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節臟象論》第九篇(白話文)
黃帝問道:我聽說天用“六六之節”來構成一年,人用“九九制會”來對應天地規律,還說人有三百六十五個關節與天地相應,這說法由來已久,但我不懂它具體是什么意思。
岐伯回答:您問得真明白啊,請允許我詳細解釋。所謂“六六之節”和“九九制會”,是用來確定天的運行度數、計算節氣變化規律的方法。天的度數,是用來衡量日月運行軌跡的;節氣的規律,是用來記錄萬物生長化收藏過程的。天屬陽,地屬陰;太陽屬陽,月亮屬陰。日月運行有固定的方位劃分,周轉有一定的軌道。太陽每天運行一度,月亮每天運行十三度多一點,所以有大月和小月之分,累計三百六十五天構成一年,再把剩余的時日積累起來,就形成了閏月。從年初確定節氣起始點,年中用圭表校正節氣是否準確,年末推算剩余的時日來補全,這樣天的運行度數就計算完整了。
黃帝說:我已經明白了天的度數,還想知道節氣規律是怎么和它配合的?
岐伯說:天以“六六”為節氣周期,地以“九九”來對應天地規律。天有十個天干,六個天干循環一周就是一個“甲子”,六個“甲子”循環一遍就是一年,這是按三百六十天來計算的方法。自古以來,人體就與天地之氣相通,生命的根本源于陰陽。人體的九竅、以及與大地九州對應的身體部位,都和天地之氣相通。所以天地間產生了金、木、水、火、土五行,而氣又分為天、地、人三類——三氣構成天,三氣構成地,三氣構成人,三乘三等于九,九又對應九州,九州再對應人體的九個臟腑。其中負責儲存有形物質的臟腑有四個(脾、胃、大腸、小腸),負責藏納精神活動的臟腑有五個(心、肝、脾、肺、腎),合起來九個臟腑,與“九九”的規律相對應。
黃帝說:我已經懂了“六六”和“九九”的對應規律,先生您提到“積累節氣剩余時日形成閏月”,想問問什么是“氣”?請先生幫我解開疑惑。
岐伯說:這是上古帝王秘傳的道理,是前代老師傳給我的。
黃帝說:請您務必講給我聽。
岐伯說:五天稱為一“候”,三候稱為一“氣”(也就是一個節氣),六個節氣稱為一“時”(也就是一個季節),四個季節稱為一“歲”(也就是一年),每個季節都有對應的節氣主管。木、火、土、金、水五運交替運轉,各自主管相應的時節,到了一年結束時,又會循環開始。季節確立,節氣分布,就像圓環一樣沒有端點,“候”的循環也是這樣的規律。所以說:不知道當年的節氣加臨情況、氣候的盛衰變化、疾病虛實的成因,就不能當醫生。
黃帝說:五運的循環像圓環沒有起點,那它運行時“太過”和“不及”的情況是怎樣的?
岐伯說:木、火、土、金、水五氣交替主導,各自都有能克制的對象,氣的盛衰變化,這是正常規律。
黃帝說:“平氣”(五氣運行平衡,無太過無不及)是什么情況?
岐伯說:就是五氣沒有太過或不及的狀態。
黃帝說:那“太過”和“不及”該怎么理解?
岐伯說:醫經里有相關記載。
黃帝說:什么是“所勝”(能克制的對象)?
岐伯說:春(木氣)能克制長夏(土氣),長夏能克制冬(水氣),冬能克制夏(火氣),夏能克制秋(金氣),秋能克制春(木氣),這就是五行按季節規律相互克制,并且各自對應到人體相關的臟腑。
黃帝說:怎么判斷氣的“太過”或“不及”呢?
岐伯說:要觀察節氣到來的時間——都以立春為起點。如果節氣沒到時間就來了,這就是“太過”,會克制本不該克制的氣,還會過度壓制自己能克制的氣,這叫“氣淫”;這種情況下,人體內部會產生邪氣,醫生也難以控制。如果節氣到了時間卻沒來,這就是“不及”,會讓本應被自己克制的氣肆意妄行,自己所生的氣會生病,還會被克制自己的氣壓制,這叫“氣迫”。所謂“求其至”,就是看節氣到來的準確時間。謹慎觀察節氣時間,就能預判氣候變化;如果錯過時間、違背節氣規律,分不清五氣的正常運行狀態,人體就會內生邪氣,醫生也無法控制。
黃帝說:五運的交替會不會有不按順序的時候?
岐伯說:蒼天之氣的運行不會沒有規律。如果氣不按順序交替,就是反常情況,反常就會引發變化。
黃帝說:反常引發的變化會怎樣?
岐伯說:變化一來就會導致疾病——如果是被自己能克制的氣影響,病情就輕;如果是被克制自己的氣影響,病情就重;要是再反復感受邪氣,就會危及生命。所以,邪氣不是在對應季節侵襲,病情就輕;在對應季節侵襲,病情就重。
黃帝說:說得好。我聽說氣與形結合就形成了萬物,根據氣的變化來確定事物的名稱。天地的運行、陰陽的變化,對萬物的影響有多少差別,能講給我聽嗎?
岐伯說:您問得真詳盡啊!天極其廣闊無法測量,地極其浩大無法計量,承蒙您這樣高明的人提問,請讓我說說其中的道理。草木能呈現五種顏色,顏色的變化多得看不完;草木能產生五種味道,味道的美妙多得嘗不盡。人的喜好不同,對色、味的感知也各有側重。天靠五種氣候(風、暑、濕、燥、寒)滋養人,地靠五種味道(酸、苦、甘、辛、咸)滋養人。五種氣候從鼻子進入人體,藏在心肺之中,能讓人面色紅潤明亮、聲音洪亮。五種味道從嘴巴進入人體,藏在腸胃之中,味道被吸收后,能滋養五臟之氣;氣調和了,生命才能維持,津液才能生成,精神也就自然產生了。
黃帝說:人體臟腑的外在表現(臟象)是怎樣的?
岐伯說:心臟是生命的根本,是精神活動變化的源頭,它的外在表現反映在面部,功能體現在血脈上,屬于陽中的太陽,與夏季的氣候相通。肺臟是氣的根本,是魄(中醫指人體精神活動的一部分)停留的地方,外在表現反映在毛發上,功能體現在皮膚上,屬于陽中的太陰,與秋季的氣候相通。腎臟是潛藏封藏的根本,是精氣儲存的地方,外在表現反映在頭發上,功能體現在骨骼上,屬于陰中的少陰,與冬季的氣候相通。肝臟是消除疲勞的根本,是魂(中醫指人體精神活動的一部分)居住的地方,外在表現反映在指甲上,功能體現在筋脈上,能生成血氣,對應酸味、蒼色,屬于陽中的少陽,與春季的氣候相通。脾、胃、大腸、小腸、三焦、膀胱,是儲存營養的根本,是營氣(中醫指運行在血脈中的營養之氣)停留的地方,稱為“器”,能消化食物糟粕、轉化味道并吸收排泄,它們的外在表現反映在嘴唇周圍,功能體現在肌肉上,對應甜味、黃色,屬于極陰的一類,與土氣(長夏氣候)相通。以上十一個臟腑的功能,都取決于膽(膽主決斷,能協調各臟腑功能)。
所以,測量人迎脈(頸部外側動脈),如果脈象比正常強盛一倍,是病在少陽經;強盛兩倍,病在太陽經;強盛三倍,病在陽明經;強盛四倍以上,是“格陽”證(陽氣被阻,不能下行)。測量寸口脈(手腕內側動脈),如果脈象比正常強盛一倍,是病在厥陰經;強盛兩倍,病在少陰經;強盛三倍,病在太陰經;強盛四倍以上,是“關陰”證(陰氣被阻,不能上行)。如果人迎脈和寸口脈都比正常強盛四倍以上,就是“關格”證(陰陽之氣都被阻塞),此時脈象虛弱無力,說明人體不能吸收天地的精氣,會危及生命。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