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至2日,中國法學會立法學研究會2025年學術年會在重慶召開。本次年會以“新時代中國立法的理論與實踐”為主題,由中國法學會立法學研究會主辦、西南政法大學承辦,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400余位立法學研究者與實務工作者齊聚山城,共商立法發展大計。
![]()
大會現場。主辦方供圖
西南政法大學校長、中國法學會副會長林維在致辭中表示,作為立法學研究會的創始成員單位,西南政法大學長期處于國家立法理論研究的核心陣地。近年來,學校圍繞國家重大戰略和立法需求,依托立法研究院等平臺,先后獲批多個國家級立法聯系點,成為全國擁有該類聯系點最多的高校之一,展現出在立法研究與咨政服務方面的顯著實力,也為學校“雙一流”建設奠定堅實基礎。
重慶市人大常委會黨組成員、副主任歐順清介紹了重慶市在重點領域、新興領域和民生領域開展創制性立法的實踐成果,特別是在全國率先出臺地方立法質量指引、探索數智立法、發揮基層立法聯系點作用等方面的積極進展,希望與會專家為地方立法工作持續貢獻智慧。
重慶市法學會黨組成員、秘書長何國鋒介紹了中國法學會第九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召開以來,重慶市法學會和法學法律界強化高質量法律服務供給,為平安重慶、法治重慶建設作出的重要貢獻。希望與會專家學者深耕立法學研究,密切和實務部門的交流,加強立法學國際交流與合作,希望西南政法大學產出更多有價值、有分量的立法學研究成果。
中國法學會黨組書記、常務副會長王洪祥指出,對于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立法學研究會要原原本本學、融會貫通學、聯系實際學,準確把握立法學研究工作的新方位、新使命,扎實開展研究闡釋,推動形成有理論深度和實踐價值的研究成果,為“十五五”時期立法工作高質量發展提供智力支持。此外,他還就深化制度理論研究、強化立法前瞻性探索、構建中國自主的立法學知識體系、加強研究會自身建設以及完善青年人才培養機制等方面提出具體要求。
在主旨報告環節,中國法學會副會長、立法學研究會會長許安標系統闡述了研究會在新時代背景下的使命與任務。他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生動實踐中發掘研究課題,圍繞立法重點難點推動理論創新,加快構建中國特色立法理論體系,持續培養高素質立法人才,以高質量研究成果服務國家高質量立法。
在主題演講環節,多位知名專家學者圍繞立法理論與實務的前沿問題展開深入交流。西安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楊宗科、山東省人大法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姚潛迅等五位專家學者,圍繞地方人民代表大會立法權的行使、地方立法視角下立法體制的建立與實施、民族團結進步促進法的立法理念與制度創新、以立法創新保障和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推進基層立法聯系點規范化建設等主題發表見解。
山東大學紀檢監察學院教授劉松山、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徐孟洲等嘉賓,則聚焦構建中國立法學自主知識體系、制定“金融法”推動金融立法的系統化、教育法典編纂中的高等教育編立法、我國涉外立法與國家的保護性管轄原則、組織立法等宏觀議題,展現了立法學研究的廣度與深度。
會議期間還設置了八場專題分論壇,與會專家學者圍繞“立法學自主知識體系建構”“深化立法領域改革”“區域法治與地方立法創新”等核心議題展開熱烈討論。
11月2日上午,年會完成各項議程后順利閉幕。閉幕前舉行了第三場主題演講,西南政法大學教授、重慶市人大法制委員會主任委員付子堂,中國法學會立法學研究會副會長、浙江省人大法制委員會原主任委員丁祖年等五位嘉賓,就新興領域立法問題與對策、完善立法工作格局、“堅持依憲立法”的理論邏輯與實踐邏輯、設區的市人大立法工作實踐、具身智能發展對立法的挑戰與應對等主題作了精彩發言。浙江工商大學法學院教授王秀哲、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政治和法律教研部副教授李少文、西南政法大學行政法學院教授梁洪霞等八位青年學者,代表各分論壇向大會作學術總結,展現了立法學領域青年一代的學術活力與潛力。
主辦方表示,本次年會既系統梳理了我國立法實踐的經驗與成就,也深入探討了當前立法工作面臨的挑戰與應對,為推動新時代立法理論與實踐創新凝聚共識、貢獻智慧,為我國立法事業在“十五五”時期實現高質量發展注入新的思想動力。(晏紅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