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31號,印度外交部發言人開了個會,說4家印度企業拿到中國稀土進口許可證了。
這事兒挺有意思的。因為今年4月中國開始管制稀土出口,印度那邊等了快半年。
這4家企業是誰?杰伊·烏辛有限公司、德·戴蒙德印度電器公司、大陸集團印度分公司、還有日本安斯泰莫的印度子公司。名字不重要,關鍵是性質,除了兩家印度本土公司之外,還有兩家是跨國公司在印度的分支,大陸是德國的汽車零部件公司,安斯泰莫是日本日立下面的。
所以這次稀土進口許可證,象征意義很大。
![]()
咱們對稀土的管制是從4月開始的,對7種中重稀土實施出口管制,包括釤、釓、鋱、鏑、镥、鈧、釔。到10月,管制范圍又擴大了,新規定說,只要境外產品含有0.1%以上的中國稀土成分,出口都得拿許可證。
這一下管得就嚴了。
不光管自己產的稀土,連用了中國稀土技術生產的境外產品都要管。
印度汽車制造業那段時間挺著急的。因為電動車和混合動力車的電機里,必須用中重稀土做永磁體。管制一出,零部件供應鏈就斷了。
稀土其實不稀,地殼里到處都是,但提煉是技術門檻很高的。全世界有礦,還能做提煉的,就中國一家。咱們掌握著全球70%的稀土開采量,90%以上的加工能力。從礦石到成品磁體,整條產業鏈都在手里。
除了汽車產業,手機屏幕要用鋱,風力發電機得靠鏑,F-35戰斗機的精密部件也必須用稀土。
所以我們管制稀土也很正常,因為稀土相關物項具有軍民兩用屬性,實施出口管制是國際通行做法。
![]()
但印度人, 開始耍小聰明了。
有印度企業偽造了30余份《最終用途承諾書》,說從中國進口的稀土是用來做電動汽車的,結果我們通過追蹤發現,120噸稀土磁鐵最后留到了美國軍工企業,印度人在中間吃差價。
所以我們對印度的管控自然要收緊,不然我們通過稀土牌和美國博弈的目標就被印度人瓦解了。
隨著中美貿易談判取得進展,印度企業現在終于能拿到許可證,生產線能轉起來了。
![]()
當然,這只是個案許可,不是長期供應協議。
印度離不開中國原材料,但說實話,這些年印度一直也想各種取代中國制造。
莫迪今年1月說,規劃未來7年建設4000噸的稀土加工體系,從而降低對中國的依賴。
所以一個非常有意思的點來了,我們放松對印度的稀土管控,其實是在摧毀印度自建稀土產能的戰略。
原因不復雜,我們的稀土賣的便宜,印度人沒有中國的定力,做不到不斷砸錢一直虧。
新建礦山需要5年才能投產,稀土精煉技術也不是短時間就能搞定的,這時候我們只要通過加大產能,就能讓印度越追趕,越虧錢。
所以現在的局面很有意思,中國握著精煉產能,印度手里只有一堆提煉不出來的礦石和一份隨時可能被撤銷的進口許可證。
是不是感受到,中國產業優勢的魅力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