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黃橘綠,桂子飄香,正是吃鴨子的大好時節。
![]()
八寶鴨
收到唐穎的長篇小說《家肴》是在2021年夏末,封面上有一行字特別醒目:“一曲海上繁花,半生悲欣交集”,下面還有一行很接地氣的小字:“十四道上海姆媽拿手家常菜”。編輯也許認為這是小說的賣點,沒錯,當時我就像蒼蠅見到奶酪,眼睛賊亮。這時上海人驚魂未定,隔三岔五還要去街角小亭子對個口型。被塞了一嘴胡蘿卜和西葫蘆的我,迫不及待捧起來拜讀,不料身體反應相當強烈,不僅血脈僨張,大腸小腸還上演了一出雙龍搶珠的戲碼。那真是,誰受得了一道道飛來眼前的食色雙誘呢。罷了罷了,暫且按下。好在本人預備學習的新書源源不斷,于是挑出《哈耶克讀本》,香茗一杯,正襟危坐。
![]()
時下,漫長的苦夏終告結束,上午在整理書房時,這本裝幀鮮亮的《家肴》又鉆了出來,于是傻傻地站著看了一個小時。色拉、走油肉、四喜烤麩、花生肉丁、黃油明蝦、鹽炒肉、紅燒肉、腌篤鮮、清蒸魚、芝麻湯圓、大肉粽、綠豆湯……裹挾著轟轟響的煙火氣,引領我進入小說的迷宮。這些上海主婦擅長的家肴被置于某一章節的引首,賽過電影的旁白或歌劇的間奏曲。它們是小說的有機部分,與紅男綠女共生共榮,讀者要結合情節的推動、人物性格的發展來欣賞。但唐穎賽過舊上海大戶人家錦衣玉食的大小姐,中饋之事未必精通,書里的美食描述不知道從哪里來。肯定不是豆包提供的,以北方腔調敘事的豆包或DeepSeek未必能切中上海方言的腠理。我們三十年前就認識了,她居然不來問我,郁悶。
還好,唐穎關于美食的描述不僅準確,有些還被賦予象征意義。比如腌篤鮮:“媽認為,竹筍吃油,用排骨煮,湯不夠油,竹筍就不好吃。一斤鮮肉配半斤咸肉,咸肉也要五花肉,這湯比普通湯稍咸才好吃。咸度是靠咸肉調味,如果不夠咸,說明咸肉量不夠。煮好的腌篤鮮,湯面汪著一層油,完全不冒熱氣,喝湯時,用調羹劃開上面的油,舀一調羹湯反復吹,喝進嘴,燙、咸、鮮!”是不是很有鏡頭感啊?是不是預示著接下來的劇情和人物命運啊?
![]()
本幫醬鴨
再比如元英燒的那只本幫醬鴨:“為了整只鴨身都接觸到油鍋,鐵鍋要在灶上不停旋轉傾斜,待鴨身煸出香,料酒倒上,鍋蓋蓋一下,再放紅白醬油糖八角桂皮,水要多,幾乎和鴨身平,小火煮到八分熟,開鍋中火開始收汁,為了讓汁水遍布鴨身,這時要用鏟子不斷盛起汁水澆遍鴨身……直到汁水只剩小半碗左右,鴨子的顏色也已成深醬色。”可憐的元英啊,她用糧票和單位同事換來一張大戶家禽票,成就了這道美饌,據此歡迎一位天涯逆旅的親人。
我在年輕時從一位大廚那里學會了燒醬鴨,與唐穎的描述基本吻合。鴨鍋共舞,不停旋轉、傾斜,接下來小火煮大火收汁的跌宕起伏,直至醬色滲入皮肉深處,確保每一口軟糯肥美,咸中帶甜,甜中含鮮。一只醬鴨燒好,對小說結構就會有醍醐灌頂般的頓悟。我不敢說“不會燒醬鴨的作家不是好作家”這樣的話,但是像作家高研班這樣修煉,如果加一節“小說結構與本幫醬鴨”的課程,肯定會收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現在大多數飯店燒醬鴨跳過了油煎環節,味道與元英燒的醬鴨差遠了,為什么光明邨門口買醬鴨的顧客還要排長隊,實在想不通。聯系今天有些作家陷入“抄襲門”的尷尬,你說與“醬鴨的異化”就沒有關系嗎?
好吧,讓我們暫時將唐穎的小說放一放,轉入金秋的俗世生活吧。橙黃橘綠,桂子飄香,正是吃鴨子的大好時節。上海人家最溫馨的場景就是一家老小圍著桌子吃一鍋芋艿老鴨湯,餐后老外婆再給大家端上一小碗紅糖桂花芋艿苗,糯答答、香噴噴,入口即化,這就是故鄉的味道!
![]()
上海人吃鴨子一般取整只,鴨子靠鴨架支撐全局,一旦拆散,不成氣候。烤鴨、鹽水鴨雖然外來,也是整只烹制。還有砂鍋餛飩鴨,徽菜館于上世紀30年代首創于海上,流行過一陣,半世紀后又起蓬頭,現在仍有復刻價值。本幫醬鴨也一直以整鴨有名于世,去熟食店買四分之一只,家里三四個人也夠吃一頓了。有一陣熟食店里有紅亮油潤的醬鴨腿組成方隊待沽,我見了發愣很久,恍惚聽到孔夫子“觚哉觚哉”的浩嘆。那么鴨身去哪里了?后來看到民間流行吃鴨頭頸的時尚,終于腦洞大開:被歐洲人視作精華的鴨胸,為我國外貿事業作出了卓越貢獻。
在吃這檔事上,老外就是洋盤。歐洲人吃鴨子單取胸脯肉,無骨無皮煎至七分熟,調味全賴沙司,我在芬蘭吃過一次,簡直要吐。噯,歐洲人不會做醬鴨也不會吃醬鴨,諾貝爾文學獎倒是拿了一個又一個,難道我剛才說錯了?
![]()
八寶鴨
最后在長三角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再說幾道鴨肴吧,除了本幫醬鴨和蘇幫鹵鴨,我們還能吃到八寶鴨、香酥鴨、樟茶鴨、三套鴨、鴨糊涂、母油船鴨等。有一次在蘇州吳江賓館還吃到了傳說中的野鴨飯(現在野鴨也實現了養殖),那個鮮美不可言狀。上星期在興國賓館一號樓品鑒秋季菜,壓軸大戲上了一砂鍋文武鴨。一只白鴨加一只烤鴨,構成了這道大菜的美學框架。江南美食追求詩意,兩種相同食材聯袂出鏡,往往被冠以一個吉祥名字,比如金銀蹄(鮮蹄髈加咸蹄髈)、金銀腦(清蒸豬腦加煙熏豬腦,現已失傳)、金銀豆腐、太極豆腐等,城隍廟的面筋百葉也叫雙檔,單檔美稱“鴛鴦”,文武鴨也體現了美美與共的思路。廚師還嫌戲碼不足,碧澄泛金的湯底還沉了十幾只菜肉百葉包,浮了十幾枚鴿蛋,一下把氣氛推向高潮。文武鴨也不難做,愿所有的上海人家文武雙全,福祿雙至,拿得出這般美艷的家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