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母憑子貴,可兒子都當上湖南省都督、手握重兵了,媽死了連個正門都走不了,這叫哪門子的道理?”1916年寒冬的長沙譚家大院,悲戚的哭聲里藏著一股子憋得人喘不過氣的窩囊氣。
妾室李氏操勞一生,好不容易盼著兒子譚延闿出人頭地,可到了入土為安的這天,家族長輩愣是拿“祖制”說事兒,不準她的棺木走正門。
![]()
誰也沒料到,平日里溫文爾雅的譚延闿,竟做出了一個驚世駭俗的舉動——直接躺到了母親的棺木上。
這一躺,躺出的何止是為人子女的孝心,更是對千年封建規矩的一聲怒吼,到底這規矩有多硬,能讓封疆大吏都難圓母親的最后心愿?
通房丫鬟的苦:連張椅子都沒有的“半個主人”
故事得從譚延闿的母親李氏說起,她這輩子,就像譚家大院里的一棵野草,沒人把她當回事兒。打小就進譚家當丫鬟的李氏,先是伺候譚延闿的奶奶,手腳勤快、腦子機靈,主子一個眼神她就知道要干啥,可再懂事,她也只是個下人。
后來,譚家少爺譚鐘麟注意到了這個溫順的丫鬟,借著看母親的由頭,總跟李氏多說幾句話。李氏心里不是沒波瀾,可她清楚,自己跟譚鐘麟之間隔著云泥之別,只能把那點心思壓在心底。
直到有一天,譚鐘麟把她調到自己身邊,她成了“通房丫鬟”,可這身份說穿了,就是沒名沒分的“半個主人”——沒有妾室的名分,連在譚家廳堂里擁有一張屬于自己的椅子都成了奢望。
![]()
即便偶爾得到譚鐘麟的寵幸,李氏的日子也沒好過多少。白天要伺候譚鐘麟,晚上還得小心翼翼伺候正室夫人和其他有頭有臉的妾室,說話都得掂量著,生怕哪句沒說對,就招來一頓數落。
吃飯的時候更憋屈,正室和譚鐘麟坐在主桌,孩子們也有自己的位置,唯獨她,得站在桌邊,彎腰給主子們夾菜盛飯,眼睜睜看著自己的兒子譚延闿坐在桌旁,卻連跟兒子說句話的底氣都沒有。這一站,就是整整24年。
寒窗里的光:母親的淚與兒子的筆
1880年初的一個夜晚,李氏身染風寒還發著燒,一陣劇烈的腹痛讓她從昏沉中驚醒——她要生了。
沒有接生婆的精心照料,沒有主子的噓寒問暖,李氏咬著牙,抓著床沿,硬生生把譚延闿生了下來。聽到兒子響亮的哭聲,李氏哭了,不是因為疼,是因為她覺得,自己或許終于有了盼頭。
![]()
在那個禮教森嚴的年代,“母憑子貴”是妾室們唯一的出路,李氏也不例外。她不識字,可她比誰都清楚,只有譚延闿有出息,她們娘倆才能在譚家抬起頭。
從譚延闿記事起,母親就沒給過他一天清閑:天不亮就得起來背書,中午要練字,晚上還得寫文章,每三天一篇文,每五天一首詩,哪怕是吃飯,李氏也會盯著他,稍有怠慢就厲聲提醒。
譚延闿不是沒羨慕過其他兄弟姐妹,他們能在院子里跑著玩,能跟父親撒嬌,可他不能。有一次,他忍不住問李氏:“娘,為啥他們總笑我是庶出的?庶出是啥意思啊?”李氏愣了半天,沒說話,只是轉過身偷偷抹眼淚。
那天晚上,譚延闿看到母親在油燈下偷偷縫補衣服,眼淚滴在布上,暈開一小片水漬。從那以后,譚延闿再也沒抱怨過,他知道,母親的嚴厲背后,是太多的委屈和無奈。
他把所有心思都放在學習上,指尖磨出了繭子,眼睛熬紅了,也從不偷懶,他想讓母親早點過上好日子。
會元背后的暖:終于能坐下吃頓飯
1893年,13歲的譚延闿一舉考中秀才,消息傳到譚家,整個大院都沸騰了。
以前那些對李氏冷嘲熱諷的人,開始主動跟她打招呼;以前連正眼都不看她的正室夫人,也會偶爾跟她說幾句家常。李氏表面上不動聲色,可晚上給譚延闿縫衣服時,嘴角總忍不住往上揚——她的苦,沒白受。
![]()
可譚延闿沒停下腳步,幾年后,他又考中了會元,成為清末湖南科舉史上唯一一個會元。這一下,譚家上下都把他當成了“家族榮耀”,連一直不怎么重視他的父親譚鐘麟,也對他另眼相看。就在譚延闿高中會元的當天,譚鐘麟當著全家人的面,對李氏說了句:“坐下吃吧。”
李氏當時都懵了,她站在原地,不敢動,以為自己聽錯了。直到譚延闿拉了拉她的衣角,她才小心翼翼地坐到椅子上。
看著桌上精致的菜肴,李氏拿起筷子,卻半天沒夾起一口菜——這是她進譚家這么多年,第一次坐在主桌上吃飯。她怕這是夢,怕一抬手,夢就碎了。
譚延闿看著母親緊張的樣子,悄悄給她夾了一塊肉,輕聲說:“娘,吃吧,以后咱們都能這樣吃。”
從那以后,李氏在譚家的地位徹底變了。有人喊她“會元母親”,族里的晚輩會給她請安,逢年過節還有人給她送禮物。
譚延闿每次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去母親房里請安,吃飯時總挨著母親坐,給她夾菜盛湯。
有一次家族聚會,李氏不小心把茶水灑在桌上,換做以前,早就有人指責她了,可這次,不僅沒人說啥,還有人趕緊遞上抹布,勸她別介意。李氏心里暖暖的,她知道,這一切都是兒子用努力換來的。
![]()
棺木上的吼:砸破千年規矩的一聲
可再好的日子,也抵不過生老病死。1916年冬天,李氏走完了她坎坷的一生。譚延闿悲痛欲絕,他想著,一定要風風光光地送母親最后一程,讓母親走得體面。可他沒料到,家族里的長輩們,又拿“祖制”給了他當頭一棒。
葬禮當天,族長當著所有人的面說:“李氏是妾室,按祖宗規矩,出殯不能走正門,只能走側門,不然就是對祖宗不敬,會影響家族聲譽!”周圍的族人也跟著附和,有人甚至抱著胳膊,用不屑的眼神看著譚延闿,仿佛在說“你再厲害,也不能壞了祖宗的規矩”。
譚延闿看著母親的棺木,又看看眼前這些死守規矩的族人,一股怒火從心底竄了上來。他想起母親24年站著吃飯的委屈,想起母親偷偷抹眼淚的夜晚,想起母親為了他付出的一切。
“我母親出身低微,可她一輩子辛勞,把我拉扯大,讓我有了今天的成就,她憑什么連死后走正門的資格都沒有?”譚延闿的聲音帶著顫抖,可每個字都擲地有聲。
族長臉色鐵青,指著譚延闿說:“你敢違背祖制?就不怕被人笑話,不怕給譚家丟臉?”幾個族人還擋在正門前,一副“你敢闖我們就敢攔”的架勢。譚延闿看著眼前的場景,心一橫,轉身走到母親的棺木前,雙手扶住棺蓋,猛地一下躺了上去。他抓住棺蓋,雙目通紅,用盡全身力氣大喊:“今日我譚延闿已死,抬我出殯!”
![]()
這句話像一聲驚雷,震得所有人都愣住了。族長張著嘴,說不出話;擋在門前的族人,下意識地往后退了一步。他們都知道,譚延闿現在是湖南省都督,連朝廷高官都得讓他三分,要是真把他惹急了,譚家的臉面才真的保不住。
譚延闿閉著眼睛,手輕輕摩挲著棺木,仿佛在跟母親說話:“娘,兒子不會讓你再受委屈了,今天,我一定讓你堂堂正正地走出這個門。”過了好一會兒,族長嘆了口氣,無奈地說:“罷了罷了,今日就破例一次。”
譚延闿慢慢從棺木上下來,眼淚順著臉頰往下流。他看著抬棺的人把母親的棺木緩緩抬起,朝著正門走去,心里既難過又欣慰——他終于為母親爭回了最后的尊嚴。
![]()
結語
譚延闿這一躺,躺碎了封建規矩的冰冷,躺出了為人子女的滾燙孝心。他后來拒娶宋美齡守諾,卸任后醉心書法成“清朝楷書第一”,活成了真君子。畢竟,比起守死規矩,守良心才是真本事!
資料來源
《譚延闿年譜長編》,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年,詳細記載了譚延闿的生平事跡,包括其為母親爭取出殯正門的事件
《近代湖南名人錄》,岳麓書社,2015年,收錄了譚延闿的相關經歷,對其家庭背景與重要人生節點有明確記錄
《民國人物傳》(第三卷),中華書局,1980年,其中關于譚延闿的傳記部分,提及了他與母親李氏的故事及相關社會背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