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戰略圈里,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
10月底,就在普京準備訪問印度前夕,俄羅斯聯合航空制造集團UAC與印度斯坦航空公司HAL簽署協議,計劃在印度聯合制造一款名為SJ-100的雙引擎支線客機。
這一消息迅速引發外界廣泛關注,畢竟不到兩年前,俄羅斯剛退出與中國的CR929寬體客機項目。
![]()
顯然從中國到印度,俄羅斯的航空合作戰略正在發生重大轉變。這場合作背后,牽扯出的是三國在航空工業領域復雜的利益博弈與戰略考量。
表面看,這是一次普通的航空合作,但背后隱藏著俄羅斯在西方制裁下的無奈與戰略調整。2022年俄烏沖突后,西方制裁導致俄羅斯航空工業遭遇重創,零部件供應斷裂,關鍵技術發展停滯。
俄羅斯原有的SSJ-100客機嚴重依賴西方技術:發動機是法俄聯合的SaM146,機載電子設備來自意大利和法國。制裁一來,這些供應鏈全部中斷,海外客戶紛紛取消訂單。
![]()
面對這種局面,俄羅斯急于尋找新的合作伙伴和市場來擺脫困境。印度作為一個潛力巨大的航空市場,自然成為俄羅斯眼中的“救命稻草”。
印度國內航線需求旺盛,未來十年可能需要超過200架支線客機。對俄羅斯而言,與印度合作生產SJ-100,既能避開制裁限制,又能打開新的市場空間。
但俄羅斯的合作誠意卻令人懷疑。協議中只字未提技術轉讓的具體安排。這種做法與當年中俄CR929合作時的情形如出一轍,俄羅斯希望掌握主導權,不愿分享核心技術。
![]()
而印度的戰略意圖也十分明顯。多年來,印度一直夢想建立自己的航空工業體系,但進展緩慢。其“光輝”戰斗機項目從1983年啟動,到2015年才服役,耗時32年,至今仍依賴美國通用電氣的發動機。
通過與俄羅斯合作,印度希望獲得飛機制造的核心技術,實現“印度制造”客機的夢想。
不過俄印航空合作面臨諸多挑戰,前景并不樂觀。從歷史經驗看,兩國之間的國防合作項目屢屢受挫。曾被寄予厚望的FGFA第五代戰斗機聯合開發項目,最終因成本和控制權分歧而流產。
![]()
SJ-100本身的安全記錄也令人擔憂。該機型的前身SSJ-100曾發生過兩起重大事故,一次在印尼演示飛行時墜毀導致45人遇難,另一次在莫斯科緊急降落時起火造成41人死亡。
對于印度斯坦航空公司而言,其在民用客機制造領域經驗幾乎為零。更麻煩的是,該公司的品控聲譽一直不佳,其維修過的戰機墜機率居高不下。
而印度與西方關系的微妙性也是合作的一大變數。印度雖然與俄羅斯保持合作,但也不愿過度得罪美國等西方國家。
![]()
如果因與俄羅斯合作而引發西方制裁,印度將面臨兩難境地。
另外技術層面的挑戰同樣不容忽視。SJ-100原本依賴的西方供應鏈已中斷,俄羅斯正在研發國產PD-8發動機作為替代,但該發動機尚未完成國際認證,可靠性存疑。
即使飛機能夠成功生產,獲取國際適航認證也將是一大難關。沒有歐美適航許可,SJ-100很難進入國際市場。
![]()
而從市場角度看,印度國內航空公司更傾向于采購波音和空客的飛機,對國產飛機興趣有限。這種市場偏好可能進一步制約SJ-100的商業前景。
回顧中俄CR929項目的失敗,主要原因是技術路線分歧與主導權爭奪。俄羅斯堅持采用自研的PD-35發動機,而中國則傾向于使用自主研發的長江-2000發動機。
此外,俄羅斯希望主導設計與研發,而中國則要求更多參與核心環節。這種分歧最終導致合作破裂。
![]()
在俄羅斯退出后,中國選擇獨立推進C929項目,計劃2030年首飛,2045年前交付1000架。而俄羅斯則只能以技術供應商身份參與,提供復合材料機翼等部件。
中俄合作的經驗表明,大型航空項目需要雙方在技術、市場和戰略上高度協調。從目前情況看,俄印在這方面的協調難度可能更大。
國際航空市場的競爭從來都是實力與智慧的較量。中國在俄羅斯退出CR929項目后,果斷轉向自主研制C929,計劃2030年首飛。
![]()
俄羅斯選擇印度作為新合作伙伴,更像是一場各取所需的戰略試探。而印度斯坦航空公司能否借此實現技術飛躍,業界普遍持保留態度。
而這場合作最終可能成為檢驗兩國航空工業實力的試金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