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2025年9月,在人民黨的關鍵背書下,阿努廷正式入主總理府,開啟其政治生涯的巔峰時刻。這一權力交接的背后,是一份極具爭議的秘密政治協議:他必須在上任四個月內啟動國會下議院解散程序,并推動成立憲法起草委員會。
如今,倒計時僅剩數周,這位被外界冠以“華裔政壇操盤手”稱號的領導人,其每一個動作都如同在雷區穿行,牽動著整個泰國權力結構的神經末梢。
阿努廷政府的組建本質上是一場多方博弈后的權宜之計。自豪泰黨在國會中僅握有69個席位,遠遜于人民黨與為泰黨的席位總數,這使得他不得不依賴聯盟支持,組建一個缺乏穩固多數基礎的“少數派內閣”。
這種先天不足的執政格局,決定了其政策執行力受限,也正因如此,他才被迫接受那份時間緊迫、條件嚴苛的政治契約。
![]()
修憲議題成為阿努廷執政初期最棘手的挑戰。當前國會并行推進三項憲法修訂提案——分別來自阿努廷陣營的“穩健路線”、佩通坦提出的“漸進改良版”,以及人民黨主導的“結構性變革方案”,三方角力已演變為一場高層權力再分配的暗戰。
其中最具爆炸性的內容,出自人民黨草案中關于“王室條款”的模糊表述。這項長期被視為不可逾越的憲政紅線,如今被置于修憲討論桌中央,成為懸在阿努廷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
外媒報道截圖
![]()
![]()
外媒報道截圖
與此同時,阿努廷正加速鞏固行政控制力。憑借兼任總理與內政部長的雙重職權,他一口氣任命了45名地方高級官員,全面替換前任佩通坦時期委派的府尹人選,系統性地植入本黨親信網絡。
此舉被輿論普遍視為提前布局大選的戰略部署,意在通過人事調整掌握地方治理資源,構建有利于選舉動員的基層架構,即便此舉引發盟友人民黨的公開質疑與不滿。
經濟形勢與邊境安全亦構成嚴峻考驗。美國新一輪關稅政策對泰國出口導向型產業造成沖擊,疊加與柬埔寨持續升溫的邊境摩擦,令國家發展面臨雙重壓力。
官方預測顯示,2025年泰國經濟增長率或將停留在2%的低位,顯著落后于越南、馬來西亞等區域鄰國,凸顯復蘇動能疲軟。
![]()
外媒報道截圖
![]()
外媒報道截圖
在泰柬邊境爭端中,阿努廷采取強硬姿態,不僅將前線指揮權完全移交軍方,更提出要求柬埔寨撤出全部駐軍等難以妥協的條件,導致地區緊張態勢進一步升級。
從整體政局來看,阿努廷的執政猶如高空走索,每一步都需精準平衡多重矛盾。一方面要履行對人民黨的承諾,在四個月內完成解散國會和啟動修憲流程;另一方面又必須小心翼翼避開“王室條款”這一深埋的政治地雷。
憲法法院此前作出的關鍵裁決更增加了不確定性:任何修憲動議必須經過全民公投授權,并分三階段依次推進。這套繁瑣且耗時的法定程序,幾乎使四個月內完成修憲的目標變得遙不可及。
![]()
倒計時中的權力游戲:解散國會的戰略考量與風險
隨著四個月期限日益逼近,阿努廷的政治布局進入決定性階段。根據既定日程,國會預計將于2026年1月底前宣告解散,隨后在3月至4月初舉行新一屆全國大選。
這一時間安排不僅是兌現政治承諾的技術操作,更是一次深思熟慮的風險管控策略。
對阿努廷而言,主動解散國會具有多重戰略優勢。首要在于搶占有利時機,規避可能由反對派發起的不信任動議攻擊。
![]()
泰國議會的不信任辯論早已超越立法程序范疇,演變為全國直播的政治舞臺劇。即便指控缺乏實證支撐,也能通過媒體放大效應影響公眾認知。
提前解散可讓阿努廷掌握主動權,避免被動應戰,從而維系其苦心經營的“高效清廉”公眾形象。
從競選角度分析,提早選舉有助于自豪泰黨依托已落地的大麻非刑事化政策、鄉村道路電網升級等惠民工程,在有利輿論環境中開啟選戰節奏。
這些帶有鮮明民粹色彩的施政舉措曾在過往選舉中為其贏得大量基層支持,眼下正值政策紅利釋放窗口期,阿努廷自然希望趁勢擴大優勢。
![]()
不過,該策略同樣伴隨高風險。批評聲音指出,提前解散可能被解讀為“回避問責”,反而強化反對勢力關于“政權缺乏正當性”的敘事邏輯。
朗實大學政治學者萬維奇特·布恩普朗明確警示:“公眾對利用制度漏洞逃避監督的行為愈發敏感,阿努廷若選擇此時解散國會,極可能背上‘逃避責任’的政治包袱。”
作為議會第二大反對力量,為泰黨已著手準備反擊路徑。
![]()
媒體報道截圖
![]()
媒體報道截圖
內部消息透露,他們計劃圍繞內閣成員任命程序瑕疵、抗旱水利項目進展滯后、燃油補貼發放失衡等問題發起密集質詢。這些問題直擊農業人口關切,一旦發酵,將嚴重動搖自豪泰黨在農村地區的傳統支持基礎。
回顧歷史,泰國憲法賦予總理解散眾議院的廣泛自由裁量權,且不乏成功先例。2005年他信借解散國會實現連任,2019年巴育亦借此鞏固權力,均取得階段性政治勝利。
但阿努廷的情境截然不同:他的政府自誕生起就被貼上“過渡政權”標簽,合法性根基薄弱,決策空間遠不及前任。
![]()
觀察人士注意到,在修憲與解散國會的雙重壓力下,阿努廷明顯傾向于優先執行后者。畢竟,組織一次選舉雖具風險,但仍可控;而貿然推動涉及“王室條款”的修憲,則可能觸發無法預料的社會震蕩。
這一選擇折射出泰國政治文化的新趨勢:執政重心從追求長期治理成效,轉向專注短期選舉收益的最大化。這種轉變雖源于現實政治的無奈妥協,但從長遠看,或將削弱制度穩定性和政策連續性。
![]()
目前泰國政治進程仍存變數,但主流研判認為,若議會壓力持續累積,阿努廷極有可能按原計劃推動解散眾議院,而非冒險面對不確定的不信任投票結果。
正如一位政府高層幕僚所言:“這不是回避辯論,而是將戰場轉移到我們更有準備的地方。”在這場精密計算的政治博弈中,阿努廷的每一步落子,都在重塑泰國權力格局的未來圖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