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月 2 日,十五運會跳水項目在廣州拉開帷幕,18 歲的廣東選手全紅嬋迎來自 5 月 3 日以來的首次公開參賽。這場遲到 183 天的復出之戰(zhàn)備受矚目,其比賽門票在 1 分鐘內便售罄,足見觀眾對她的期待。不過賽前傳來賽程調整消息,她由原定的 3 項參賽縮減為 2 項,將缺席女子 10 米臺單人項目,專注于兩項雙人賽事。
![]()
此次調整源于全紅嬋面臨的傷病與成長雙重挑戰(zhàn)。今年上半年,她因腳踝距腓前韌帶損傷、腰椎勞損等舊傷,疊加青春期身高增至 1.58 米、體重上漲 7-10 公斤帶來的身體變化,空中轉動慣量改變影響入水精度,世界杯決賽三度不敵陳芋汐,7 月更無緣世錦賽,陷入生涯低谷。
![]()
調整后,全紅嬋的賽程聚焦雙人項目:11 月 2 日 19:50,她將與搭檔王偉瑩參加女子團體雙人 10 米臺決賽,二人位列第 16 組出場;11 月 6 日,該組合再出戰(zhàn)女子雙人 10 米臺預賽(10:00,第 15 組)與決賽(18:00)。廣東隊特意搭配亞錦賽冠軍王偉瑩,以經(jīng)驗與穩(wěn)定性彌補陣容短板,助力團隊沖擊團體冠軍。
![]()
她的主要對手仍是上海隊的陳芋汐,不過此次對決聚焦雙人賽場,陳芋汐將與掌敏潔搭檔參賽,在雙人 10 米臺預賽第 26 組出場。兩人此前國際賽場 19 次交鋒中,陳芋汐以 13 勝略占優(yōu),但全紅嬋曾在上屆全運會包攬單雙人金牌。如今全紅嬋雖暫別單人賽場,錯失沖擊 “全運會五金王” 的機會,但雙人項目的對決同樣懸念拉滿。
![]()
11 月 1 日賽前,全紅嬋乘車離開訓練館時,向等候的記者露出標志性微笑并揮手,盡顯輕松狀態(tài)。從低谷期的閉關苦練到復出前的從容,這位年輕冠軍正以更穩(wěn)健的方式回歸。兩場雙人賽事既是她找回賽場節(jié)奏的試煉,也是與老對手的又一次巔峰對話,更承載著家鄉(xiāng)觀眾的殷切期盼。
![]()
全紅嬋調整參賽計劃,看似放棄沖擊 “五金王” 的機會,實則是理性且長遠的選擇。她此前受困于傷病與成長難題,單人賽高強度對抗可能加重舊傷,專注雙人項目既能減少身體負擔,也能借團隊配合逐步找回賽場節(jié)奏,避免急于求成導致狀態(tài)反復。
![]()
這種 “有所舍” 的決策,更顯成熟。從低谷期閉關苦練到科學規(guī)劃賽程,全紅嬋展現(xiàn)出超越年齡的抗壓能力。而她與陳芋汐的雙人對決,雖少了單人賽的直接較量,卻多了團隊協(xié)作的看點,也為后續(xù)重返單人賽場積蓄力量,這樣的節(jié)奏把控,或許能讓她在未來走得更穩(wěn)。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