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陣子刷到一段老片,《精裝難兄難弟》里“王晶衛”戴著黑超、頂著泡面頭,一口文藝腔:“電影要有宿命感!”
下一秒,他就被羅家英一巴掌拍地上:“宿命你個頭,先賣票!”
我笑得手機砸臉,笑完卻有點鼻酸——這哪是吵架,分明是兩個老朋友在樓頂互喊:
“喂,你過得還好嗎?”
![]()
2.
1997年,香港影壇很擠。
王晶一個月拍三部,王家衛三年磨一部。
一個說“先讓大家笑”,一個說“先讓自己哭”。
媒體天天拿他們對比:
“一個低俗,一個高冷。”
“一個賺錢,一個拿獎。”
說得好像兩人有不共戴天之仇。
于是王晶干脆拍了一部電影,把王家衛的慢、悶、沒劇本、全球禁映梗,全抖出來做成段子。
“王晶衛”出場,自帶吹風機風,背對觀眾念獨白,全場笑瘋。
當時我們都以為這是Diss,是撕破臉。
如今回頭看,那更像是一場“兄弟擁抱”,只是用了香港人特有的方式——先損你,再敬你。
3.
電影里有一幕,黃霑演的制片大佬罵“王晶衛”:
“你拍的那叫電影?我連廁所都不敢放,怕觀眾憋尿!”
鏡頭一轉,“王晶衛”低頭搓手:“我只是想讓他們記住。”
這一句,突然就把王家衛這些年的“慢”解釋清了——
他怕觀眾記不住,所以把每一幀都刻成刀痕。
而王晶呢?
他怕觀眾記不住,所以把每一分鐘都變成笑點。
一個用鈍刀割肉,一個用快刀撓癢,
流的都是自己的血。
![]()
4.
我大學在廣州,城中村小錄像廳,五塊錢一場。
老板放完《東邪西毒》放《整蠱專家》。
我們一邊罵“王家衛裝逼”,一邊笑“王晶低俗”。
散場時,老板遞給我們每人一根煙,說:
“別吵,兩根線才織成一件毛衣。”
那時不懂,現在懂了——
沒有快,慢就顯不出味道;
沒有俗,雅也撐不起高度。
5.
后來王晶在節目里被問:“你是不是討厭王家衛?”
他翻白眼:“我跟他同期出道,他拿獎我拿錢,我干嘛討厭他?”
說完補一句:“沒有他,誰替我撐住‘藝術’兩個字?沒有我,誰替他守住‘票房’兩張紙?”
像兩個跑長途的司機,一個守白天,一個守黑夜,
方向盤從來沒離開同一條路。
![]()
6.
去年《花樣年華》重映,我買了票。
結尾梁朝偉把秘密封進吳哥窟,影院里有人小聲抽泣。
我那一刻忽然想起《精裝難兄難弟》里“王晶衛”的臺詞:
“電影如果不能讓人記住,還拍來干嘛?”
原來,王晶早就替王家衛回答了——
記住的方式有一百種,哭也行,笑也行,
只要別轉頭就忘。
7.
散場后,我把兩部片子連起來看。
一部像濃茶,苦完回甘;
一部像汽水,一口氣冒泡。
喝完才發現,同一個杯子底部,
都刻著一行小字:
“敬同路人。”
![]()
8.
今天,我們還在吵“文藝片是不是裝”“商業片是不是爛”。
其實,哪有什么水火不容?
不過是一個負責做夢,一個負責叫大家別睡。
王晶和王家衛,用三十年拍了一部“雙人舞”:
你退一步,我進一步;
你慢半拍,我快三秒。
音樂停了,兩人同時鞠躬——
臺下觀眾才看清,
他們手里各捏著半顆心,拼在一起,
剛好寫著“電影”兩個字。
![]()
【感謝關注,本文為個人見解,圖片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