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蜀漢投東吳的6員將領,5人頂上恥辱柱,1人卻享有美譽,他們是誰?
雖然說蜀漢有蜀漢的浪漫,但蜀漢還有過蜀漢的恥辱,畢竟蜀漢內(nèi)部背叛劉備的人也不在少數(shù)。有些投奔了曹魏,也有些歸附了東吳,有些被釘上了恥辱柱,也有些卻反而流芳百世了享有美譽了。盤點以下6員背叛蜀漢投奔東吳的將領,5人被扣上了恥辱的帽子,1人卻享受著盛譽,他們都是誰?
![]()
糜芳、傅士仁
這2員將領基本上被刻上了永久的恥辱帽子,主要在于啥時候都可以投降,偏偏挑在白衣渡江這個時刻。主要在于糜芳、傅士仁1人把守南郡的江陵縣城,1人把守南郡的公安縣城,江陵可是堅城啊,東吳大將朱然靠著五千人能抵擋住數(shù)萬魏軍啊,但凡糜芳、傅士仁2人爭口氣,也不至于讓荊州丟失得如此突然。糜芳、傅士仁2人這一做法絕對是可恥的,如果說2人只是把守不重要的武陵郡和零陵郡的話,那還可以原諒,關鍵把守的是南郡,相當于拱手獻出了荊州。
張達、范強
這2員將領基本上也被釘在了恥辱柱上,作為部將以下犯上就已經(jīng)是非常可恥的行為了,張達、范強2人還帶著張飛的頭顱去找東吳孫權邀功。如此這種行為,使得張達、范強2人更加可恥了。張達、范強2人其實很像是被孫權買通了的感覺,不然也不會去找孫權邀功啊,可恥是必須可恥了。
![]()
雍闿
雍闿其實才是蜀漢的南中地區(qū)造反的頭目,雍闿被內(nèi)部部將暗殺后,頭目才變成了孟獲。《華陽國志》記載:吳主孫權遙用雍闿為永昌郡太守,遣故劉璋子劉闡為益州刺史,處交、益州際。雍闿造反后,迅速聯(lián)系了東吳孫權請求歸附,這一行為也非常可恥,雍闿為了獲得政治上的認可,把蜀漢的益州郡太守張裔押送給了吳主孫權。雍闿的行為太過囂張跋扈,也被扣上了恥辱的帽子。
潘濬
這6個將領中,潘濬是個意外,潘濬的能力不弱的,又可以帶兵,又可以從政。劉備入蜀,授潘濬為荊州治中從事,很多人都以為馬良是關羽的副手,事實上是潘濬。但潘濬在東吳干得有聲有色,導致了享有美譽,被孫權拜官輔軍中郎將,又遷官奮威將軍。潘濬武能帶兵數(shù)萬去平五溪蠻夷叛亂,文能與上陸遜搭檔屯駐武昌,管理荊州事務。東吳當時人稱譽為心膂股肱,社稷之臣。
![]()
另外其實還有郝普、杜路、劉寧等蜀漢將領也投降了東吳,不過并不被大家熟知。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