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這輩子沒少跟“共諜”較勁,大陸時期抓,退到臺灣還在查,手上過了不知道多少案子,可1949年后他雖知道了真相,想起那十年的疏漏,怕是到死都咽不下這口氣——自己最信任的圈子里,藏著個潛伏了十年的“最大共諜”。這人不是旁人,就是后來被稱作“龍?zhí)度芎笕堋钡男芟驎煟@三人都潛伏在胡宗南陣營,申健管經濟情報,陳忠經負責社交聯(lián)絡,熊向暉則盯著最核心的軍事機密。
1937年那會兒,胡宗南正到處招青年學生擴充勢力,還喊著“抗日救國”的口號。熊向暉剛滿19歲,受組織派遣去報名,面試時跟胡宗南聊時局,說得頭頭是道。胡宗南一看這年輕人有文化、腦子活,當場就留他在身邊做秘書。那時候誰也沒料到,這個看似“投靠國民黨”的青年,心里裝著的是另一份信仰。
沒兩年,熊向暉就憑著細心和能力,成了胡宗南的“心腹”。不光管文件收發(fā),連胡宗南跟蔣介石的密電、部隊的作戰(zhàn)計劃,他都能接觸到。胡宗南對他有多信任?開軍事會議帶他,去重慶見蔣介石也常讓他跟著,有時候私人信件沒時間處理,都直接丟給熊向暉整理。蔣介石見過熊向暉幾次,還夸過“胡宗南手下有這么個年輕人,不錯”,壓根沒往“共諜”上想——畢竟誰能想到,天天圍著“自己人”轉的秘書,會是共產黨的情報員。
1943年,蔣介石覺得時機到了,偷偷讓胡宗南搞“閃擊延安”,調了約20萬兵力,光集團軍就有3個,還有1個騎兵軍,連部隊調動時間、進攻路線都定好了,要求絕對保密。胡宗南把作戰(zhàn)地圖、兵力部署表都交給熊向暉,讓他整理成正式文件。熊向暉一看這情況,心里急得不行——這要是打個措手不及,延安那邊麻煩就大了。他趁著晚上加班,把關鍵信息記在小本子上,第二天找借口去西安辦事,把情報交給了組織安排的交通員,連地圖上的重要炮位、補給點都畫得清清楚楚。
結果延安早早就做了準備,還故意把“閃擊計劃”透了出去。蔣介石一看計劃暴露,只能下令撤兵,事后在會議上拍桌子罵“身邊有內鬼,查!給我嚴查!”可查來查去,沒人懷疑到熊向暉頭上——畢竟他是胡宗南的“大紅人”,天天跟在領導身邊,怎么看都不像“內鬼”。胡宗南自己也沒多想,還跟熊向暉吐槽“不知道哪個環(huán)節(jié)漏了風”。
到了1947年,胡宗南又接到蔣介石的命令,要進攻延安。這次計劃更嚴,連部隊的先頭部隊番號、進攻發(fā)起時間,都只在小范圍傳達。可熊向暉還是拿到了情報——胡宗南讓他擬一份“進攻延安的補充方案”,把所有核心信息都寫在了草稿里。熊向暉趁著沒人,把情報加密寫在紙條上,藏在衣領里,借著去醫(yī)院看朋友的機會,交給了接頭人。
解放軍拿到情報,提前轉移了重要物資和人員,還布好了防御。等胡宗南帶著大軍浩浩蕩蕩打過去,才發(fā)現延安成了空城。蔣介石接到消息,氣得半天說不出話,罵胡宗南“廢物”,還說“共軍怎么跟提前知道咱們的計劃似的”。可就算這樣,他還是沒懷疑到熊向暉身上——在他眼里,能接觸到這么核心情報的,都是“自己人”,問題肯定出在下面的小角色身上。
這之后沒幾個月,熊向暉按提前規(guī)劃好的留學計劃撤離——早在1946年,他就考取了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這本就是組織為他準備的“退路”,當時怕身份暴露,才提前啟動了計劃。胡宗南還親自去送行,給了他一筆錢,說“出去好好學,回來還跟著我干”。那時候胡宗南要是知道,自己送的是個“潛伏了十年的共諜”,不知道得氣成什么樣。
直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熊向暉從美國回來,身份才正式公開。胡宗南那時候已經退到臺灣,聽說消息后,半天沒跟身邊人說話,后來才嘆口氣說“我這輩子沒看走眼幾個人,唯獨熊向暉,栽大了”。蔣介石這時候也終于知道,自己抓了一輩子共諜,查了無數“可疑分子”,可最危險的“內鬼”,居然在自己眼皮子底下藏了十年,還差點壞了他兩次大計劃。
![]()
后來有人問熊向暉,潛伏這么多年,就沒怕過暴露嗎?他說“怎么不怕?可一想到能幫組織拿到情報,能讓更多人少受點苦,就覺得值了”。蔣介石后來每次提起這事,都忍不住罵“大意失荊州”,可他大概沒真的想明白,自己為什么抓不住這個“最大共諜”——他總覺得“共諜”該有個樣子,要么躲躲藏藏,要么言辭閃爍,可他沒料到,真正的信仰,能讓人在最危險的地方,撐過一年又一年。
![]()
現在再看這段歷史,總覺得有點諷刺——蔣介石天天防著“內鬼”,搞各種“清剿”,可他最看重的“忠心”,偏偏抵不過人家心里的信仰。熊向暉十年里,白天跟國民黨高官打交道,晚上想著怎么傳遞情報,沒出過一次錯。有時候真想問一句,要是蔣介石早知道身邊有這么個人,會不會早點明白,他輸的從來不是“情報”,是人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