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7月14日,北京人民大會堂擺滿了鮮花。
一個年過八旬的老人拉著一個女士的手,看了又看之后,他終于緩緩說道:“很高興見到你和你的一家人,當年我看到你的時候,你還是個小孩子。”
![]()
這個老人的名字叫聶榮臻,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十大元帥之一。
而這個女性叫做美穗子,是一名日本人,她緊緊握著聶榮臻元帥的手,聽著元帥溫和慈祥的話語,禁不住流下了眼淚。
![]()
她淚流滿面,不斷地對聶帥鞠躬,激動地哭出了聲音。
因為面前的這個人,就是自己的救命恩人。
他這次帶著全家來到中國,是來這里報恩的。
一、戰火歲月中的日本小女孩
1940年的時候,中原大地遭到了日寇的荼毒,百姓民不聊生。在這一年的5月份,一名叫做楊仲山的17歲青年在他老家河北省蔚縣大南山參加了八路軍。
這支八路軍是晉察冀軍區第一分區第三團第一營,他在這里的四連當上了一名通信員。
![]()
晉察冀軍區的首長就是聶榮臻元帥。
![]()
這個時候的楊仲山還想不到,自己這個通信員以后會因為一個日本小女孩兒而與聶榮臻元帥結識,引發那么多的故事。
楊仲山參加八路軍的這個檔口,日軍依舊開始了自己的“囚籠政策”,日本的“囚籠政策”就是通過挖長溝、砌高墻等方式,把我們的抗日活動的地區分割開來,成為了一些小區域。
![]()
這對我們非常不利。
因為這時候的一些交通要道全部設立了據點、修建了碉堡和關卡,那些日偽軍白天就對過往行人嚴格盤查,在晚上直接封閉起來,阻止了我們的同志、八路軍和武工隊的跨區活動。
在1940年8月,這注定是要在歷史上銘記的一筆——華北的八路軍在彭德懷彭老總的帶領之下,發動了名震天下的“百團大戰”。
![]()
這是一次超大規模的進攻以及“反掃蕩”的戰役,參戰兵力達到了105個團,僅僅在三個半月的時間內,我們一共進行了大小戰斗1824次,沉重打擊了日偽軍的反動氣焰。
楊仲山也參加了,他是這次氣勢恢宏的戰役中的一份子,我們的抗日戰爭就是這樣一個個忍不了國仇家恨的英雄們組成的。
楊仲山在不久的將來遇到了一個日本小女孩。
這個故事發生在井陘縣,這個縣城位于太行山麓的主脈,地勢非常險要,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
![]()
當時日軍把井陘縣占領以后,位于井陘的煤礦就成為了這些日寇的囊中之物,這里的煤炭儲藏量非常豐富,這些煤炭不僅用于在中華大地上的日軍補給,甚至還有大量的煤運往了日本國的本土。
這就是赤裸裸的掠奪。
![]()
而且日本人為了保護礦區,還在兩個礦區之間修建了高高的一丈多的圍墻,還在墻上掛起了電網,日軍認為這些還不夠,最后還在電網內修筑了足足19個碉堡,電網的外側還有鐵絲網以及深壕溝。
![]()
在距離礦區整整八里路的北面山上,還修筑了3個碉堡,成為了外衛,這是由日軍的一個中隊和偽軍整整300余人駐守著。
這里易守難攻,對于我們的八路軍同志來說是一個非常艱巨的考驗。
![]()
當年的8月19日,楊仲山跟隨著部隊急行軍,來到了井陘縣邊緣的小作村,從這里再往前走的話,就是敵占區。
面前就是敵人。
但是這些戰士沒有畏懼,他們知道村東山頂上有日軍的炮樓,由村南過了幾個小山頭之后,就是井陘煤礦。
在8月20日,夜幕降臨了,營長賴慶堯率領著全營整整四個連隊趁著夜色沿著通往東王舍新礦的山路小徑上奮力前進,他們翻過了幾座小山頭以后,很快就到了距離新礦約500米的東王舍村。
![]()
天上只有微弱的月光,四連就這樣向著井陘煤礦開拔,他們在一條深溝里小心前進。
越是在這種昏暗的夜晚,日寇的探照燈就會照得越勤,他們炮樓上的探照燈四處照射著,就是在尋找可疑目標。
通信員楊仲山就這樣跟隨著一排行動,及時向連長報告一排的相關情況,并且傳達連長對一排的命令,那時候全連已經進入到距離小土山圍墻外30米的地方。
“進攻!”
當晚的八點三十分,隨著一聲號令,“百團大戰”的序幕就此展開,沖鋒號在黑暗的夜空響了起來,緊隨其后的就是機槍聲和手榴彈的爆炸聲。
![]()
很快,被突然襲擊的日寇就發現四周全部燃燒了起來,而且在摸黑之中,他們在漆黑一片里甚至找不到武器,這是因為我們的工兵早就把礦區的總電源切斷了。
八路軍的戰士們沖進了碉堡,殘余的日寇連連潰退,他們用火力攻擊著剛剛被我軍占領的小土山,楊仲山就這樣與自己的連長等四人,冒死沖進了小土山西半坡的一個已經被我軍攻破的低碉堡旁。
![]()
在一片火光和槍林彈雨中,楊仲山發現就在彈片紛飛的地方,有很多橫七豎八躺倒的日軍尸體,這里還有個中彈身亡的日本婦女,與此同時,還有一個呆呆地不知道發生什么事情的日本小女孩。
她一聲不吭,徹底被這些場面嚇壞了。
這個小女孩叫做美穗子。
![]()
后來我們才知道,美穗子的父親是加藤清利,正是在日軍占領下的井陘煤礦火車站的副站長,本來她的家是在小土山前面,火車站旁邊的一個小小四合院平房中的。
正是因為這一晚她的母親覺得在家中一點兒也不安全,就帶著自己的孩子美穗子來到了這個離她家中只有60多米距離的地堡中,隨后,八路軍攻克碉堡以后,美穗子的父親加藤清利就在慌亂之中,懷揣著剛滿7個月的小女兒美餾子逃進了礦井內。
加藤清利還不知道自己的大女兒美穗子還活著。
![]()
楊仲山此刻看到了美穗子,他認為八路軍戰士要沉痛打擊日寇,但是這個孩子是無辜的,他想要保護這個孩子,當時他把孩子抱了起來,然后就到了韓連長身旁。
日本士兵的火力更加厲害了,他們妄圖重新奪回失去的陣地。
當時衛生員剛剛想要接孩子的時候,一顆子彈就打中了這名戰士,他再也沒有起來。
“太危險了!”韓連長當機立斷,馬上命令楊仲山,一定要把孩子安全地送到營部的救護所之中。
![]()
就這樣,楊仲山抱著孩子沖了出去,他不得不彎下身子,一只手抓著草叢和樹枝,慢慢向前移動。
隨后,美穗子的妹妹美餾子也被八路軍戰士救了出來,也在夜色中急忙被送走了。
二、見到了聶榮臻元帥
聶榮臻作為“百團大戰”的指揮官之一,在戰斗打響的時候正在緊密關注著戰場的局勢。
激烈的炮火隆隆作響,指揮所的屋頂也在簌簌而落很多的泥土,聶榮臻此刻正在思考部隊的戰略,正在此時,一個“報告”然后緊緊伴隨著一個飛速閃過的人影。
這正是八路軍三團一營的指揮員,他們傳來了一個消息——“我們在戰火中營救了兩個日本小女孩兒,她們的父親就是日方井陘煤礦東王舍火車站的副站長,他已經在戰火中身亡了。那個小孩子還受了些傷。”
![]()
他在最后把心中的疑問說了出來:“對這兩個孩子,請首長指示一下,我們應該怎么處理?”
聶榮臻愣了一下。
他確實想不到居然還有這么離奇的事情,自己戎馬半生,回國后就在黃埔軍校讀書,自從自己參加北伐戰爭開始,后來長征、抗日,這么多年了,什么兇險的情況他都經歷過,什么怪異的事情他也都見過。
但是聶榮臻怎么也想不到,沒想到就在這個炮火連天的戰場上,居然會突然冒出來兩個小姑娘,居然還是日本人!
![]()
聶榮臻也想起來了自己的小女兒,自己的親生女兒聶力已經十歲了,但是自己和她距離千里的距離,自己都沒有見過她幾回面。
沒有多想,聶帥趕緊揮了揮手,但是怕自己沙啞的嗓子說得太急了,讓部下聽不清楚,盡量用平靜地聲調吩咐道:“趕緊把孩子送到咱們這兒指揮所來,要快!”
然后,聶榮臻又叫住了他,認真說道:“一定要注意,別把孩子嚇著了,一路小心,要密切注意她們的安全!”
到了黃昏的時候,孩子們就被送過來了,指揮所的土場前,帶來了一大一小兩個女孩兒,那個大一點的小女孩兒只有五六歲,還剪著只有日本女孩才留著的短發,還穿著一條長條花紋的短衫褲,正是美穗子。
![]()
那個沉睡的嬰兒是美穗子的妹妹,還是在襁褓中的嬰兒,因為戰亂受了一些輕傷。
大點兒的孩子四處張望,眼神中充滿了驚恐的神色,最終還在不斷地說著什么。
聶榮臻吩咐部下去熬一些稀飯,而且還說道:“這個小一點兒的娃娃,要喂稀一點的米湯才行。”聶帥仔細看著,觀察著小嬰兒身上的傷口,決得要趕快找一個哺乳期的婦女。
原因很簡單,這孩子還太小了,不喂奶的話活不下來的。
米粥很快就熬好了,聶榮臻一邊把女孩子摟在了懷中,一邊用小勺給她喂飯,然后輕聲說道:“你叫什么名字啊?”
但是這個女孩卻反復用日語喃喃說著話,其中反復說的一句就是“媽媽死了,媽媽死了。”
![]()
除了懂日文的翻譯,在場的人沒有人能聽得懂日語,只是日文中“死了”的發音和“興子”十分相近,所以,當時很多人都以為她的名字叫“興子”。
這兩個日本娃娃就在司令部住了下來,那時候戰士們和村莊周圍的百姓都知道聶司令員已經收養了兩個日本孤兒。
這個“興子”很快就快樂起來,她天天圍著聶榮臻元帥,每天小手就一直拉著司令員的衣襟,像個小尾巴一樣跟在聶帥的身后,有時候聶帥看見她,仿佛見到了自己的小女兒。
后來,聶榮臻元帥也知道了這個小女孩的名字是美穗子。
![]()
一直這樣下去也不是個事兒,這里是戰場上的指揮所,不能一直住著兩個孩子,要怎么辦呢?
當時聶帥已經想到了兩個辦法,第一個就是把她們送到別人的家中寄養,第二個辦法就是想辦法把她們送回到日本軍隊那里去。
第一個辦法很快就被否決了,因為當時邊區的生活實在是太辛苦了,一直在打仗,日本人也一直在進行“掃蕩”,在這樣的日子里,真的很難把孩子帶好。
而且,這兩個孩子長大了之后,會不會在精神上產生創傷?
就這樣,聶榮臻元帥決定還是把她們送回到親友的身邊比較好,因為侵略的日本人是敵人,但是孩子并不在此列。
![]()
確定好主意以后,聶榮臻就請來了一位非常可靠的老鄉進行商量,然后讓老鄉用一副非常結實的挑子把這兩個孩子送到位于石家莊的日軍兵營。
聶帥的信中寫明了兩個女孩的來歷,還寫上了“中日兩國人民本無仇怨,只因日閥專政,逞其兇毒,內則橫征暴斂,外則制造戰爭。此實中日兩大民族空前之浩劫,日閥之萬惡罪行也。”
這次送女孩的舉動,就是八路軍本著國際主義精神,至仁至義,有為有終,聶帥在信中寫道八路軍“必當與野蠻橫暴之日閥血戰到底,深望君輩幡然覺醒,與中國士兵人民齊心合力,共謀解放,則日本幸甚,中國亦幸甚。”
![]()
后來,日軍首領聽到翻譯念了聶帥給他們的信之后,和四周的日軍講了半天的日語,明白了事情的前因后果,最后非常莊重地對著聶榮臻司令部的方向深深鞠了一躬。
![]()
就這樣,美穗子和她的妹妹美餾子被日軍轉送到了石家莊。
轉眼就到了四十年后,在1980年的5月29日,《人民日報》發表了一篇文章,這篇文章是解放軍報社副社長姚方遠寫的,文章的名字叫做《日本小姑娘,你在哪里?》
![]()
這篇文章上面還附上了一張照片,照片是當年八路軍晉察冀軍區新聞攝影記者沙飛拍攝的,名字叫做《將軍與孤女》,照片中有聶榮臻元帥與一個小姑娘的照片。
無須贅述,照片中的小姑娘自然就是當年的日本女孩美穗子。
![]()
這篇報道發出去后就引起了轟動,當時海內外引發了尋找美穗子的熱潮。
這篇文章發出去以后不到十天,日本《讀賣新聞》的記者就找到了美穗子,她已經四十多歲了,在日本的九州生活。
![]()
歲月變遷,她已經成為了三個孩子的母親了,與丈夫共同經營一家小小的雜貨店。
但是詢問美餾子的時候,這是一個悲傷和遺憾的故事,當年美餾子因為生病,在石家莊的日軍醫院夭亡了。
聶榮臻元帥也收到了大量來自日本各地的電報以及書信,他們大多都是對當年的侵華戰爭的罪惡表示懺悔和道歉,這些人們非常感謝八路軍的人道主義精神,還有稱聶榮臻是“活菩薩”的人。
后來,就在1980年7月10日,應相關方面的邀請,美穗子來到了中國,這就是文章開篇的那一幕,美穗子感動得熱淚盈眶,對聶帥等人一再表示感謝。
![]()
北海道的漁民們也托美穗子帶來了干貝,就是表示對中國人民的美好祝愿。
![]()
后來在1992年,聶榮臻元帥與世長辭之后的第二天,聶帥的辦公室也收到了美穗子的唁電,唁電中說道:“忽接父親去世的噩耗,深感悲痛,從回國的時候直到今天,我一直都在崇敬他為我心靈的依托,承蒙您的相救,才讓我有今天……”
美穗子也在家中設置了靈堂,按照日本的相關習俗舉行了悼念儀式,還表達了日本女兒對聶帥的特殊而真摯的感情。
![]()
美穗子也找到了最初把自己帶出炮火的救命恩人,楊仲山救出了日本小姑娘美穗子,已經過去太多年了,楊仲山早就忘記了當年營救小姑娘的事情了。
本著對歷史負責的心思,楊仲山聯系到了上級有關部門,大家通過向他當年的營長、后來擔任東海艦隊航空兵司令員的賴慶堯將軍這兒得知,楊仲山反映的情況確鑿無疑。
![]()
日本《神戶新聞》也用醒目的大標題以及長篇文字做了詳細報道,并且刊登了楊仲山的照片,當時發表了一封寄自中國楊仲山的信,信中寫的就是當年美穗子被救的經過和其他細節。
美穗子知道楊仲山是當年把自己救出來的人以后,通過日本在天津開辦的一家合資企業,給楊仲山老人撥打了國際長途電話,后來又給楊仲山發來一封熱情洋溢的信,就是非常感謝當年把自己救出來。
![]()
“我含淚寫這封信,在沒有道路的黑暗中、雨淋中、炮火中,保護我幼小的生命……”美穗子還邀請楊仲山來日本的家中做客,但是因為種種原因未能成行。
后來,全家每逢節日,都要給楊仲山寄來精美的賀卡和禮物。
![]()
在2005年的時候,在中國人民紀念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的日子里,美穗子又來到了中國,楊仲山終于見到了美穗子,他們終于實現了夙愿。
![]()
(全文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