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格比薩創始人趙志強接受《紅人面對面》欄目組專訪,圍繞 2025 中國餐飲品牌節 “蝶變?躍升” 主題,分享比格比薩在行業內卷背景下實現利潤增長的核心邏輯,深度解析個人 IP 打造、組織年輕化管理及未來 AI 布局的實戰思路,為老品牌突破 “大而未強” 困境提供借鑒。
9月 23日,由廣州市商務局指導,世界中餐業聯合會、紅餐網聯合主辦的2025 中國餐飲品牌節(第 34屆HCC餐飲產業博覽會)在廣州舉辦。期間,比格比薩創始人趙志強接受了《紅人面對面》欄目組的專訪,以下為專訪實錄:
01.本屆品牌節以 “蝶變?躍升” 為主題,首先想請您談談對這個主題的理解。
趙志強:中國餐飲行業已歷經 30 余年快速發展,近年 “內卷” 態勢愈發明顯。在這樣的背景下,“蝶變?躍升” 的核心在于 “主動適配變化”—— 行業環境并非一成不變,消費者需求、市場格局、經濟形勢都在持續調整。面對新時代的消費需求,企業必須持續學習,保持改變意識,才能在競爭中站穩腳跟。
02. 2025 年比格比薩同店同比增長18%, 單月店均最高達80萬,上半年利潤同比增長67%,業績在餐飲行業中十分突出。在流量競爭激烈的環境下,比格比薩是如何實現這一業績的?
趙志強:這一成績的核心驅動力,是我們從2023 年開始打造的 “創始人個人 IP”。我們希望通過個人 IP 搭建與消費者直接溝通的橋梁 ,它能讓我們第一時間聆聽到消費者的真實聲音。基于他們的反饋,我們快速調整經營策略。經過兩年實踐,個人 IP 已成為品牌發展的 “紅利引擎”—— 它不僅讓我們更懂消費者,也讓消費者感受到品牌的 “誠意”,這種雙向奔赴最終轉化為業績增長。
03. 您通過短視頻直接連接消費者的做法非常創新,當顧客反饋與內部判斷出現差異時,比格是如何決策的?
趙志強:我們的決策邏輯是 “找最優解”—— 既不盲目迎合所有消費者反饋,也不固守內部判斷,而是將兩者結合分析,找到契合品牌定位與消費者需求的平衡點。
04. 這種 C2M 模式對數字化轉型中的餐飲品牌有哪些借鑒意義?
趙志強:在當下的傳播環境中,“線上與消費者溝通、獲取露出” 已不是 “選答題”,而是 “必答題”。隨著自媒體平臺的發展,主流消費者(尤其是年輕群體)在這些平臺上的停留時間大幅增加,品牌若不能在線上建立存在感,讓消費者熟悉、了解品牌,線下經營也會逐漸失去客源。只有讓線上線下形成聯動,數字化轉型才能真正落地。
![]()
05.很多創始人 IP 面臨 “流量熱度≠品牌價值” 的困境,而比格能實現利潤增長與 IP 聲量的同步提升。您在打造個人 IP 時,如何設計 “IP 流量 — 用戶信任 — 門店轉化” 的閉環?
趙志強:核心在于 “以改變換信任”—— 個人 IP 只是形式,真正的關鍵是 “通過 IP 聽到反饋后,品牌真的在改變”。
我們做個人 IP 時,始終遵循一個原則:聆聽消費者聲音,為需求而改變。比如在短視頻評論區,我們最關注的不是 “好評”,而是 “投訴和建議”。
如果只是在線上做營銷、搞宣傳,沒有實際改變支撐,流量再高也無法轉化為品牌認同。比格的閉環邏輯很簡單:IP 引流→反饋收集→品牌改變→用戶信任→到店消費,每一步都圍繞 “真實改變” 展開,這才是流量轉化的核心。
06.當前 90 后創業熱潮興起,“小而美” 模型快速發展,不少老品牌陷入 “大而未強” 的困境。比格作為 20 余年的老品牌,如何避免組織老化?比格在團隊管理上有哪些年輕化措施?
趙志強:我認為企業有兩個 “年齡”:一個是 “生理年齡”(成立時長),一個是 “心理年齡”(經營心態)。老品牌的 “老化”,往往不是生理年齡的問題,而是心理年齡的 “僵化”。
舉個例子,演藝界的劉德華已年過六十,但他始終保持努力與改變的意識,至今仍擁有大量年輕粉絲;麥當勞、肯德基、星巴克都是百年或數十年品牌,卻能跨越周期持續發展,核心也在于 “心理年齡始終年輕”。對比格而言,我們要求團隊保持 “18 歲的經營心態”。
另一個關鍵是縮小 “經營者與消費者的年齡差”。現在主流消費者已到 00 后,而很多老品牌的創始人是 60 后、70 后,年齡差可能達半個世紀。如果經營者不能理解年輕人的消費習慣、溝通方式,品牌很容易與市場脫節。所以我們常說,生理年齡無法改變,但經營的心理年齡必須緊跟時代,這是老品牌避免老化的核心。
我們主要從兩方面推進團隊年輕化:
一方面,要求核心管理層(比如 70 后團隊)保持 “童心”,要主動學習數字化工具(如短視頻運營、AI 應用),還要多跟年輕消費者溝通,了解他們的喜好;
另一方面,積極吸納年輕人才。我們近年招募了大量 90 后、00 后加入團隊,從門店服務到總部運營,讓年輕血液帶來新視角、新想法。
07.未來,比格在產品、效率、營銷這三大核心之外,還有哪些戰略布局?
趙志強:未來我們會重點聚焦兩大方向:
第一是 “人才培養”。這是餐飲企業持續發展的核心動力,能支撐品牌規模不斷擴大;
第二是 “智能化與 AI 應用”。當前 AI 發展速度極快,它不是 “未來工具”,而是 “當下必須適應的新生產力”。哪個企業能更早用好 AI 工具,就能在行業中搶占先機 。我們已開始探索 AI 在各環節的應用,未來會持續加大投入,讓智能化成為品牌增長的新引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