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記者從吉林石化化肥廠獲悉,該廠合成氨裝置乏汽回收項目二期近日順利投用,這一擴能改造項目每小時可節省加熱蒸汽3噸,預計全年可節約蒸汽391.2萬元,標志著該廠在綠色可持續發展道路上再次邁出堅實步伐。
據了解,2024年12月,針對合成氨裝置運行中產生的能源浪費問題,該廠實施技術改造,通過新增乏汽回收裝置,將原本白白浪費的乏汽轉化為可利用的熱能,年可回收乏汽約3200噸。 其后,隨著工廠轉型升級項目深入推進等因素,乏汽產生量不斷攀升,達到原設計值的2倍,面對如此巨大的乏汽增量,乏汽回收系統已顯得“力不從心”。為此,該廠組織專業團隊開展技術攻關,經過深入分析和反復試驗,制訂了二期擴能改造方案。
![]()
改造過程中,該廠通過新增2臺大功率臥式離心泵,給管線裝上更強勁“心臟”,解決原機泵氣蝕余量小、熱水輸送能力不足的問題,乏汽撬裝規模較設計擴能了100%。同時,對集水罐進行優化,抬高溢流管高度0.5米,增加了緩沖容積,提高了泵的汽蝕余量,確保系統穩定運行。此外,該廠還針對吸收凝結水罐D1306乏汽的動力頭進行改進,增加一條加水副線,解決了水量不足導致混合溫度高、動力頭水擊振動大等問題。
“我們本著能省則省的原則,自行設計制作夾套換熱設施,用它對集水罐頂部不凝氣排放口的閃蒸汽進行冷凝處理,這樣就可以有效防止冬季罐頂結冰,既確保了系統的安全運行,又減少了員工巡檢時的安全隱患……”合成氨車間主任尤永平介紹。
![]()
10月28日,乏汽回收二期改造項目正式投用。D1306乏汽的30%被順利引入伴熱熱水加熱器中,替代了0.5兆帕加熱蒸汽,有效減輕乏汽吸收撬裝的工作負荷,同時也使伴熱溫度提升了32攝氏度。這一升溫猶如給暖氣片加了一個外掛“熱寶”,讓室外的設備管線更加溫暖過冬。
此次擴能改造的成功投用,徹底消除了1300單元框架的長年放空現象,降低了能源浪費和噪聲污染,消除了裝置“跑白龍”和冬季設備“冰掛”問題。(工人日報客戶端記者 彭冰 通訊員 譚欣潔)
來源:工人日報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