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印尼總統普拉博沃的一句“我們也含不少華人DNA”中,藏著的不只是外交場合的一句客套話,更像是一把鑰匙,打開了一段被塵封已久的歷史記憶,也照見了今天東南亞格局的微妙變化。對于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華人來說,這句話不只是聽得舒服,也是多年風雨之后的一縷陽光。
![]()
印尼,人口超2.8億,是東南亞最大的國家,島嶼過萬,民族復雜。華人,自唐宋時期渡海南來,已在此扎根數百年。從雅加達到蘇門答臘,從街頭小商販到跨國企業家,華人始終在這片土地上默默耕耘。
但歷史并不總是溫柔的,尤其是對少數族群來說。這一次,總統公開提及華人血脈,背后是中國強大后的外交溫度,也是印尼社會結構的微妙松動。
一段不該忘記的歷史
印尼的華人群體,是歷史的見證者,也是時代的承壓者。
![]()
早在唐朝末年,不少福建、廣東人就因戰亂漂洋過海來到南洋謀生。宋元之后,海上絲綢之路繁盛,貿易往來頻繁,明代鄭和七下西洋,更帶來了文化和血緣的交融。但命運轉折,從荷蘭殖民時期開始就變了味。
1740年,雅加達紅溪慘案震驚華社,上萬華人被屠殺;這已經是殖民者“分而治之”的老套路了。到了20世紀,風暴更猛烈了。1965年,印尼反共浪潮席卷全國,華人與“左翼”標簽被強行捆綁。幾十萬人在肅反中喪命,華人社區首當其沖,許多家庭自此避談政治,低調行事。
![]()
1998年,“黑色五月暴動”又是一個刻骨銘心的節點。金融危機下的印尼社會動蕩,部分政客借機鼓動排華情緒,街頭商店被洗劫,婦女遭受侵犯,上千人命喪火海。而當年擔任戰略司令的普拉博沃,因軍方行動引發爭議,至今仍是歷史中的敏感名字。
這些血與火的記憶,沒有隨著時間自然淡化。相反,它們成為印尼華人群體的一道集體傷疤,也促使大量華人選擇歸化印尼籍,以求穩定生活。如今,90%以上印尼華人已是本地國籍,他們懂得語言、熟悉文化,卻仍常常在身份認同上進退兩難。
![]()
但正是這些磨難,錘煉出印尼華人極強的經濟適應力和韌性。從林紹良到黃惠康,從街邊攤販到國際商人,印尼華人靠的是一股不服輸的勁頭。這些人,后來也成了中印尼合作的橋梁,經濟影響力逐漸凸顯,為今天的“高鐵時代”打下了基礎。
中國強大帶來的改變
如果說歷史是一道深溝,那么經濟合作就是搭建溝通的橋梁。
![]()
2023年,雅萬高鐵正式開通,時速350公里,把雅加達到萬隆的通勤時間從三小時壓縮到40分鐘。這是中國高鐵第一次“走出去”,也是“一帶一路”倡議在印尼落地的重要成果。高鐵背后,是中國與印尼政府的聯合出資,中方占股40%,印方控股60%。這場跨國合作,不只修了一條路,更拉近了雙方的距離。
高鐵項目帶動了上萬個印尼本地工人的就業培訓,也讓印尼社會第一次真正感受到“中國制造”的速度與力量。在此之前,中國就是印尼最大的貿易伙伴之一,雙邊貿易額超過1300億美元,中國還連續多年穩居印尼外資來源前三。
![]()
合作不止基建。中國企業在印尼電商、餐飲、金融等多個領域開疆拓土,阿里、騰訊、字節跳動等公司進駐雅加達,甚至連中國奶茶也成了年輕人打卡的潮流。2024年,中國人獲得印尼居留許可多達120萬份,間接為印尼創收4.82萬億印尼盾。這些數據背后,是人流、物流、資金流的全面融合。
印尼總統普拉博沃在2024年上任后,首訪就選了北京,其后又訪問美國,動作之間傳遞的信號清晰不過:印尼需要平衡大國關系,但更清楚誰能帶來實在的利益。中國強大的制造能力、技術輸出和市場潛力,正逐漸改變印尼的國家戰略布局。
![]()
合作的深入,也讓過去的歷史隔閡慢慢松動。經濟是最現實的對話方式,而高鐵、港口、數字平臺,就是最有效的語言。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含不少華人DNA”的話語,才顯得既暖人心,又意味深長。
“DNA”背后的微笑
普拉博沃的“華人DNA”言論,是在一次高規格晚宴上提出的。當時,他坦言印尼與中國有著“血緣上的聯系”,這無疑是對華人群體的一種公開肯定。對于曾經經歷過排擠和恐懼的華人來說,這樣的表態是罕見的,也是遲來的。
![]()
但這句話也不該被理解得太簡單。
普拉博沃出身軍方,早年履歷復雜,其在1998年暴亂期間的角色曾遭到廣泛質疑。如今,他轉身成為推動中印尼合作的“代言人”,既有對現實利益的考量,也隱含著修補形象的需要。對中國伸出橄欖枝,是外交策略;對華人示好,是國內平衡。
華人社會對此的反饋是復雜的。一方面,確實“笑了”:地位更穩了,說話更有底氣了;另一方面,也“笑中帶淚”:2024年6月,印尼一位部長公然否認1998年排華事件,立刻引發輿論嘩然,說明歷史創傷還未真正愈合。
![]()
這種情緒的微妙在于,華人群體在印尼經濟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但在政治和文化認同上,卻常常處于“邊緣”。總統的一句“DNA”,是一種姿態,也是一道考題:如何讓這樣的表態,真正轉化為制度保障和社會接納?
中國的強大,確實讓世界對華人身份有了新的理解,但也提醒我們:海外華人不能只依靠“祖籍國”的強勢,更要在本地社會中爭取真正的共識與尊重。普拉博沃的“DNA”言論,是一個窗口,但窗口外的風景,還要靠實打實的政策去鋪設。
![]()
未來,中印尼的合作還將繼續。但真正的融合,不只靠投資和建設,更要靠教育、醫療、文化等民生領域的打通。印尼這個“千島之國”,蘊藏著無限潛力,關鍵在于如何把“血脈相連”的話語,轉化為彼此真正信任的紐帶。
信息來源:印尼總統:向中國致敬——觀察者網2025-05-25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