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日凌晨,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神舟二十一號載人飛船在轟鳴聲中直沖云霄。這一刻,無數人為之振奮,而其中更有一份屬于子江中學的驕傲——晉江子江中學2004屆優(yōu)秀校友、寧波大學新藥技術研究院副院長吳翊樂研究員參與的科研項目,隨飛船進入中國空間站,開啟了一場探索生命起源的“太空實驗之旅”!
![]()
十年磨一劍:太空中的生命奧秘探索
“這是寧大首次主持中國載人航天科學實驗,標志著學校在空間生命科學基礎研究領域邁出了堅實一步。”寧波大學黨委書記張瑞麗如此評價。而這份榮耀的背后,是吳翊樂及其所在的趙玉芬院士團隊長達十年的不懈堅持。
此次實驗名為“空間環(huán)境下遺傳密碼起源與手性的關系”,旨在通過微重力環(huán)境,探究氨基酸-核苷的手性組合規(guī)律,揭開地球生命為何“偏愛”左旋氨基酸的奧秘。吳翊樂解釋道:“地球上幾乎所有生命蛋白質都由左旋氨基酸構成,但為何‘右旋’被自然淘汰?太空中的微重力環(huán)境,或許能為我們提供答案。”
![]()
從子江到廈大:一位科研者的成長之路
吳翊樂研究員與子江中學的緣分始于2001年。初中三年,他在師長的悉心教導下夯實基礎,后來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入廈門大學,并于2016年獲得化學博士學位,后赴香港中文大學從事博士后研究。如今,他已是寧波大學新藥技術研究院的核心科研骨干,在國際主流期刊發(fā)表SCI論文35篇,獲多項國家發(fā)明專利。
“在子江的三年是打基礎的重要三年,老師的諄諄教誨為我后續(xù)的求學之路奠定了堅實基礎。”吳翊樂在回憶母校時充滿感激,“今日的成績,離不開母校的培養(yǎng)!”
![]()
挑戰(zhàn)與突破:太空實驗的“匠心”之路
太空實驗絕非易事。微重力環(huán)境下,連“混合溶液”這樣的常規(guī)操作都需反復攻關。團隊聯合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浙江工商大學,歷經無數次嘗試,最終創(chuàng)新采用微流控芯片與離心技術攻克難題。
“十年磨一劍,我們終于等到這一刻!”吳翊樂感慨道。未來幾個月,他將與團隊成員實時監(jiān)測太空中左旋、右旋氨基酸的“競賽”,待樣品返回地面后進一步分析,力爭為生命起源研究貢獻關鍵“拼圖”。
![]()
寄語子江學子:心懷感恩,勇逐夢想
作為子江中學的優(yōu)秀校友,吳翊樂始終心懷感恩,并以自身經歷勉勵學弟學妹:“我們總是將畢業(yè)與成長和時光兩個詞相連。成長的過程伴隨著內心的逐漸強大,而最好的時光總是不自知的。如果有那么一刻,回首的時候發(fā)現,跌跌撞撞的過往可以讓你心懷感激,而所謂的結果又是長久以來的期望,那么,也許這就是最好的時光。”
![]()
邁向星辰大海:中國航天的“子江身影”
從子江校園到太空實驗室,吳翊樂的成長軌跡印證了“厚積薄發(fā)”的力量。近年來,我國空間站全面進入應用與發(fā)展階段,為全球科學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科研平臺。
“盡管我們的工作只是科學海洋中的一滴水,但希望通過努力,為人類探索宇宙貢獻一份力量。”吳翊樂說。
從子江中學的課堂,到中國空間站的實驗室,吳翊樂用堅持與智慧書寫了屬于自己的科研傳奇。他的故事,是晉江子江中學“博文約禮 格物致知”校訓精神的生動詮釋,更是對全體學子追逐夢想的深刻激勵。
![]()
首次發(fā)布!晉江民營企業(yè)500強榜單!
愛拼會贏勇毅前行!人民日報頭版聚焦外貿“重鎮(zhèn)”福建晉江
來源 | 晉江子江中學、科學網
編輯 | 王清松
審核 | 陳文經 張鎮(zhèn)業(yè) 曾素梅

![]()
![]()
177 0607 8508
新聞爆料熱線:8563 3002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