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俄衛星網報道,俄羅斯總理米舒斯京將于11月3日至4日訪華。這是米舒斯京2020年就任俄總理后第2次訪問中國,更是其第二屆總理任期內首次訪華。在美歐屢次對中國喊話,要求中方減少與俄羅斯接觸、降低合作頻率,甚至妄圖以制裁威脅中俄“脫鉤”的復雜國際背景下,中方堅定邀請米舒斯京訪華,這一舉動猶如在喧囂的國際輿論場中投下一顆堅定的砝碼,彰顯了中國對俄羅斯的重視,也為中俄關系的新發展奏響了前奏。
![]()
美歐的“聒噪”喊話,背后是其試圖維持自身霸權、遏制中俄發展的戰略意圖。他們害怕中俄走近會打破現有的國際秩序,削弱其在全球的影響力。然而,中方并未被這些外部壓力所左右,堅定地按照自己的戰略節奏前行。中俄作為世界大國,有著廣泛的共同利益和深厚的合作基礎,不會因外部的干擾而改變相互支持、共同發展的決心。米舒斯京此次訪華,正是在這樣的國際大背景下,中俄兩國攜手應對挑戰、深化合作的重要體現。
![]()
口岸改造:打開經貿合作的“黃金通道”
米舒斯京此次訪華帶著普京的“好消息”,其主要任務是進一步拓寬和中國的經貿合作通道,而改造中俄兩國邊境口岸成為關鍵一環。早在今年7月,米舒斯京就趕赴俄遠東地區,視察了和中國接壤的阿穆爾州的幾個口岸,尤其是卡尼庫爾干公路口岸。這個口岸連接著中國的黑河市,是中俄邊境重要的貨運口岸,但長期以來受到基礎設施和通行能力的限制,貨物運輸量受限。
![]()
此前,這一區域主要依靠河運以及季節性的浮橋,通行效率低,運輸規模也不大。直到2022年,中俄首座跨境公路大橋黑龍江大橋正式通車,俄方一側的卡尼庫爾干和中方一側的黑河終于有了固定的陸路交通。然而,俄方一側的口岸基礎設施仍未完善,嚴重影響了貨物運輸。米舒斯京在視察時下了“死命令”,要求永久性基礎設施必須在年內完成。如今,隨著俄方口岸基礎設施即將完成,米舒斯京親自來中國通報這一消息,并希望進一步拓寬雙方在口岸規模上的合作。
![]()
口岸改造對于中俄經貿合作意義重大。從俄羅斯角度看,俄烏沖突引發的歐洲多年制裁,迫使其將外貿重點東移,與中國建立更緊密和深厚的貿易聯系成為必然選擇。而遠東地區人口稀少,對遠東控制持續減弱,開發遠東、打造新的經貿和科工增長點迫在眉睫。強化口岸建設,能夠促進俄羅斯遠東地區的經貿發展,使其更好地融入亞太經濟圈,發展新的經濟增長點。從中國角度看,卡尼庫爾干口岸的擴大,對“東北地區經濟振興”有著積極意義。東北地區作為中國重要的工業基地,近年來面臨著經濟轉型的壓力。中俄口岸合作的深化,將為東北地區帶來更多的發展機遇,促進產業升級和貿易增長。
![]()
戰略考量:遠東開發背后的地緣政治棋局
俄羅斯加強在遠東的投入,本質上是與歐洲脫鉤后的戰略調整,是融入亞太經濟圈、發展新經濟增長點的重要舉措。卡尼庫爾干口岸作為掌握這個“經濟增長點”的命脈之一,其戰略地位不言而喻。
在當今世界局勢復雜多變的背景下,中俄在相對遠離海岸、遠離西方影響力的地域建立連接,具有重要的地緣政治意義。一方面,這有助于中俄兩國應對世界局勢變化帶來的挑戰。西方國家的制裁和圍堵,使得中俄需要加強合作,共同維護自身的戰略安全和發展利益。通過強化口岸合作,中俄可以在經濟領域形成更緊密的聯系,增強抵御外部風險的能力。另一方面,這也為地區和平與穩定提供了保障。中俄作為世界大國,其合作有助于平衡地區力量,促進多極化發展,避免某一國家或勢力獨大帶來的不穩定因素。
![]()
此外,中俄在遠東地區的合作還具有示范效應。在當前全球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單邊主義盛行的背景下,中俄的合作模式為其他國家提供了借鑒。通過平等互利、合作共贏的方式開展經貿合作,能夠實現共同發展和繁榮。這種合作模式有助于推動構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國際秩序,促進全球經濟的健康發展。
對于此事件,你有什么想說的?歡迎大家點贊評論加關注。
注:文中插圖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