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經貿關系剛顯現出些許緩和的苗頭,美國方面為何就又敢對中國采取不友好的態度?為何說這一情況再次給我們敲響了警鐘?
中國購入數船美豆,看似尋常,實則傳遞重要信號,關鍵不在量而在意。對美而言,此舉如甘霖;于中國,是掌握主動的妙手。18萬噸背后,暗藏深意。當前,美豆農民處境艱難,倉庫積壓、價格跌至十年新低,滯銷嚴重。
![]()
中國曾是美豆最大買家,年進口超兩千萬噸,占其出口大半。但今年五月后,中國幾乎停購,九月“零進口”,美豆協會發出“紅色預警”,稱農民損失慘重。特朗普政府一邊打貿易牌,一邊安撫農民,因農民困境或影響選票。此時中國下三船訂單,雖量有限,卻讓美農民松了口氣,倉庫終有動靜。美媒稱,這訂單是中國給美農民的“救命稻草”。
美國財長甚至樂觀地對外宣布,在特朗普剩余任期內,美國大豆都不愁銷路。
![]()
中國釋放善意后,美方行為卻凸顯雙重性。一方面,美方承諾將針對中國商品的“芬太尼關稅”從20%降至10%,并繼續暫停對華加征的24%“對等關稅”一年,這無疑是中美經貿的積極信號。但另一方面,美貿易代表賈米森·格里爾稱,雖達成“貿易休戰”,仍會調查中方是否遵守特朗普任內貿易協定。美方此舉,一邊收獲實惠,一邊又顯露對華惡意,盡顯政策矛盾與不確定性。
與此同時,美國最近干了件大事,一口氣下架了上百萬件中國制造的攝像頭和智能手表。
![]()
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主席布倫丹·卡爾稱,美國主流電商平臺清退數百萬件違規中國電子產品。此次行動精準打擊兩類違規產品:列入美國設備禁令清單的,和未獲FCC授權上市的,華為熱門產品在列。除明確被禁品牌,部分“打擦邊球”產品也下架。部分品牌雖因禁令減少美國市場投放,但仍有賣家為引流,在標題、關鍵詞植入被禁品牌名,且產品屬FCC強監管品類,最終被下架。
![]()
此決定直接導致美國多家主流電商平臺下架數百萬件中國產電子產品,如家用安防攝像頭、智能手表等,在美國市場已難覓蹤影。FCC的打擊范圍持續擴大,從中國電信設備制造商到香港主要電信運營商,甚至涉及中國實驗室機構,形成了一套針對中國電子科技產品的全面打壓態勢。
一個將監聽器遍布全球,連盟友總理手機也不放過的國家,借“棱鏡門”肆意窺探全球互聯網,如今卻哭訴中國手表和攝像頭在監視他們。這劇情魔幻至極,好萊塢編劇都寫不出。他們怕什么?不過是打不過罷了。
![]()
回看特朗普若開啟第二任期可能的對華政策走向,“變臉”早有端倪。2025年2月起,美方持續對華加征關稅,稅率從10%一路猛漲至145%,半導體等領域更是高達245%。雖經談判雙方達成短暫休戰,但美方一邊談判,一邊極限施壓,暫停部分關稅的同時,仍把關稅和調查當作對華施壓工具。
面對美方威脅,中國并非無計可施。商務部此前就美方關稅威脅明確表態:中方不愿打貿易戰,但也不懼。即愿協商解決問題,若對方一味施壓,中方有底線與反制手段。中國已在稀土、出口許可等關鍵領域采取反制措施。若對抗升級,美國將面臨中國更有力的回擊,在關鍵資源、供應鏈等方面受損更重。
此次美方下架行動,實則是冒險一搏。其試圖用行政手段管制商品流通,手段強硬但成本高昂,很可能在博弈中落敗。
![]()
此事暴露了美國真實態度:中方剛以行動釋放善意,美方卻迅速翻臉,在科技領域持續施壓。這種言行不一,凸顯了中美經貿關系的復雜,也警示我們:對待美方表態,既要聽其言,更應觀其行。若美方真想推動中美關系健康發展,就應拿出實際行動,而非一邊談合作一邊使絆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