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臺灣國民黨舉行了全代會,國民黨主席鄭麗文發表了激昂的演說,臺下的國民黨大佬馬英九、洪秀柱、蔣萬安等人都到場,馬英九激動的抹眼淚,洪秀柱更是緊緊握著鄭麗文的手以示鼓勵。
其實早在鄭麗文當選國民黨主席后,記者就問過她,會不會去北京交流,鄭麗文直接說:“當然會”,記者又問她難道不怕被法辦嘛?鄭麗文則回答,怕就不出來混了。
![]()
10月24日,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八次會議表決通過決定,將10月25日設立為臺灣光復紀念日。大陸曾邀請鄭麗文到大陸參加活動,鄭麗文也表示愿意參加。
毫無疑問,設立臺灣光復紀念日就是向“臺獨”分子和外部分裂勢力釋放強烈信號,像鄭麗文等堅持“九二共識”的人參加也是情理之中。但是按理,蔣萬安作為蔣介石的曾孫,應該帶頭參加光復節相關紀念活動,結果他卻參加其他活動。
![]()
蔣萬安的立場十分模糊
10月25日,當大陸首次以法定形式紀念臺灣光復日,向外界清晰傳遞“臺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一歷史事實時,身為蔣介石曾孫的蔣萬安卻“缺席”,引發了廣泛討論。
當天上午,他現身大安森林公園生態博覽會開幕式,對光復日相關活動避而不談,反而在接受采訪時拋出“‘中華民國’有自己的光復節”的說法。
要知道,1945年10月25日臺灣光復,正是從日本殖民統治下回歸中國母體,這一歷史事件的核心是“中國對臺灣恢復行使主權”,早在此前的臺北市長選舉中,蔣萬安的這種政治性格就已顯露無遺。
為了爭取中間選票,他刻意淡化深藍色彩,卻又沒能穩固中間選民的支持,最終陷入“顧此失彼”的尷尬境地。如今在兩岸關系這一核心問題上,他依舊延續了這種搖擺姿態:既不明確支持“臺獨”,又不愿認同統一目標。
![]()
但這種“兩頭討好”的算盤,顯然打錯了方向。他的父親蔣孝嚴多次公開強調“兩岸屬于一個中國”,直言自己“永永遠遠是中國人”,這種清晰的立場與蔣萬安的含糊其辭形成了鮮明對比。
試想,連家族長輩都能正視的民族身份,作為政治人物的蔣萬安卻刻意回避,其所謂“中間路線”不過是對抗統一大趨勢的借口罷了。
從現實來看,蔣萬安的立場是對歷史的回避。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中華民國”作為政權早已成為歷史,這是國際社會公認的事實。臺灣作為中國的一部分,根本不存在所謂“自有光復節”的說法。
![]()
蔣介石第三代后人立場如何?
作為曾經掌控臺灣地區的政治家族,蔣家后人對兩岸關系的態度始終備受關注。從第三代到第四代,他們的立場演變不僅折射出家族影響力的衰退。
蔣家第三代的態度呈現明顯的分化態勢。
蔣經國的三個兒子中,長子蔣孝文早年因酗酒等問題脫離政治核心,后期更是因健康問題喪失表達能力,從未在兩岸關系上留下明確主張。
次子蔣孝武曾被視為家族接班人,卻因“江南案”聲名掃地,被流放新加坡后政治生涯一蹶不振,即便有零星政治活動,也未涉及和平統一相關議題。
三子蔣孝勇在蔣經國晚年一度參與政務,但核心訴求是維護蔣家在臺影響力,而非關注兩岸未來,最終遠走加拿大,逐漸淡出政治舞臺。
![]()
在第三代中,蔣孝嚴和蔣孝慈兄弟的立場尤為特殊。蔣孝嚴長期在臺灣“外交部”任職,擁有深厚的政治資歷,他始終明確認同“一個中國”原則,多次表示“兩岸同屬中華民族”。弟弟蔣孝慈專注學術,雖較少涉足政治,但始終認同自己的中國人身份,積極關注兩岸文化交流,堪稱學術領域的“兩岸溝通者”。
到了以蔣萬安為代表的第四代,蔣家后人的立場更顯模糊。除蔣萬安外,蔣家第四代大多遠離政治核心,多從事商業、學術等領域工作,鮮少公開談及兩岸關系。但從蔣萬安的表態來看,第四代已逐漸脫離了家族早期的“一個中國”認知框架,更多地受到臺灣本土政治環境的影響。
要知道,蔣介石去世前,其實也曾為了祖國統一努過力,這才很多資料中都有記載,遺憾當時毛主席那一輩都步入晚年。
如今,蔣萬安作為蔣介石的后人,他的立場讓中國人民十分寒心。
![]()
臺灣需要更多的洪秀柱
11月1日國民黨全代會上,鄭麗文的就職演說雖然贏得滿堂喝彩,但仔細梳理其演講內容會發現,通篇對“兩岸統一”只字未提。
鄭麗文提出要讓國民黨從“羊群”變成“獅群”,還特意解釋為何不是“狼群”——因為狼群“以暴制暴”,而國民黨要建立“新秩序”。這種比喻雖顯生動,卻暴露了其立場的局限性:只強調對抗民進黨,卻回避了國民黨應有的核心使命,推動兩岸走向統一。
相比之下,前國民黨主席洪秀柱的立場則堅定得多,她多次直言“兩岸統一,天經地義”,這種鮮明態度正是當前臺灣政壇最稀缺的品質。
![]()
作為國民黨首位女性主席,她在黨內大佬紛紛避選的2016年挺身而出,力推“和平政綱”,明確提出深化“九二共識”,甚至喊出“求同存異”更要“求同化異”的主張,為和平統一創造條件。
卸任后,她出資成立中華青雁和平教育基金會,專注于兩岸青年交流,用“做堂堂正正的中國人”的理念培育年輕一代,試圖扭轉民進黨“去中國化”教育的負面影響。
更難能可貴的是,洪秀柱始終以行動踐行“反獨促統”。即便面臨島內“獨派”勢力的壓力,仍堅持寧鳴而死,不默而生。在她看來,兩岸關系早以輕舟已過萬重山,唯有明確統一方向,才能真正維護臺海和平。
但無論道路多么曲折,兩岸統一的大趨勢不會改變。當越來越多的“洪秀柱式”人物站出來,真正的統一就不遠了。
而那些像蔣萬安一樣刻意模糊立場的人,最終只會被歷史浪潮所拋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