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中前行,心有一道光,不屈的靈魂,奔向彩虹中……”
11月2日9時,十五運會火炬傳遞啟動儀式在深圳市蓮花山公園舉行。
伴著主題曲《向光前行》,廣州、香港、澳門同步起跑,四城聯動傳遞火炬。
![]()
李廣洲在陽光下,微微側著頭。
腳步聲、吶喊聲、談笑聲,層層疊疊地響起——
他聽見了,火炬燃燒的光芒。
![]()
聽見光
接到作品入選通知時,李廣洲正在替弟弟代班做推拿。
雙手沾滿按摩膏,腦海里回蕩著旋律,但他只是笑了笑。
先天性視神經萎縮,讓李廣洲的世界從未有過色彩。
小時候在東北,他用耳朵認識世界——雨打鐵皮屋檐是“噠噠噠”,落在泥地是“刷刷刷”。
這些聲音,成了他音樂世界最初的種子。
![]()
九歲那年,命運給了他又一次重擊。
東北的窗戶是雙層的,冬天要用紙把縫糊上,但總會留個小小的氣窗。
在盲校的一個晚上,他洗完襪子,想掛在氣窗上晾干。手帶著肥皂泡,很滑。人又小,踮著腳向上夠,一沒留神,整個人栽向玻璃。
結冰的玻璃碴子,像刀。刷一下,左手食指就留在了窗縫里。
小孩子不懂什么叫永遠。疼過了,也不太當回事。
直到媽媽來接他,眼淚砸在他臉上,聲音顫著:“兒子,你不是喜歡拉小提琴嗎?以后可咋拉呀?”
這話比玻璃還利。
后來他學推拿,都說那是盲人穩妥的出路。
可心里那點音樂的念想,像沒熄透的火星,風一吹又亮起來。
![]()
火種盆“鼎盛同心”。圖源:讀特
業余時間,打架子鼓、學鋼琴、去唱歌、參加選秀,但凡能摸到的機會,他都不放過。
“不吃飯我也得摸摸琴去。”
這份發自內心的熱愛,支撐著他一路“闖”到大舞臺。
2022年,他為北京冬殘奧會創作的《點亮夢想》獲評優秀作品。
今年,十五運會征集歌曲,他有四首作品入圍,《向光前行》更被選為火炬傳遞主題曲。
譜寫光
“嗚嗚哦哦哦哦……”
《向光前行》副歌部分,最先誕生。
“這里應該像,足球場上的熱烈歡呼。”他用電子音色鋪底,找到感覺再編旋律。
在他腦海里,詞和曲一起生長,像種子破土。靈感來時,三四個小時就能定下來。
![]()
![]()
《向光前行》樂譜
身體雖有限,夢想無限寬——這歌詞在他心里轉了很久。
說的是殘障人,說的是運動員,說的也是每一個人。
回顧這一路,盲人學音樂,能不難嗎?
學打架子鼓,看不見踩鏜和軍鼓,上來就“順拐”,他一遍一遍練;學鋼琴,別人看譜就能彈,他只能靠反復聽記;學唱歌,看不見發聲位置,只能讓老師把著他的手,先感受再模仿。
但跌跌撞撞,也再次用作品證明了自己,“殘疾音樂人也能靠專業能力吃飯。”
![]()
受訪者供圖
“運動員在賽場上,也需要突破身體極限。”在李廣洲看來,《向光前行》的創作不僅是個人心路的抒發,也是群體意志的表達。
“再渺小的個體,也能產生巨大的能量,追夢就是不斷挑戰自我。”
他將運動員們的拼搏姿態、市民的志愿熱情、廣東的殘健融合實踐,全部融入了編曲鼓點。
歌詞里頻繁出現的“光”,既是火炬的物理光芒,更是對抗逆境的精神火種。
他想用音符證明:光,不僅僅只是被看見。
感受光
作為需要頻繁出差的音樂人,李廣洲最終選擇在深圳福田落戶。
“過去總覺得追夢要靠自己硬闖,在這里,我感受到了‘被托舉’的力量。”
這種“被托舉”的感覺,來自這座城市無處不在的細節:
![]()
福田中心區紅綠燈路口,都設有過街盲道鐘;
路面采用下沉式井蓋,盲道磚直接嵌入在井蓋上,減少盲道繞行;
在地鐵站,有盲文地圖及語音播放系統,志愿者也熱心幫忙;
在圖書館,設置了視障閱覽區,并配備視障讀者專用文獻……
“這兒的服務沒有任何架子,真的像親人般那種關懷。”李廣洲說。
環境無礙,生活有愛,這是深圳的日常。
作為賽事重要舉辦地,深圳賽區也是全省首個競賽場館體育工藝和無障礙設施一次性全部達標的賽區。
十五運會場館里,1100多個廁位近半數為男女可轉換廁位,無障礙停車位、扶手盲文指引、語音導覽等成為標配。
福田還發布了5條無障礙Citywalk路線,串聯23個地標,每條路線均配備完善的無障礙設施和清晰的導視標識。
![]()
![]()
![]()
資料圖。圖源:深圳特區報
大型賽事不僅是競技的舞臺,更是城市文明的縮影。
對深圳市民來說,“無障礙”不是抽象詞匯,而是身邊觸手可及、甚至時常使用的公共設施,是大家的關愛共識。
在這里,每一個夢想都被尊重,每一種生命都能綻放。
傳遞光
此刻,在火炬傳遞現場,李廣洲創作的旋律,與火炬手的步伐同頻共振。
他看不見火炬,卻聽見了光的軌跡——
那光芒在腳步聲中躍動,在無數人手中傳遞,最終匯成一條泛著光的河。
![]()
火炬傳遞從蓮花山公園出發,45公里路線串聯起“改革”“開放”“創新”三個篇章,每一步傳遞都講述著深圳從“敢為人先”到“先行示范”的進階故事。
50棒火炬手里,既有推動城市發展的核心力量,也有默默奉獻的平凡英雄,每一棒都以腳步丈量深圳熱土,用故事傳遞精神力量。
以深圳為起點,港澳深廣四城同頻起跑,圣火照亮的軌跡,正是粵港澳大灣區的活力縮影。
從“千年商都”廣州的厚重底蘊,到“奇跡之城”深圳的蓬勃銳氣;從“東方之珠”香港的璀璨多元,到“中西交融”澳門的獨特風情——
![]()
正如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火炬“綻放”的設計,頂端交融的木棉花、紫荊花與蓮花,200棒火炬傳遞的,不僅是體育的激情,更是粵港澳大灣區共同的心跳。
當《向光而行》在灣區上空回響,那些跳躍的音符里,既有盲人音樂家與城市的溫暖相遇,更有四座城市與時代的深情相擁。
“向光前行,共創更美好未來!”
編輯 | 莊媛(主筆)、古丹妮
信息來源 | 福田融媒、福田區殘疾人聯合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