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秋天,注定不會平靜。9月29日,美國商務部甩出了一張名為“穿透規則”的王牌。
規則很霸道:只要實體清單上的公司持股超過50%,那么這家子公司也將被視為同等對象,遭受同樣的出口管制。
![]()
第二天,也就是9月30日,荷蘭政府火速跟進,下達了一紙部長令,依據《商品可責性法》對安世半導體(Nexperia)實施強制行政接管。
理由聽起來冠冕堂皇,荷蘭經濟事務大臣聲稱,此舉是為了阻止公司的核心業務與知識產權流出歐洲。
![]()
然而,這并不是一場關于CPU、GPU這類尖端技術的爭奪戰。安世半導體的核心產品,是那些看起來毫不起眼的雙極性晶體管、二極管、ESD保護器件。
這些東西就像工業社會的螺絲釘,雖不起眼,卻不可或缺。荷蘭政府本想通過控制這家公司來“卡脖子”,卻萬萬沒想到,自己的行動竟意外撬動了三個層面的杠桿,徹底改變了游戲規則。
![]()
![]()
故事要從聞泰科技收購安世半導體說起。當初為了順利完成這筆交易,聞泰對荷蘭政府做出了不少承諾,比如保留歐洲總部,繼續供養那些拿著高薪的管理層,還要保障當地的就業和稅收。
這些承諾,就像一副沉重的枷鎖,牢牢套在了聞泰科技的脖子上。
![]()
如果聞泰想主動裁員或是把總部遷回中國,光是支付解雇補償金,就可能是一個高達數十億歐元的天文數字。這讓歐洲總部成了一個不折不扣的“成本包袱”。
可誰能想到,荷蘭政府的政治操弄,竟然親手為聞泰科技解開了這副枷鎖。他們的“敵意接管”,等同于單方面撕毀了當年的協議。
![]()
聞泰不僅無需再為那些承諾負責,反而獲得了將這個包袱順勢甩給荷蘭政府的絕佳機會。
作為安世半導體的唯一股東,聞泰現在可以名正言順地啟動法律程序,將總部遷回中國。
荷蘭政府的這一波操作,非但沒能困住中方,反而幫中資企業完成了一次完美的“成本出清”,簡直是送上門的大禮。
![]()
![]()
隨著荷蘭政府的接管,安世半導體內部瞬間割裂,形成了一個“一國兩制”的奇特局面。
荷蘭總部的首席法務官急不可耐地發出郵件,要求將生產、客戶對接等所有權限全部收歸總部,試圖架空中國區的管理層。
![]()
緊接著,更極端的措施來了。荷蘭總部單方面切斷了中國區員工的系統權限,甚至發出威脅,宣稱不再支付中國區的薪資報酬。一場公司內部的權力斗爭,已經演變成了赤裸裸的對峙。
但他們顯然低估了安世中國的決心。
![]()
安世中國迅速發布了一封致全體員工的公開信,明確表示絕不接受任何越權指令。
信中強硬地指出,安世中國是獨立的中國法人主體,員工的勞動合同由境內公司簽訂,薪資發放自然也由境內公司負責,根本不受荷蘭總部的干擾。
![]()
安撫好內部之后,安世中國對歐洲客戶直接下達了“三條鐵律”。第一,所有歐洲客戶必須重新簽署協議。
第二,也是最關鍵的一條,所有付款結算必須強制使用人民幣。第三,在訂單交付上,將優先保障中國客戶,歐洲客戶排在后面。
強制使用人民幣結算,這一招堪稱神來之筆。它不僅是一次商業反制,更是一種戰略突圍,直接繞開了荷蘭政府對公司資金的直接管轄權。你想凍結我?可以,但我的客戶現在用人民幣付錢了。
![]()
荷蘭政府的行動,讓整個歐洲的汽車產業鏈都捏了一把汗。
出口受限導致訂單中斷,歐洲各大車廠立刻面臨供應鏈斷裂的巨大風險。畢竟,一輛傳統的燃油車就需要五六百顆芯片,而一輛新能源車的需求量更是高達一兩千顆。
![]()
![]()
有人可能會問,既然這么重要,為什么不趕緊找替代供應商?問題是,根本沒那么容易。安世半導體雖然技術不是最頂尖的,但它的核心競爭力在于無可匹敵的生產規模。
它的產品種類超過15000種,在全球二極管和晶體管市場占據第一,在汽車功率MOSFET市場也僅次于英飛凌,位列第二。
![]()
更要命的是,安世半導體全球70%的最終產品,都產自位于中國東莞的工廠。
這意味著,真正的產能核心,掌握在中國手中。全球能達到同等級別產能的企業,掰著手指頭都數得過來,僅有兩到三家。
![]()
而且,車規級芯片的認證流程極其嚴格復雜,更換供應商的周期非常漫長。短期內,歐洲車企根本找不到能夠替代安世半導體的大規模供應商。
荷蘭政府這一記重拳,看似打在了中資企業身上,實則砸痛了自家的汽車產業。
![]()
結語
回過頭看,這起事件就像一個巨大的催化劑,正在加速全球產業鏈的重構。
過去那種長鏈、全球化的供應鏈模式,在地緣政治的沖擊下,正迅速向短鏈、區域化的方向演變。
![]()
荷蘭政府顯然是算錯了一筆大賬。他們在美國的壓力下,試圖通過行政手段控制一家企業,結果不僅沒能拿到想要的東西,反而接手了一個客戶流失、運營割裂的爛攤子。
現在,他們不僅要頭疼如何管理這個“燙手山芋”,還要面對歐洲客戶被迫用人民幣結算的尷尬局面。
![]()
一枚看似普通的小芯片,就這樣發揮了驚人的杠桿效應。它撬動的不僅僅是一家公司的歸屬,更是背后的產業規則與大國博弈的格局。
這場博弈也再次證明,在現代產業鏈中,單純的技術領先并非唯一的話語權,“規模壁壘”同樣是一道難以逾越的護城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