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嘍,大家好,小漢這篇深度解析,聚焦中國艦艇命名的硬核規則。
揭秘航母命名藏著的海域布局與歷史密碼。
下一艘熱門候選廣東、江蘇、臺灣誰能勝出?答案藏在大國海防的底氣里!
![]()
打開新聞,遼寧艦、山東艦、福建艦的身影總能引發關注。
海南艦、南昌艦這些名字也時常出現在視野里。
![]()
很多人會好奇。
為什么有的軍艦用地名,有的用省份名,潛艇的名字又偏偏是“長征”“遠征”這類詞匯?
更受關注的是,隨著福建艦完成電磁彈射測試,下一艘航母會花落哪個省份?
![]()
其實這些命名都不是隨機選擇,背后藏著一套清晰的規則。
新航母的候選名單,早已在規則和歷史脈絡中逐漸清晰。
![]()
![]()
中國海軍的艦艇命名,早在1978年就有了明確的條例,后來又經過修訂,核心原則很簡單:
船的噸位越大、級別越高,命名的行政區域級別也越高。
簡單來說,就是“艦越大,名越‘大’”。
![]()
最受矚目的航母和兩棲攻擊艦。
作為海軍序列里的“大家伙”,命名優先級最高,必須用省級行政區。
目前已經入列的航母遼寧艦、山東艦、福建艦。
![]()
兩棲攻擊艦海南艦、廣西艦、安徽艦、湖北艦、四川艦,都是遵循這個規則。
這也解釋了為什么這些艦艇的名字聽起來格外有分量。
因為它們代表的是省級行政區的榮譽,背后是一省人民的牽掛。
![]()
比航母小一號的驅逐艦,命名標準是大中型城市。
這里的“大中型城市”范圍很廣。
既包括省會城市,比如南昌艦、長沙艦、杭州艦,也包括副省級城市,比如深圳艦。
![]()
還有一些有特殊意義的地級市,比如延安艦、遵義艦。
這些城市要么是經濟重鎮,要么是歷史文化名城。
用它們命名驅逐艦,既是對城市的認可,也讓軍艦和城市之間建立起了緊密的聯系。
![]()
再往下的護衛艦,命名門檻進一步降低,主要用中小型地級市甚至縣級市。
比如舟山艦、百色艦,還有義烏艦、西昌艦,都是典型代表。
![]()
護衛艦數量多、用途廣,側重近海防御和日常巡邏。
用中小型城市命名,正好契合了“全民國防”的理念。
不管城市大小,都能在萬里海疆擁有自己的“代言人”。
![]()
而潛艇的命名則跳出了地名范疇,走了更具象征意義的路線。
按照規則,核潛艇統一用“長征”系列命名,常規導彈潛艇用“遠征”系列。
常規魚雷潛艇則用“長城”系列。
![]()
這些名字自帶磅礴氣勢。
既體現了潛艇部隊隱蔽出擊、保衛海疆的使命,也承載著中華民族的精神圖騰。
![]()
除了這些主力艦艇,輔助艦艇的命名也各有特色。
綜合補給艦用湖泊命名,比如微山湖艦、巢湖艦。
因為水是生命之源,補給艦就像大海上的“移動湖泊”,為艦隊提供續航保障。
![]()
訓練艦多用著名航海家或民族英雄命名,比如鄭和艦、戚繼光艦。
意在傳承航海精神和愛國情懷。
![]()
醫院船則用寓意美好的短語命名。
比如和平方舟、絲路方舟,凸顯人道主義使命。
![]()
可能有人會問,為什么北京、上海、天津這幾個直轄市沒出現在艦艇命名里?
其實不是被遺漏了,而是條例規定直轄市要留給更高級別的艦艇。
![]()
之前沒有巡洋艦,航母數量也有限,所以直轄市的名字一直被“留級”。
不過隨著兩棲攻擊艦也納入省級命名范疇,直轄市未來出現在艦艇名單上的可能性越來越大了。
![]()
![]()
了解了基本規則,再看航母的命名。
會發現它不僅遵循“省級命名”的規定,還暗藏著兩個更深層的邏輯:沿海屬性和歷史記憶。
已經命名的三艘航母,遼寧、山東、福建都是不折不扣的沿海省份。
![]()
遼寧瀕臨渤海,山東面向黃海,福建守護東海,正好對應了我國從北到南的三大海域。
這種選擇不是巧合,航母作為遠洋作戰的核心力量。
命名省份與海域的對應關系,既體現了“守土有責”的原則,也讓航母的部署和使命更有針對性。
![]()
更值得深思的是歷史記憶的傳承。
每一艘航母的名字,都鐫刻著一段近代海軍的血淚史。
![]()
遼寧艦對應的是1894年甲午戰爭中的旅大海戰。
北洋水師在這里浴血奮戰,卻因裝備落后、指揮失當慘敗,隨后旅順大屠殺更是成為民族傷痛。
![]()
山東艦對應的是甲午戰爭中的威海衛海戰。
北洋水師殘部在此堅守,最終彈盡糧絕,提督丁汝昌服毒殉國,亞洲第一海軍就此覆滅。
![]()
福建艦對應的是1884年的中法馬尾海戰。
福建水師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遭遇法軍突襲。
半小時內11艘戰艦全沉,760多名官兵犧牲,中國近代海軍夢初次破碎。
![]()
用這三個省份命名航母,本質上是一種“以史為鑒”的宣誓。
在曾經戰敗的海域,用最先進的航母重建海上長城,告訴世界:
中華民族再也不會忍受海上欺凌,那些刻在骨子里的屈辱,終將轉化為向海圖強的動力。
![]()
這種命名方式,讓航母不再只是冰冷的武器,更成為承載民族記憶、凝聚愛國情懷的精神符號。
還有一個容易被忽略的邏輯的是海域覆蓋。
我國四大海域中,渤海、黃海、東海已有對應的航母命名省份,唯獨南海還沒有。
![]()
海南雖是南海周邊的省級行政區,但已經用在075型兩棲攻擊艦上,廣西也同樣用于兩棲攻擊艦。
所以南海對應的航母命名,自然要從剩下的沿海省份中選擇。
這也為下一艘航母的命名劃定了明確范圍。
![]()
![]()
結合命名規則、歷史邏輯和海域需求,下一艘航母的候選名單逐漸清晰。
廣東、江蘇、臺灣這三個省份的呼聲最高,每一個都有足夠的底氣當選。
![]()
廣東的優勢在于“雙重契合”。
從海域來看,廣東瀕臨南海,正好填補目前航母命名在南海海域的空白。
與遼寧(渤海)、山東(黃海)、福建(東海)形成完整的海域覆蓋體系。
![]()
從歷史來看,廣東是近代中國海洋歷史的重要見證者。
鴉片戰爭、虎門戰役、珠江口海戰等歷史事件,都承載著中華民族反抗外來侵略的記憶。
與前三艘航母的命名邏輯高度一致。
![]()
此外,廣東作為經濟第一大省,綜合實力雄厚。
用其命名航母,也能體現國家實力與海軍力量的匹配。
![]()
更重要的是,廣東在近代海軍發展中也有著重要地位。
這里曾是重要的造船基地和海防前線,命名航母既是對歷史的銘記,也是對現實實力的認可。
![]()
此外,按照之前航母命名“從北到南”的沿海循環邏輯。
遼寧、山東、福建之后,緊鄰福建的廣東自然成為合理候選,符合命名的地域連貫性。
![]()
江蘇的競爭力來自“地理與實力”的雙重加持。
作為沿海省份,江蘇位于黃海之濱,與山東隔海相望,地理位置重要。
是東部沿海防御的關鍵節點。
![]()
從歷史來看,江蘇雖然沒有直接對應某一場著名的近代海戰。
但作為長江入海口的重要省份,近代以來一直是海防要地,見證中國海軍從落后到崛起的歷程。
![]()
從現實來看,江蘇是經濟第二大省,工業基礎雄厚。
尤其是造船業實力強勁,為海軍建設提供了重要支撐。
![]()
臺灣的特殊性在于“主權與象征意義”。
臺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是國際社會公認的事實。
用臺灣省命名航母,本身就是對國家主權的明確宣示,彰顯維護國家統一的堅定決心。
![]()
從地理來看,臺灣島位于東海與南海之間,是我國東南沿海的天然屏障。
命名航母既符合沿海省份的命名規則,也凸顯了其在海防中的戰略地位。
![]()
從情感層面來看,用臺灣命名航母,能夠凝聚全國人民的民族情感,傳遞“兩岸一家親”的理念。
更能向世界表明,中國必將實現國家統一,任何分裂勢力都無法阻擋。
這種象征意義,是其他省份無法替代的。
![]()
除了這三個熱門省份,河北、浙江等沿海省份也有一定的呼聲。
但從綜合來看,廣東、江蘇、臺灣的優勢更為突出。
![]()
其實不管下一艘航母最終命名哪個省份,背后的核心邏輯始終不變:
以省級行政區命名,彰顯對國土的守護;以沿海省份命名,契合航母的遠洋使命。
以有歷史意義的省份命名,傳承民族的集體記憶。
![]()
這些航行在萬里海疆的鋼鐵巨艦。
每一個名字都承載著使命與希望,每一次起航都意味著守護與擔當。
隨著中國海軍的不斷發展,未來還會有更多航母、更多艦艇加入序列。
![]()
也會有更多省份、城市的名字出現在海軍名錄中。
這些名字或許不同,但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指向。
守護300萬平方公里的藍色國土,守護億萬人民的安寧生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