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北的農田上,一臺裝著自動導航系統的拖拉機,正自己在地里來回穿行。
方向盤自動轉動,車頭走得筆直,幾乎看不出誤差,駕駛艙里的農民,不再像過去那樣死盯方向盤,只要在監控屏上看一眼就行。
這不是科幻電影,而是如今中國農業的一個新畫面。
讓這幕場景成為現實的,是一家總部在深圳的公司:豐疆智能。
![]()
這家公司成立八年,從一家無人機技術轉型企業,變成了農業機器人領域的超級黑馬。
2025年上半年,豐疆智能的營收達到了3.58億元,其中農業和畜牧業相關產品占了七成以上,在全球同類產品的后裝市場中排名第二。
它正在向港交所發起IPO申請,試圖成為農業機器人第一股。
01
豐疆的創始人吳迪,是個典型的理工男。
他本科讀的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碩士念的北郵,博士在瑞典林雪平大學,學的是芯片和智能算法,做過歐洲4G通信項目,也在展訊通信當過系統主任。
按理說,他的人生軌跡應該是去搞芯片或智能制造。
但他最終選了一個完全不一樣的方向:農業。
2016年,吳迪加入了大疆,帶隊做工業自動化和智能硬件,當時正是無人機最火的時期,資本、政策、市場都在往天上看。
可他看著實驗室里的模型,心里想著的卻是家鄉的田地。
“消費電子已經走到頭了,農業才是真正需要科技的地方。”
2017年,吳迪離開大疆,在湖北創立了豐疆智能,決定讓機器人從地上起飛。
![]()
創業初期,豐疆并不順。
他們一開始就沒做熱門的無人機,而是把重點放在拖拉機和插秧機上。
吳迪認為,農業智能化不能只停在空中噴藥,更重要的是讓傳統農機有腦子。
為了了解真實的田間環境,他和團隊在東北、山東的農場蹲了兩個月。
他們發現,農機的工作環境復雜,泥多、灰多、信號差、天氣變數大。
電子產品那一套精密邏輯在農田里根本行不通。
這讓豐疆早早定下路線:做抗干擾、耐折騰的系統。
![]()
他們自己研發RTK定位系統和導航算法,不依賴進口;
他們設計開放控制平臺,讓不同品牌農機都能兼容;
2019年,豐疆的第一臺無人插秧機量產,當年就賣出500臺。
那一年,豐疆正式被業內看見。
02
豐疆的生意,起初靠賣設備。
自動駕駛拖拉機、無人插秧機、畜牧業機器人……這些產品覆蓋了“耕、種、管、收”的四個環節。
但很快,吳迪意識到,真正能撐起利潤的,不是硬件,而是系統。
于是,豐疆開始轉型。
它推出了自己的農場管理平臺“Trion”,農戶可以在系統里規劃地塊、調度農機、統計作業數據。
這套系統讓豐疆不再只是一個硬件制造商,而是一個農業數字化服務商。
截至2024年底,公司營收達到5.7億元,其中農業與畜牧業務占比接近八成。
2025年上半年,營收3.58億,同比增長穩健。
這家公司走得慢,但走得扎實,它的機器人設備,已經在全國78個城市落地使用,合作經銷商超過300家。
![]()
甚至在歐美市場,也開始拿下訂單。
豐疆的成長并不輕松。
過去三年半,它累計虧損超過12億元。
原因很直接:研發投入大、周期長。
農業機器人的開發難度遠比消費級產品高。
一臺無人插秧機從設計到量產,可能要經過上百次田間測試。
電子器件防塵防水,算法要適應各種天氣,電機、液壓系統還得能抗泥沙和震動。
豐疆的研發費用,長期占營收的四分之一。
吳迪說,這是換未來的投入。
![]()
他看中的不是眼前的利潤,而是長期的控制力,國產農機自動導航系統,過去依賴進口,一套下來要一兩萬元。
豐疆自研系統能把成本壓到幾千塊,而且兼容國內農機品牌。
這正是資本看中的。
騰訊、東風資產、深創投等機構陸續入股。
2025年9月,豐疆正式向港交所遞表,計劃上市。
03
豐疆不是孤例,而是大趨勢的一部分。
過去十年,全球農業自動化經歷了三個階段:
先是機械化,再是自動化,如今正進入智能化。
勞動力短缺是最大的推手。
東南亞水稻區的勞動力缺口每年都在擴大;
非洲人均耕作效率低,農業機械化水平不到中國的五分之一;
日本農民平均年齡超過65歲,連插秧都成了稀缺技能。
![]()
各國政府都在想辦法。
歐盟在2023—2027年間撥款3870億歐元支持數字農業;
美國政府為農機自動駕駛提供補貼;
中國在“十四五”規劃中提出要打造智能農機裝備體系。
整個市場正以每年16%的速度增長。
在全球農機自動轉向系統市場中,豐疆以8.5%的份額排第三,在后裝系統領域排第二,僅次于國際巨頭。
豐疆的崛起,也打開了兩個新機會。
第一是技術機會。
過去高精度導航系統高度依賴進口,價格高昂。
如今國產芯片加北斗信號的方案能把成本從一萬元降到三千元。
![]()
再配合AI邊緣控制系統,讓農機能在田間實時識別、自動決策,不需要依賴云端。
這塊模塊化市場正在形成,給中小廠商留下了切入空間。
第二是市場機會。
東南亞、非洲的農業正處在機器化空白期。
印尼、肯尼亞等國家相繼出臺補貼政策,鼓勵農機自動化。
豐疆已經開始試水,2025年上半年海外營收增長67%。
更低價、更耐用、更適配當地氣候的輕型無人農機,正成為中國制造的新出口方向。
過去十年,我們的智能化集中在城市,尤其是無人車、無人倉、智能工廠方面。
而豐疆讓人看到智能化的終點,可能在鄉村,科技的盡頭,不是高樓大廈,而是田野。
圖片來源于網絡,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