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如今對宇宙的認知大部分都建立在最近一百多年來科學家對宇宙的探索基礎上。或許你不知道,僅僅在一百多年前,人類仍然認為銀河系就是整個宇宙,科學家并不知道還有河外星系。同時,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牛頓經典力學被認為“上天入地,無所不能”,統治了宇宙中的一切。但僅僅一百多年后,科學家已經建立了標準模型,而量子力學和相對論成為了現代物理學的兩大基石!
人類對宇宙的認知在過去的一百年多比之前的幾千年還要多。科學家告訴我們,宇宙擁有138億歷史,那么在過去的138億年到底都發生了哪些重大事件?宇宙的未來將會發生怎樣的變化?宇宙也會有消亡的一天嗎?
下面就讓我們一起穿越時空,回到宇宙大爆炸發生的瞬間,然后再前往極其遙遠的未來,一起見證宇宙的演化史!
![]()
宇宙大爆炸瞬間
大約138億年前,一個體積無限小,密度無限大,溫度無限高,時空曲率無限大的奇點突然膨脹(爆炸),時間和空間因此誕生。科學家們認為時空誕生于某種超時空,也有科學家稱之為“量子真空”,里面充滿了量子能量的擾動,海森堡的不確定性原理決定了量子能量擾動。
宇宙大爆炸后一個普朗克時間(10∧-43秒),當時的宇宙溫度高達10∧32度。雖然宇宙大爆炸瞬間就誕生了時空,但一個普朗克時間之后對于人類來說才是有意義的,因為普朗克時間是有意義的最小時間單位。一個普朗克時間之前,當時的宇宙只有一種力(超力),謎底高達每立厘米10∧91千克。
一個普朗克時間之后,宇宙冷卻,引力開始分離出來,但其他三種力(強力,弱力,電磁力)仍舊是一體的。
![]()
宇宙大爆炸后10∧-35秒,溫度仍舊高達10∧27度,最基本的粒子,比如夸克,輕子玻色子等已經形成,宇宙繼續冷卻,同時強力也分離出來了,但弱力和電磁力仍舊是一體的。暴漲開始,但持續時間極短(僅僅10∧-33秒),但就是如此短暫的瞬間,宇宙膨脹了10∧30倍,膨脹的是時空本身,并不違反相對論的光速限值。
宇宙大爆炸后10∧-12秒,溫度達到10∧15度,這個期間是基本粒子的形成和穩定期,質子,中子還有反粒子逐漸形成,而電子,夸克,玻色子,中微子還有膠子等都穩定了下來。同時電磁力和弱力也分離開來,宇宙四種基本作用力都形成了。
![]()
宇宙大爆炸后10∧-5秒,質子和中子也穩定下來。一種看起來比較怪異的現象是:宇宙中的物質數量比反物質數量稍多,比如宇宙中每出現100億個反質子,就會100億+6個質子誕生,多出來6個質子,這也是“正反物質的不對稱性”,為何會這樣?目前還沒有統一答案。有些科學家認為,宇宙大爆炸瞬間,宇宙環境太極端了,可能存在違反重子數守恒的相互作用。
正反物質發生碰撞相互湮滅,雖然每100億個反物質只多出來6個物質,但這多出來的6個物質已經足夠形成我們如今看到宇宙。
宇宙大爆炸后1秒,溫度仍舊高達100億度,宇宙中大量的質子和中子,它們本應該融合在一起形成原子核,但是由于溫度太高,宇宙的輻射能量極強,質子和中子很難形成原子核。
![]()
宇宙大爆炸后10秒,溫度約30億度,氫和氦原子核開始形成。但并不能把電子拉攏過來形成中性原子,因為當時的宇宙仍舊太熱了。
宇宙大爆炸后30萬年,溫度大約3000度,中性原子開始形成,宇宙中主要成分為氣態物質,這些物質之后形成恒星系統。宇宙中的光子自由旅行,在旅行過程中損失能量,同時隨著宇宙加速膨脹波長被不斷拉伸,嘴周形成微波,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發生在大約宇宙大爆炸發生后38萬年,這之后宇宙開始變得透明!
![]()
在之后的漫長歲月里,是恒星系統和星系形成的時期。
在宇宙不斷膨脹過程中,會出現密度和溫度不平衡的情況,物質分別不均勻,結果是什么呢?引力不平衡。密度過高的地方引力會相對較大,會吸引到更多的物質。不過由于當時的溫度仍舊相對較高,還有較強的輻射壓力對抗引力,所以引力還沒有合適的機會發揮它強大的統治力。
![]()
宇宙大爆炸后1億年左右,經過了漫長時間的冷卻之后,宇宙中的輻射壓力已經變得相當低了,不再是萬有引力的對手。在引力的強大作用下,密度相對較大的區域開始吸引越來越多的物質,結果就像滾雪球那樣,到了一定的臨界點,物質在引力的作用下開始向內急劇坍縮,中心溫度開始迅速上升,一顆善良的恒星誕生了!
第一批恒星的誕生意義重大,因為宇宙終于不再一片黑暗,光明降臨。
不過第一代恒星的壽命是十分短暫的,通常都不到幾百萬年,最終這些恒星在走向死亡的過程中會形成白矮星,中子星或者黑洞,而在這次個過程中會出現宇宙超級爆發:超新星爆發,這種爆發對于之后的宇宙演化至關重要。
![]()
超新星爆發的瞬間,強大的爆發力會把外層物質噴發到浩瀚的星際空間,這些物質會成為下一代恒星和行星的原材料!
宇宙大爆炸后6億年左右,星系開始形成。
宇宙大爆炸后18億年左右,星系開始合并,成為更大的星系或者星系團,比如我們如今看到的橢圓星系,螺旋星系,矮星系還有不規則星系等。
星系的合并一直沒有停止,直到今天仍然在進行著。比如我們的銀河系和鄰居仙女座星系一直在靠近,科學家們預測在大約35億年之后,兩大星系就會合并成一個更大的星系。
![]()
宇宙大爆炸后大約90億年,一個重大事件在宇宙中上演:太陽和太陽系的誕生。雖然太陽只不過是宇宙中再普通不過的一個恒星,但對于人類來講,意義非凡!太陽誕生之后,也開始憑借它強大的統治力塑造太陽系。
宇宙大爆炸后大約100億年,也就是地球誕生大約10億年之后,地球上形成了最原始的生命,這對于地球漫長的演化史來說,又是一個里程碑。
![]()
之后的漫長歲月里,地球生命經歷了五次物種大滅絕,但仍舊頑強地生存著,不斷向前進化,從低級到高級,再到如今我們看到的豐富多彩的生命世界。
以上就是從宇宙大爆炸開始到今天所有的宇宙故事,那么宇宙漫長的未來到底會走向何處呢?
10億年之后,我們的太陽將變得更大,也會更熱,地球也因此很可能不再適合生命生存,地球上的海洋將全部蒸發。事實上,太陽自誕生開始就不斷地變大變熱,不過速度相對比較緩慢。隨著太陽核燃料一點點減少,太陽變大變熱的速度開始加快。
![]()
35億年之后,我們的銀河系,鄰居仙女座星系合并成更大的橢圓星系。
50億年之后,太陽燃料耗盡,向內急劇坍縮,最終成為一顆白矮星。
1000億年之后,在暗能量的強大力量作用下,宇宙膨脹速度越來越快,星系之間的距離變得越來越遠,宇宙空間變得更加空曠。
![]()
之后仍舊有新的恒星誕生,但有更多的恒星走向死亡。但最后的結局很明顯,因為氫燃料畢竟是有限的,這意味著最終所有的恒星都會走向死亡。紅矮星是壽命最長的恒星(因為質量較小,燃燒速度較慢),隨著最后一顆紅矮星走向死亡,宣告宇宙的光明時代結束,黑暗時期降臨!
大約10∧15年之后,宇宙中只剩下黑矮星,中子星和黑洞。
![]()
大約10^1000年(無法想象有多漫長),生命力最頑強的黑洞也會因為“霍金輻射”走向終結。此時的宇宙我們已經完全看不懂,因果關系已經不復存在,或者說時間已經不存在,沒有過去和將來,一切都只有現在,宇宙中只有各種虛粒子忽隱忽現,一個相當怪異的宇宙,這樣的宇宙可以說也已經走向“死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