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直是‘海底撈式’服務,所有音樂節都按照這個標準‘卷’起來好嗎?”
10月18日至19日,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頻主辦、央視娛樂傳媒承辦的“N次方揚州棗林灣音樂節”在揚州(儀征)世博園成功舉辦。盡管活動期間遭遇強冷空氣與雨水的雙重考驗,主辦方依舊憑借周密的前期籌備與現場保障,贏得了樂迷們的紛紛好評,推動活動口碑飆升。樂迷們由衷贊嘆,稱其“重新定義了音樂節的體驗標準”。
![]()
![]()
經了解,本場音樂節在傳播維度表現卓越:全網累計話題詞1500個,全網累計曝光量破22.1億。其中,#N次方揚州棗林灣音樂節#等相關話題閱讀量破6.8億,互動量破2.6億。#N次方揚州棗林灣音樂節#等相關視頻播放量破4000萬。
在演出市場層面,本場音樂節也取得了亮眼成績:陸續登上大麥演出榜-全國音樂節熱銷榜Top1、貓眼演出榜-綜合熱銷榜Top1。同時,大麥評分9.7,創下音樂節品類口碑新高度。
該成績不僅印證了N2揚州棗林灣音樂節的IP影響力與市場號召力,也彰顯了其作為新型文化載體,在推動地方文旅融合、塑造城市文化品牌方面的示范意義。
硬核配置、王炸陣容:音樂節比演唱會還香?
“延伸舞臺超級棒!沒想到音樂節還能這么近距離看到我喜歡的明星!堪比演唱會內場了!”“去過好多次音樂節了,第一次看到這么高的舞臺規格。”“官攝太牛了,鏡頭角度都沒有重復的,看爽了!”……
本場音樂節以前沿技術結合匠心設計,為樂迷們打造了超越期待的舞臺體驗。現場不僅配備了超百米環繞式巨幕與L-Acoustics K1系列頂級音響系統,營造出媲美專業演唱會的視聽效果;更在舞臺結構上做出重要創新——總導演徐濱主導設計的超長延展式舞臺,極大縮短了表演者與樂迷的距離,使前排及兩側區域樂迷與舞臺間距不足三米,從而實現了“演唱會內場級”的沉浸式觀演體驗。
如果說舞臺是音樂節的“骨架”,那么演出陣容與呈現便是賦予其靈魂的“血肉”。本場音樂節上,副總導演張梅香為首度參加音樂節的表演嘉賓都量身定制了首秀舞臺,表演嘉賓們的驚艷亮相,也持續為現場注入超預期驚喜:演員阿如那首登音樂節舞臺,以VJ視覺講述他從草原走向舞臺的內心獨白,他極具爆發力的歌聲唱響了草原大地的自由與豪情,震撼全場;歌手付辛博帶來《多久多久》《弼馬溫》新歌首唱;小沈陽攜女兒沈佳潤驚喜加盟,不僅獻唱《大笑江湖》《好兄弟》等多首經典,還與沈佳潤默契清唱《美美Sunday》溫暖全場;任素汐以一首《胡廣生》直擊樂迷內心;黃明昊在細雨中完成《Pray》《一人之眾》等多個唱跳舞臺,五曲聯唱誠意滿滿;劉端端全開麥演唱8首歌,嗓音極富質感,音域廣闊,堪稱劇場級Live實力;劉宇的出場如從古畫中走來,“畫中仙”式國風視覺秀配以呼吸感運鏡,東方美學驚艷四座;而陳楚生的舞臺更是按照演唱會級別打造,當經典的《有沒有人告訴你》的旋律響起,瞬間引發全場淚目大合唱,他還帶來大熱電影《長安的荔枝》片尾曲《廟堂之外》,細膩的演繹將故事感與意境娓娓道來,不同風格的舞臺盡顯“歌王”的深厚功底。
不止音樂,更是揚州的在地漫游
“揚州市儀征市文旅推薦官”展軒的登場,直接把安利家鄉玩出了新高度。作為土生土長的揚州人,他通過宣傳片帶著我們走進他深愛的家鄉:用一碗冒著熱氣的實小餛飩和鮮香的陽春面開啟慢節奏的一天,午后去老店尋覓幾塊心儀的雨花石,再嘗一口地道的鹽水鵝,在煙火里尋回生活本來的模樣。到了舞臺上,他更是不遺余力向全國樂迷傾情推介揚州的瘦西湖、東關街的人文韻致,細數儀征綠楊春茶、生煎包的地道風味。主辦方還打造了一場“可帶走的浪漫回憶”,隨著展軒的歌聲,24000片印著揚州詩句與歌詞的彩紙像雨一樣從空中飄落,被各地的觀眾帶回了家,不僅造就了那一晚的浪漫瞬間,也將揚州的風雅文脈,帶往天南海北。既讓樂迷沉浸式感受到他濃濃的家鄉情懷,也為揚子文旅的在地化傳播注入了鮮活活力,實現了“音樂搭臺,文旅唱戲”的雙贏。
特設的集市區域,堪稱揚州風物展示窗——地道的拌面、生煎包與綠楊春茶,讓外地樂迷嘗到了“舌尖上的揚州”;揚州大學研制的網紅茉莉花口味酸奶,將經典名曲《茉莉花》的香氣融于舌尖;精美的雨花石工藝品、憨態可掬的大熊貓背包、古畫主題的茶席,每一件都充滿地方特色;能拼成完整儀征地圖的創意冰箱貼,更是成為爆款,不少樂迷特意集齊一套,只為將儀征的文化記憶帶回家。正如制片人李知勵所說,主創團隊始終想打破屏幕的時間空間限制,以“邀請大家跟著音樂節游中國”的初心,帶著“此時此刻我在場”的感動和熱情,帶領樂迷來到一座城,感受一座城,愛上一座城。
不止音樂,更是N次方的N份心意
正如聯合制片人劉原所言:“一場高水準的音樂節,絕不能只滿足于舞臺上星光與音浪的單點爆發,一場音樂節的體驗應該始于抵達之前。”N次方的N份心意,深藏在每一個精心設計的細節里,流露在每一位工作人員與志愿者的微笑中。
在前期策劃中,導演劉倩文希望把N次方揚州棗林灣音樂節變成一個由我們親手“捏”造的童話世界——不僅是一場音樂節,更是傳遞溫暖的烏托邦。希望大家可以由此返璞歸真,重拾“玩泥巴”的快樂。基于此,導演劉倩文借鑒了黏土藝術形式,并圍繞“我們陪著你——把世界捏成想要的模樣”的核心理念,繼而構建了“N次方世界”的整體設定與“N次方家族”的角色體系。同時,也為參加音樂節的表演嘉賓們量身定制了其在“N次方世界”里的形象。該創新不僅成功塑造了N2揚州棗林灣音樂節獨特的品牌符號,也在官宣時贏得了樂迷們的紛紛好評;而“‘皮下’換人了?!”互動企劃——邀請表演嘉賓以匿名的方式與樂迷們實時互動等一系列充滿心意和新意的設計,成功在樂迷們的心中植入了“未完待續”的強烈期待,也共同構建了一個有溫度、可延續的音樂節。許多網友紛紛留言表示“請繼續保持”。
為了保障每位樂迷的“絲滑抵離”,主辦方安排了全天候待命的免費接駁車,實現了從高鐵站到場地的無縫銜接;基礎保障上,充足的衛生間、免費的飲用水、免費的衛生用品、免費的充氣沙發打氣服務,讓舒適感貫穿全程;面對陰雨連綿的天氣和連夜排隊的熱情樂迷,工作人員及時送上了暖寶寶、熱姜湯、保暖衣、急救毯和面包香腸等零食,將“陪著你”的美好理念落實到切實的行動。當地藍天救援志愿團隊的加入,更增添了一份安全感與溫暖感,他們不僅志愿參與現場的安保維護工作,還帶來了團隊的“治愈擔當”—— 寵物小浣熊“Rock”。它乖巧軟萌的模樣,瞬間成了樂迷的“拍照打卡點”,治愈了排隊的疲憊;團隊還主動為樂迷遞上熱姜茶,提供免費醫療救助,用專業與溫柔守護每一位樂迷的安全,讓“陪著你”的承諾,成了觸手可及的安心。
回憶起整場音樂節,制片人李知勵十分感慨:“音樂節前一周抵達儀征時還穿半袖,沒想到執行期意外碰上了席卷江蘇的“最強冷空氣”和連續降雨,兩天連軸轉的徹夜彩排里很多藝人、工作人員凍透了。但大家的專業敬業,讓漫天細雨在正式演出時變成了氛圍感的加持道具,每個舞臺都呈現出無與倫比的質感與美感。一個項目的成功落地離不開無數人的心血和不眠不休的堅持,無比感謝揚州儀征政府、揚子文旅及所有工作人員,他們迅速制定保暖方案、落實保障措施,讓這個寒秋變得無比溫暖。”
流量到留量:音樂節如何成就城市新名片
本場音樂節的選址,本身就是一次“演旅共興”的深度探索。揚州,這座被“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的詩句浸潤的千年名城,在金秋十月展現出最迷人的風韻;而位于揚州西郊的儀征市,更是“風物淮南第一州”,這里山水相依、生態宜人,公路水運縱橫交匯,1小時可達南京、揚州,2小時可達上海,是絕佳的周末旅行目的地。音樂節所在的棗林灣生態園,既延續了“一線城市引流、二線滲透”的經典路徑,又開創了“三四線城市主場化運營”的新模式。以自然生態基底,讓現代音樂的節奏與山水風光完美相融,不少樂迷在演出間隙漫步世博園,打卡儀征的山水美景,真正實現“跟著音樂節游中國”的美好體驗。
流量與口碑雙豐收的背后,是央視娛樂傳媒和揚子文旅等對“文旅融合”的深度探索——這座城市以優質的生態資源、完善的配套設施與深厚的文化底蘊,為音樂節提供了“生根發芽”的土壤;是央視娛樂傳媒對線下演出賽道的精準布局——截至目前,央視娛樂傳媒已走進西安、烏魯木齊、襄陽、揚州、南京、貴陽、仁懷、揚州等諸多城市,打造多個線下演出IP,落地執行了十余場數萬人級的大型線下演出活動,始終堅持以“價值深耕”取代“流量狂歡”,為行業樹立標桿;更是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頻對“觀眾至上”理念的堅守——它不僅通過創新互動拉近與樂迷的距離,更在音樂節領域建立起以“藝人+內容+服務”為核心的形態升級,讓音樂節成為“品質生活方式”的載體。
如今,N次方揚州棗林灣音樂節的音符雖已暫歇,但它帶來的感動與影響仍在延續。它讓更多人知道了儀征的美,愛上了揚州的韻;它讓音樂節成為傳遞美好的“精神紐帶”,照見Z世代的自我表達;它更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通過時尚的音樂形式,駛向更廣闊的未來。這場音樂節所開創的文旅融合新范式,也將為行業注入新的活力,引領更多城市探索“演旅共興”的新路徑。
責任編輯:韓璐(EN053)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