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西大同市委發布通報,公開了針對省委巡視反饋問題的整改進展情況。其中特別提到,大同市15個保障房項目的2.04萬套住房長達十年未能完工。根據通報,目前已完成2486套住房建設,但仍有18542套尚未完工。
這些保障房項目始于近十年前,當時各地大力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大同市曾表示要“推進住房保障體系建設”,努力為住房困難群眾織就多元化供給、多渠道保障的住房保障網。十年過去,當年的規劃仍未能完全照進現實。
01 問題曝光與整改進展
山西省委第二巡視組于2024年3月30日至7月7日對大同市開展了常規巡視。巡視結束后不到一個月,8月23日,巡視組即向大同市委反饋了巡視意見。通報顯示,保障房建設滯后問題是反饋的重點內容之一。
面對巡視組指出的問題,大同市承諾采取“一項目一策”的方式統籌推進。具體措施包括:對已經開工建設的加快進度,對實施困難的項目進行調整,對計劃通過貨幣化安置方式解決的加快解決。
![]()
目前,大同市已完成了2486套保障房。其中,平城區大慶路北側、同泉路南側城市棚戶區改造項目的856套已整體完工。對于未完工的18542套,大同市委表示正在按計劃推進建設,并將嚴格按整改時限穩步推進。
02 大同保障房建設的歷史背景
保障性住房建設在大同市有著特殊背景。這座資源型城市曾面臨大規模的采煤沉陷區和棚戶區改造壓力。云岡區恒安新區作為全國最大的采煤沉陷區和棚戶區集中聯片安置區,面積達9.57平方公里,安置群眾近30萬人。
![]()
在“迎接二十大,大同這十年”系列新聞發布會上,市住建局相關負責人曾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大同市開工改造棚戶區24萬余套,開展城鎮老舊小區改造310個。大同市還通過發放租賃補貼和實物配租等方式解決中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的住房問題,發放租賃補貼近50萬戶次。
如此大規模的保障房建設計劃,背后是巨大的資金投入和政策支持。然而,規劃與執行之間出現了嚴重脫節。
03 保障房建設困境的深層原因
保障房建設進度滯后并非大同獨有的現象。國家審計署多年前就發現,有5個省市已建成的5.75萬套保障性住房閑置。更早的2011年,有專家估計全國約有七成保障房尚未開工。
資金問題一直是保障房建設的核心障礙。一方面是地方財政能力有限,尤其是像大同這樣的資源型城市,面臨經濟轉型壓力。另一方面是保障房建設需要大量資金投入,回報周期長,社會資本參與意愿不高。
項目選址和配套設施不完善也是問題之一。一些地方建設的保障房位置偏遠,基礎設施不完善,達不到入住條件。審計署曾指出,這是導致保障房閑置的主要原因之一。
此外,管理機制不暢也是關鍵因素。大同的通報中提到,針對開發區扶持資金效益不佳的問題,需要采取優化運營、破產重整、股權回購等方式進行分類處置。這反映了項目前期評估和過程管理存在不足。
04 整改面臨的挑戰與風險
解決2萬套保障房遺留問題,大同市面臨多重挑戰。首先是資金壓力。完成1.8萬余套未完工保障房需要持續投入大量資金,對于正處在產業轉型期的大同市來說,財政壓力不小。
其次是協調難度大。保障房建設涉及規劃、土地、資金、建設、分配等多個環節,需要多個部門協同配合。通報中提到,大同市已成立了專門的工作專班,但協調難度依然不小。
另一個風險是可能產生的社會影響。長期以來,保障房建設滯后直接影響到等待安置的居民生活。如其他地方暴露的問題,保障房不能如期交付可能導致群眾對政府信任度降低。
此外,大同市還面臨產業轉型的壓力。通報中還提到“投入8.51億元扶持資金的11個項目效益未達到預期”的問題,說明當地在推動產業轉型和經濟發展方面也面臨挑戰,這可能會分散解決保障房問題的資源和精力。
05 保障房問題的借鑒與出路
針對保障房建設滯后問題,各地探索了不同的解決路徑。萬寧市通過“分類處理、逐個擊破”的方式,成功解決了十幾個保障房小區的歷史遺留問題。該市詳細排查全市保障房小區,全面列出問題臺賬,組織專人推動解決。
從全國經驗看,成功解決保障房遺留問題的地區都采取了類似措施:成立高規格的工作專班、制定專項整改方案、明確責任主體和完成時限。這些措施有助于打破部門壁壘,提高解決問題的效率。
從長遠看,保障房建設需要更好的頂層設計和制度保障。有專家曾建議,應逐步提高保障房建設資金籌措統籌層級,最終實現租賃性保障房成本支出主體由基層地方政府上移至中央政府。
![]()
同時,要因地制宜制定保障房計劃。如在房屋空置率較高或者城區面積較大的城市,貨幣補貼可以部分替代實屋配給。這樣可以避免資源浪費,提高保障效率。
同煤集團的大同,曾擁有中國最大的采煤沉陷區安置項目恒安新區,如今已安置近30萬人。該區通過“六抓”工作思路,最終實現了“由亂到治、由治到安”的轉變。面對當前保障房建設滯后問題,大同市需要拿出同樣的決心和智慧。
保障房閑置和滯后問題不僅造成資源浪費,更直接影響數以萬計家庭的切身利益。從“有房住”到“住得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精細化管理、科學決策和嚴格監督才是避免保障房淪為“政績房”的關鍵。
本文綜合整理自公開報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