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我剛接觸Linux時,開局堪稱地獄模式。那時候我才剛開始學會怎么攢機,為了盤活舊電腦,我在上面裝了Ubuntu系統。可除了圖形界面(GUI),我對系統操作一竅不通,自然踩了無數坑。最后實在沒耐心,好幾年都沒再碰過Linux。
![]()
時間快進到現在,我終究還是深度使用起了Linux。不管是上學、在家,還是工作中,我都和Linux打過不少交道。我雖然算不上專家,但已經掌握了足夠的基礎知識,能熟練操作——而這些能力,大多是在犯錯中學會的。下面這5個教訓,是我入門初期最難啃的硬骨頭,但正是跨過了它們,我才從純新手變成了能自信操作的用戶。
終端比GUI更強大:這是必學技能
剛學Linux時,我對命令行的唯一認知,還停留在Windows里的診斷類命令——比如用ipconfig查看IP配置、tracert追蹤路由。面對Linux終端,我完全不知道該輸什么命令,后來才慢慢發現:想高效用Linux,必須得習慣用終端。
一開始我總想繞開終端,凡事都靠GUI操作。雖然現在Linux的圖形界面比以前好用多了,但總有一天你會發現:有些操作,GUI根本做不到。
![]()
上大學時,我用的是無圖形界面版Ubuntu,這下徹底沒了退路,所有操作都得靠命令行完成。像systemd和systemctl命令(管理系統服務)、安裝軟件包、瀏覽文件系統,尤其是grep(文本搜索),這些都是必學的技能。學它們不僅因為它們不可或缺,更讓我真切感受到:終端比GUI強太多了。如果你打算用Linux,一定要習慣用命令行,相信我,你不會后悔的。
備份沒得商量:你總有一天會搞崩系統
Linux用戶分兩種:一種是已經搞崩過系統的,另一種是遲早會搞崩的。用root用戶(超級管理員)瞎操作、盲目敲rm命令(刪除文件),分分鐘就能把系統搞出問題——這就是為什么Linux上備份沒得商量。
![]()
我自己常用rsync(文件同步工具)備份,但學用Timeshift或Borg(都是Linux下的備份工具)也一樣好用。有了靠譜的備份,你用命令時才不會畏手畏腳。當然,敲有風險的命令比如刪文件時,我還是會謹慎——畢竟沒有撤銷按鈕。但遇到驅動這類問題時,能通過快照回滾到之前的狀態,真的能省不少事。
發行版沒你想得那么重要:選一個用起來再說
當然,選擇的Linux發行版會影響使用體驗,但事實是:在主流發行版里挑,選哪個真沒那么關鍵。Linux發行版有幾百種,但它們都源自少數幾個家族,每個家族都有自己的核心定位。
![]()
我的建議是:隨便選一個,先用一段時間再說。我剛開始用的是Ubuntu,后來深入學Linux時,用的是openSUSE,它更偏向企業/服務器級發行版。我很早就發現,選什么發行版真不重要,因為幾乎所有發行版都能改造成符合你需求的樣子。我在openSUSE上學的東西,能用到Arch上;Arch上學的,能套用到RedHat家族的發行版上;這些經驗放到基于Debian的Ubuntu上,也照樣能用。任何發行版都能調成好用的樣子,所以選個看起來接近你需求的就行。
看不懂的命令,別瞎復制粘貼
論壇上隨便一條評論說“這個命令能修Wi-Fi”,你就信?百度知道有個回答給了一行能改你從沒聽過的配置文件的命令,你就敢用?
![]()
這種做法好用的時候多,但一旦不好用,你很可能已經把系統搞出了問題,還不知道怎么修。運行自己沒完全看懂的命令,輕則讓系統半殘,重則直接徹底搞崩——所以記住一個原則:別看見什么命令都復制粘貼。別人能用的命令,放到你的系統上,說不定就會讓你的電腦變磚。
結語:沒耐心別用Linux
不管你選哪個發行版入門,Linux都能磨煉人的耐心和細致。在某些場景下,它能提供其他操作系統比不了的性能和控制權——這也是我越來越喜歡用它的原因。我真心建議想學Linux的人:好好給它一次機會。哪怕你不打算日常用,Linux技能本身也非常有價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