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楊陽 來源 | 頂尖廣告
誰能想到,當年讓少女們尖叫的“神顏天花板”吳彥祖,如今會因一個奶茶包裝袋被貼上“老人味”標簽?
古茗這場看似穩贏的代言合作,愣是把一手好牌打得讓網友直呼“市場部該集體補課了”。
![]()
從全網夸到嫌丟人
阿祖“翻車”了
今年6月古茗官宣吳彥祖為“咖啡品質合伙人”時,可是賺足了眼球。
品牌沒走常規明星代言的老路,而是拍了支讓網友直呼“笑到打鳴”的創意視頻之《偶遇全世界的吳彥祖》。
![]()
圖源:古茗官微
隨后第二彈,吳彥祖真人現身接連拋出“Fabulous Coffee”“Coconut Symphony”等洋氣英文名,卻被古茗用“太浮夸”“像洗發水名”等理由挨個駁回。
最后一句“Good Coffee,平凡但不簡單”既定調了品牌調性,又拉近了與消費者的距離。

這支視頻直接引爆全網:抖音單條點贊超82萬,B站播放量破460萬沖進全站熱榜第二,微博相關話題閱讀量更是飆到1.5億。
彼時網友清一色好評,“阿祖還是那個阿祖”“古茗這波營銷我給滿分”的聲音刷屏評論區。
誰能料到,這場“上半年最佳合伙案例”的狂歡,會栽在一個包裝袋上。
當印著吳彥祖頭像的包裝袋鋪滿全國門店,畫風急轉直下。
![]()
圖源:小紅書@橘子
網友們發現,視頻里帥氣依舊的男神,到了包裝袋上就成了“修圖災難”——
面部占比高達四分之一,磨皮過度導致五官模糊,配色更是老氣橫秋。
“大叔用品”、“中年男裝袋子”、“代言國窖1573”的吐槽如潮水般涌來。
![]()
![]()
![]()
更有年輕人直言“拎著逛街像拎了袋保健品”,“看了連喝奶茶的欲望都沒了”。
![]()
圖源:小紅書@18歲男高被26個男同學輪流讓座
社交媒體上的玩梗更是停不下來,秒變“大眾臉”,是吳彥祖是尹正也可以是維嘉、韓庚,一份錢集齊三個代言人,真的笑不活了。
![]()
![]()
![]()
更扎心的是“老人味”這個標簽,51歲的吳彥祖因包裝袋設計被貼上年齡標簽,讓不少顏粉感慨“時代變了,連神顏都逃不過審美綁架”。
![]()
![]()
![]()
![]()
“銀發代言”正吃香
翻車的從來不是年齡
古茗這場風波,很容易讓人誤以為是“中老年明星代言不行了”,但事實恰恰相反——
“銀發代言人”的風早就吹遍了各行各業,甚至吹到了奶茶圈。
真正翻車的不是吳彥祖的年齡,而是品牌對“年齡符號”的僵硬運用。
MiuMiu請85歲的吳彥姝奶奶拍攝時尚大片,舉手投足間的優雅從容,不僅沒被吐槽“裝嫩”,反而讓網友直呼“這才是歲月沉淀的美”;
![]()
圖源:MiuMiu
lululemon找78歲的加拿大健身博主Joan MacDonald代言,鏡頭里的奶奶做著高難度瑜伽動作,肌肉線條不輸年輕人,完美詮釋了“打破年齡刻板印象”的品牌理念;
![]()
圖源:小紅書@莫荒
就連喜茶都趕了這波潮流,請來因“生腌英語”走紅的潮汕如姨代言新品“南姜甘草芭樂瓶”。
![]()
圖源:喜茶
網友不僅沒嫌“老氣”,反而調侃“如姨比創始人還像創始人”,甚至自發改編“阿芭樂~阿芭樂”的魔性歌詞傳播。
![]()
![]()
這款帶著潮汕本味的新品,也借著如姨的“接地氣”迅速成為爆款,印證了“年齡從來不是營銷的絆腳石”。
同樣,顏值水平也不是決定代言成敗的關鍵因素。
去年10月,森馬因為徐志勝代言原材料而出圈,這一事被網友稱為“年度最好笑代言”。
![]()
圖源:小紅書網友
“徐志勝穿好看,你穿的更好看”精準戳中年輕人的笑點,反而比“刷臉代言”更有記憶點。
![]()
![]()
這位靠“丑”出圈的喜劇人,竟完成了從“原材料”到代言人的逆襲。
徐志勝的代言之所以成功,正是因為它打破了“顏值即正義”的刻板印象,用真實和幽默打動了年輕消費者。
那么問題來了:為什么吳彥祖代言古茗就被嘲,而這些銀發代言人卻備受追捧?
答案很簡單:品牌創意是否真正打動了人心。
消費者反感的從來不是年齡或顏值,而是不用心的敷衍和違和的搭配。
這些成功案例都有一個共同點——品牌不是簡單“借用”代言人的名氣,而是真正找到了代言人與品牌精神的契合點。
反觀古茗,雖然花了重金請來吳彥祖,卻在最關鍵的視覺呈現環節掉鏈子。
![]()
圖源:小紅書@CarlinWitch
消費者不是不接受51歲的吳彥祖,而是不接受品牌對代言人形象如此不用心的處理。
![]()
明星代言效應變天
年輕人不吃“刷臉”那套了
古茗包裝袋風波的背后,其實是一場消費心理的“時代更迭”。
曾經靠明星顏值就能收割流量的日子,早就一去不復返了。
當代年輕人對代言的態度,早已從“明星推薦啥我買啥”變成了“我覺得好才是真的好”。
首先是明星“權威性”的消解。在信息爆炸的時代,年輕人每天被海量廣告轟炸,對明星代言早就產生了免疫力。
他們更愿意相信小紅書素人的實測、B站UP主的測評,而非明星的“口頭推薦”。
就像古茗網友直言“我和吳彥祖不熟,沒必要把他的大臉印在我喝的奶茶袋上”,這種“疏離感”正是品牌沒get到的消費心理。
![]()
其次是“用戶共創”時代的到來。社交媒體讓消費者不再是營銷的“被動接受者”,而是變成了品牌敘事的“參與者”。
古茗案例中,網友不僅吐槽包裝袋,還自發為咖啡設計“Good Zu”“Good Morning”等英文名;喜茶如姨代言時,網友主動改編歌詞、制作表情包傳播。
這些UGC內容的傳播力,遠比品牌自己拍的廣告更強。
可惜古茗一開始沒意識到這一點,讓包裝袋“六個月不換樣”,硬生生把消費者的熱情熬成了審美疲勞。
![]()
最重要的是,年輕人追求“真實感”勝過一切。
吳彥祖廣告片受歡迎,是因為他展現了“放下明星包袱”的真實一面——會被駁回創意,會調侃自己“想太多”;
而包裝袋遭嫌棄,恰恰是因為過度修圖的“失真感”,與廣告片里的真實形象形成強烈反差。
網友能接受吳彥祖老去,但不能接受他被修成‘塑料人’”。品牌要是還抱著“明星印上去就行”的偷懶思維,遲早會被年輕人拋棄。
![]()
好在古茗后來總算“開竅”了,換上蠟筆小新聯名包裝袋,走心的創意瞬間拉回年輕人的好感。
![]()
圖源:小紅書@狗不李肉包
這波“亡羊補牢”也給所有品牌提了個醒。
在這個“奶茶袋比奶茶還重要”的時代,營銷不是簡單的“明星+產品”拼接,而是要抓住年輕人的審美痛點和情感需求。
畢竟,現在的年輕人買奶茶,買的不是“明星同款”,而是“能曬、能藏、能帶來快樂”的生活儀式感。
下次再請代言人,品牌不妨多問問自己:
這個形象能不能讓消費者愿意“拎在手上”?這個創意能不能讓用戶主動“分享出去”?
要是答案都是否定的,那就算請來了“神仙顏值”,也可能落得個“市場部天塌了”的下場。
案例資料、運營干貨,精彩不停
更多有趣話題 ,盡在【頂尖廣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