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聞記者 池里軍 劉少利 通訊員 王俊杰
10月29日,重陽節,嵩山少室山腳下的登封市大金店鎮崔坪村,天剛剛亮,曉云民宿的經營者崔先生便早早開始忙碌:他不僅要為入住的游客準備早餐,還要將新挖的500斤紅薯一一分裝成袋,“這些都是客人提前預訂的,他們上山賞紅葉前就要帶走。”
![]()
自10月18日“日出嵩山·紅葉漫天”第三屆嵩山紅葉季啟幕以來,大量游客登嵩山、賞紅葉,崔坪村已有的5家民宿入住率均超過80%。不只有迷人的景色,令游客感興趣的還有當地再普通不過的紅薯。“去年這時候,一位鄭州客人嘗了我們種的紅薯后,特意買了好幾袋帶回城里。”好問山居民宿負責人回憶道,“后來她不僅成了回頭客,還帶朋友一起來,點名要買我們的紅薯。”
![]()
“這兒的紅薯格外香甜軟糯!”游客間的口口相傳,讓原本尋常的農家土特產迅速成為爭相選購的伴手禮,旺盛的消費需求也激發了村民的種植熱情:2025年,全村紅薯種植面積突破600畝,較去年翻一番,總產量超200萬公斤,僅此一項就帶動農戶增收萬元以上。
村民崔大偉算了一筆賬:“我今年多種了3畝紅薯,僅這一項就比去年多賺15000元。民宿帶來的客人直接在地頭將紅薯買走。”如今,在崔坪村,“民宿引流—體驗留人—特產增收”的農文旅融合鏈條清晰成形,為鄉村振興圖景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崔坪村民宿與紅薯的“雙向奔赴”,是登封市探索“民宿+”業態、推動全域旅游、深化農文旅融合的一個生動縮影。
![]()
近年來,登封市依托資源優勢,將民宿經濟作為推動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通過出臺《登封市支持民宿產業發展二十條措施》,設立“民宿一件事”辦事窗口,并將民宿產業納入基層黨建“書記項目”,持續推動民宿產業規范化、集群化發展。目前,登封已形成以嵩山為核心,大熊山、唐莊、御寨山、中靈山協同發展的“嵩山民宿”產業集群,建成運營各類特色民宿400余家,每年吸引游客超百萬人次。
![]()
這些坐落于青山綠水間的民宿,不僅承載著游客的“詩與遠方”,更成為引流農產品、帶動農民增收的“流量入口”和“產業活水”。在中岳街道北高莊村,依托民宿帶來的穩定客源,“養在深閨”的嵩山黃精因藥食同源備受青睞;在告成鎮,游客不僅帶火鮮薯,更讓傳統工藝制作的紅薯粉條成為餐桌新寵;君召鄉的小米、芥絲借特色民宿走向更廣闊的市場;唐莊鎮的石磨豆腐香氣縈繞民宿院落,吸引游客探尋傳統風味;盧店街道的民宿,則讓當地小米成為游客返程行李中的“必備品”……
嵩山民宿集群的引流效應,為登封特色農產品開辟了直達消費終端的“快車道”,實現了從“土特產”到“旅游商品”再到“文旅名片”的價值躍升,譜寫了“一個民宿集群帶動一個特色產業”的動人華章。
暮色四合,崔坪村的民宿被燈火映出溫暖輪廓。院子里,來自信陽的游客正品嘗農家美食。“這兒有美景、有舒適的住處,還有這么美味的特產可以帶。明年紅葉季,我們還要再來。”游客李先生滿意地說。
編輯:劉少利
二審:白 松
三審:池里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