資源等,會瘋狂向頭部企業集中。
如今消費者愈發理性,他們對技術、品牌、服務和口碑有了全方位的考量。頭部企業憑借其雄厚的資金和技術儲備,能夠持續進行研發投入、快速迭代產品、優化用戶體驗,并在全球范圍內配置資源。
當明年政策調整,取消購置稅全免后,頭部企業具備一定抗風險能力。對于那些二、三線品牌和新勢力,無疑會暴露其在現金流、供應鏈和規模化方面的短板。
在政策調整的窗口前,11-12月車市大概率會延續增長態勢。但車市發展不止這兩個月,更要將目光放長遠。對于所有參賽者而言,唯一的出路就是不斷奔跑,打造出屬于自己的、無法被輕易復制的核心優勢。
畢竟,聚光燈只為中心舞臺上的巨頭們而亮。
本文僅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水滴汽車立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