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丨蘇木
文丨蘇木
本文陳述所有內容皆有可靠信息來源,贅述在文章結尾
![]()
就連綜藝里也很難看到她的身影,好不容易憑新片有了動靜,卻被“圈錢”、“營銷大于內容” 的罵聲淹沒。
有人說她是錢賺夠了不裝了!
可回看她從國民喜劇人到口碑崩塌的全過程,還真不能怪觀眾對她苛刻。
![]()
觀眾認的是接地氣明星
賈玲出身貧寒,想考中戲卻被母親填錯志愿,誤打誤撞進了喜劇專業。
工作之后又站在了相聲的舞臺上,在男性主導的相聲圈,她為出頭只能硬拼,早期段子里有不少拿性別當包袱的橋段,臺下觀眾沒幾個,收入少得可憐,全靠母親支持才撐過苦日子。
![]()
這份奮斗史,讓大家覺得她不是高高在上的明星,就是拼盡全力的鄰家女孩,共情成了情感鏈接的基石。
后來相聲市場不行了,她轉做小品,還肉眼可見地胖了,這不是設計,是壓力大靠吃緩解焦慮,可沒想到胖身材成了喜劇王牌。
胖乎乎的她毫無攻擊性,在《王牌對王牌》里從不端架子,拿自己身材自嘲也不生氣,這份不裝的接地氣,像個安全閥,瞬間拉近和觀眾的距離。
![]()
大家信她:這個女孩就是來逗我們開心的,所有付出都為了專業喜劇,這份契約越綁越牢。
《李煥英》的成功埋下了隱患
再牢的契約,也經不住真誠動搖,第一次危機是春晚小品抄襲,被網友扒出和韓國喜劇橋段高度雷同,人物、情節、包袱甚至鏡頭角度都像復制粘貼,輿論一下炸了。
![]()
可賈玲態度強硬,堅稱不算抄襲,這讓老粉涼了心,那個淳樸的賈玲,怎么突然變得這么精明強硬?
好在當時綜藝觀眾緣夠厚,她靠節目里持續自黑,慢慢淡化了風波,聲譽也救回點,但真實的信任已經有了裂痕。
真正的轉折點是《你好,李煥英》,54億票房讓她成全球票房最高女導演之一,贏就贏在掏心掏肺的母女情,觀眾被這份真心打動。
![]()
可這次成功也讓她嘗到了個人經歷當營銷工具的甜頭,為后來的《熱辣滾燙》埋下了隱患,她似乎忘了,觀眾買賬的是真心,不是算計。
丟了真實失了觀眾
如果說之前是裂痕,那《熱辣滾燙》直接讓情感契約崩了,電影宣傳全程圍著賈玲減肥100斤轉。
![]()
發減肥記錄、頻繁受訪說自己多努力,可轉頭又說這不是減肥電影,和拳擊無關,言行矛盾讓觀眾懵了,甚至覺得被冒犯。
觀眾走進影院,想看成片里角色的蛻變,結果像看了部導演個人減肥vlog,電影本身平淡無奇,沒什么深刻情節。
營銷大于內容、圈錢割韭菜的評價鋪天蓋地,對比《李煥英》的真心,《熱辣滾燙》滿是算計。
![]()
原來的契約核心是為觀眾帶來快樂的真誠創作者,現在被改成了展示個人毅力的商業營銷者,觀眾覺得自己成了籌碼,不是被服務的對象。
看看同行就知道差距,楊紫、胡歌拍《生命樹》,在4000多米高原,楊紫推掉商演紅毯,曬得黝黑半年零曝光,胡歌他們衣著臟舊,臉上是真實的高原紅。
![]()
他們為角色犧牲,服務于故事,可賈玲把減肥從服務電影的工具,變成了營銷的籌碼,喜感根基從逗笑觀眾變成展示自我,親和力全被營銷感侵蝕。
結語
如今賈玲的國民好感度快耗光了,但觀眾其實很寬容,大家懷念的不是某個體型的她,是那個真誠、接地氣的喜劇人。
![]()
要是哪天她能再拿出《李煥英》那樣真心的作品,這份快失效的情感契約,或許還有續寫的可能。
參考資料:
新京報《賈玲 走到今天沒什么值得我抱怨的》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