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8日,前英國首相特蕾莎·梅對當前執政黨保守黨的政策進行了嚴厲批評,尤其是對其廢除《2008年氣候變化法案》的決定表示強烈反對。梅認為,這一舉措不僅是“極端且不必要的”,而且可能削弱英國在全球氣候問題上的領導地位。
甚至警告:“為短期選票煽動分裂,就是把勝利拱手讓給敵人!”
這話里的 “敵人” 指誰?保守黨為啥非要跟自己人定下的規矩過不去?
今天就扒明白三個核心問題:這紙氣候法案到底金貴在哪?保守黨走極端是真為老百姓還是為選票?砸了法治根基的英國,最后會坑了誰?
要明白其中貓膩,得先知道保守黨要廢的《2008 年氣候變化法案》到底是啥,值得前首相撕破臉護著。
這法案看著是條環保規定,實則是英國過去 17 年的 “國際身份證”——2008 年工黨搞出來的,全球第一個用法律硬約束碳排放的法案,要求到 2050 年減排 80%。
后來特蕾莎?梅當首相時又加碼,把目標提到 “凈零排放”,讓英國成了第一個立法承諾凈零排放的主要經濟體。
這些年英國靠這法案在國際上刷足了存在感:巴黎氣候大會上當 “話事人”,拉著歐洲國家定減排目標;搞海上風電技術全球領先,相關產業鏈養活了幾十萬人,光蘇格蘭的風電廠就雇了 12 萬人;還靠清潔能源技術出口賺外匯,去年賣給德國的風電設備就賺了 23 億英鎊。
用梅老太的話說:“這是花了 17 年攢下的家底,不是幾張廢紙。”
可現在保守黨要干的事,就是在親手燒了自家名片。新首相巴德諾赫上臺才倆月,就把 “廢除氣候法案” 擺上日程,還放出狠話說 “凈零排放幾乎不可能”。
更離譜的是她對北海油氣的計劃:要把監管機構 “北海轉型管理局” 的 “轉型” 倆字刪掉,直接改成 “最大限度開采化石燃料”,連 12 頁的職責說明都換成一句大白話指令。
英國國家統計局的數據:今年三季度英國家庭能源支出漲了 22%,通脹還掛在 4%,老百姓電費賬單比三年前翻了一倍多。
巴德諾赫抓著這痛點,給選民畫了個大餅:別買外國貴氣了,咱自己挖北海油氣,電費立馬降!
可英國石油天然氣協會 10 月剛發的報告戳破了真相:北海油氣儲量這些年降得厲害,就算現在玩命挖,產量峰值也就維持 10 到 15 年,而且開采成本比中東高 3 倍,比美國頁巖氣高 2 倍。
簡單說就是 “挖出來比買著貴”,純屬賠本賺吆喝。更要命的是歐盟那邊早放話了:要是英國敢在氣候政策上倒車,以后貿易協定里就給你設障礙,汽車、化工這些英國主力出口產業都得遭殃。
梅老太在上議院把這筆賬算得明明白白:為了討好 5% 的右翼選民,把幾十萬人的清潔能源飯碗、上百億的出口生意全扔了,這不是蠢就是壞!
要是說廢氣候法案是 “短視”,那保守黨動司法獨立的心思,就是在刨英國民主的根。梅老太罵完氣候政策,話鋒一轉就懟了影子司法大臣詹里克,說他 “敢碰司法獨立,就是在拆民主的地基”。
這事得從詹里克在黨代會上的發言說起。這家伙當著幾千黨員的面罵法官,說有 “跟開放邊境慈善機構勾連的法官” 故意偏袒移民,還呼吁改革司法體系,把法官的獨立審判權削了。
這話聽著是討好反移民的民粹選民,實則是在動搖英國幾百年的規矩,自 1689 年《權利法案》定下 “司法獨立” 原則以來,法官不用看政府臉色判案,是英國老百姓敢跟權力叫板的最后底氣。
詹里克敢這么囂張,還是瞅準了民意縫隙。這些年英國移民問題鬧得兇,去年凈移民人數創了 74 萬的紀錄,住房、醫療資源擠得慌,老百姓怨氣大,不少人把賬算在 “法官太寬容” 上。
保守黨走的就是 “挑矛盾” 的路子:把移民問題歸咎于法官,把能源問題歸咎于環保,反正不怪自己施政無能,總能找個 “替罪羊” 讓老百姓罵。
可這招是在玩火。倫敦警察局 2023 年的公信力報告早露了端倪:因為頻繁爆出種族歧視、暴力執法,倫敦警隊的公眾信任率從 2016 年的 89% 跌到 66%,少數族裔對警察的信任度只剩 45%。
現在司法系統再被政客潑臟水,老百姓對 “公平正義” 的信心只會更崩。梅老太在上議院敲桌子警告:“法官不能罵,司法獨立不能碰!今天你能罵移民法官,明天就能罵查貪腐的法官,最后誰還信法律?”
![]()
看到這大家該明白了:不管是廢氣候法案還是罵法官,本質都是保守黨走 “民粹路線” 的賭局。
為了搶短期選票,把國家長遠利益、社會穩定、國際信譽全押上。可這賭局壓根贏不了,因為民粹這東西,從來都是興奮劑,喝多了必中毒。
現在英國已經分成了 “兩撥人”:一撥是北部老工業區的選民,聽著 “挖油氣降電費” 的口號搖旗吶喊;
另一撥是南部科技、金融圈的精英和年輕人,天天上街抗議 “毀氣候”,連保守黨的傳統票倉牛津郡都爆發了萬人游行。
而這種分裂已經開始拖累經濟。英國最大的風電企業奧斯特德最近放話:要是氣候法案真廢了,他們就把 20 億英鎊的投資轉到德國;倫敦金融城的投行也在嘀咕,司法不穩的話,以后國際官司誰還敢放英國打?
要知道,金融和清潔能源是英國僅存的兩個 “賺錢支柱”,現在全被民粹政策晃得慌,這哪是發展經濟,分明是自斷臂膀。
再看國際上的笑話。以前英國總愛當 “氣候老師”,去年還在埃及氣候大會上教訓別人 “減排不夠快”,現在要自己廢法案挖油氣,直接被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嘲諷 “說一套做一套”。
更尷尬的是,連跟英國穿一條褲子的美國都看不下去了,拜登政府的氣候特使克里公開說 “英國這步棋走得太錯”,潛臺詞就是 “你這盟友太不靠譜”。
更諷刺的是,保守黨自己也在被民粹反噬。巴德諾赫剛靠右翼口號當上黨首,黨內就有人比她更極端:前內政大臣布雷弗曼罵她 “對移民太手軟”,要搞 “用軍艦送移民去盧旺達”;下議院議員勒文直接說 “凈零排放是騙局”,要把環保部門全撤了。
這就像打開了潘多拉魔盒,一旦開始比誰更極端,最后只會被極端吞噬。
![]()
聊到最后,得說點實在的,不管保守黨把口號喊得多響,最后買單的永遠是普通老百姓和國家未來。
先看那些信了 “挖油氣降電費” 的北部選民。英國石油天然氣協會早算過賬:就算北海油氣全挖出來,最多能讓每戶每年省 120 英鎊電費,可因為歐盟貿易制裁,英國汽車出口得少賺 150 億英鎊,最后羊毛還是出在羊身上,老百姓買進口車、用化工產品都得漲價,算下來虧得更多。
梅老太在發言結尾說的那句話,值得所有政客好好聽聽:“民主不是用來討好少數人的工具,法治不是可以隨便砸的擺設,國際信譽不是可以隨便丟的垃圾。要是這些都沒了,英國還剩下什么?”
這話問得好,一個國家的底氣,從來不是靠民粹口號撐著的,是靠長期積累的信譽、穩定的制度和長遠的規劃。
現在保守黨的算盤打得噼啪響,可算來算去算漏了最關鍵的一筆賬:短期選票贏了又怎樣?要是國家信譽崩了、經濟垮了、社會裂了,最后誰也撈不到好處。
就像當年英國脫歐,好多人選的時候覺得 “脫了更爽”,結果現在貿易受阻、物價飛漲,后悔都來不及。
最后問大家一句:你覺得保守黨這波民粹操作能贏大選嗎?英國的氣候和司法根基,還能保住嗎?評論區聊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