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被資本捧上天,號稱要“干掉特斯拉”的拜騰汽車,如今工廠雜草叢生,破產清算,只留下一段造車圈最荒唐的傳說。
誰能想得到,一家融了84億的造車新勢力,愣是一臺量產車都沒造出來,卻在北美辦公室讓300名員工一年吃掉5000萬的零食!
![]()
千元一盒的名片、空運參展的概念車、法國定制的員工制服……
這不是拍電影,這是拜騰汽車真實上演的敗家故事。
![]()
當年和蔚來、小鵬齊名的“造車新勢力四小龍”,如今蔚來、小鵬、理想都已站穩腳跟,唯獨拜騰,從風光無限到破產清算,只用了短短五年,還被央視點名批評,成了行業反面教材。
![]()
本文信源來自權威報道:【界面新聞】【觀察者網】【環球網】【財聯社】【第一財經】(詳細信源附在文章末尾)。為提升文章可讀性,細節可能存在潤色,請理智閱讀,僅供參考!
天胡開局卻破產離場
說起拜騰當年的風光,現在的造車新勢力都得眼紅。
兩位大神級創始人——畢福康,寶馬i8之父,在寶馬集團任職超過20年,是業內公認的技術大牛;戴雷,英菲尼迪中國區老大,操盤過多個成功營銷案例,被譽為“中國通”。
![]()
這陣容放在2017年,簡直就是王炸組合。
投資人排著隊送錢,騰訊、富士康、一汽集團……融資84億,南京政府還給地給政策,妥妥的天選之子。
![]()
當年的拜騰發布會,那叫一個高大上。1.25米超長大屏橫貫整個駕駛室、能旋轉的駕駛員座椅、手勢控制、臉部識別……
概念車一亮相,科技圈汽車圈全都沸騰了,媒體爭相報道,都說這車要是能量產,特斯拉都得抖三抖。
![]()
拜騰還宣布在南京建設工業4.0標準的智能制造基地,計劃年產能30萬輛,總投資超過110億元。
當時的拜騰員工回憶:“那段時間,公司每天都在招聘,從傳統車企挖來了不少人才,辦公環境一流,薪資待遇也高于行業水平,大家都覺得前途一片光明。”
![]()
可誰能想到,燒了84億,就造出幾十臺樣車,連量產車的影子都沒見著。
2020年,央視直接點名批評:“燒光84億沒造出量產車!”
![]()
這一錘子下去,拜騰徹底涼涼,更為諷刺的是,拜騰的失敗不僅限于被央視批評,其最終結局更為凄涼。
2023年6月,拜騰主要關聯公司的破產清算申請被法院裁定受理。那座曾經號稱投資110億建設的拜騰工廠,雜草長得比人都高,設備閑置,廠房流拍六次都沒人要。
![]()
從天堂到地獄,拜騰只用了五年,這墜落速度,比過山車還刺激。
車企中的敗家子
拜騰的敗家程度,簡直超乎所有人的想象!
![]()
先說個最離譜的——北美辦公室300號人,一年零食費5000萬人民幣!算下來平均每人每天光零食就要花450元,這是把魚子醬當瓜子嗑嗎?
一位從拜騰北美辦公室離職的員工透露:辦公室提供的零食全是高端品牌,進口水果、精品咖啡、有機零食,每天還有專門的廚師現場制作點心。
![]()
其他部門的人來開會,都羨慕我們這里的待遇,簡直就像在硅谷頂級科技公司工作。
再說名片,別家公司一盒名片幾十塊,拜騰的名片一盒成本上千元,用的是進口環保材料,設計精美,厚度質感都經過專門考量。不知道的還以為是請柬呢!
![]()
上海體驗店的員工制服,全部從法國空運;德國店更夸張,直接請裁縫量身定制。
不知道的還以為這是開奢侈品店,而不是造車。
![]()
最騷的操作是2020年1月,拜騰為了在北美CES展會上裝門面,花了30萬美元(約200萬人民幣)把一輛概念車從中國空運到美國。
展會結束再海運回來,這一來一回,夠買三輛實車了!
![]()
拜騰高管的日常消費也同樣奢侈。據內部人士透露,戴雷在拜騰中國區資金已經相當緊張的情況下,出差仍堅持乘坐頭等艙;而畢福康在外就餐時,則必定會點一瓶店里最好的紅酒。
這種不計成本的揮霍,貫穿了拜騰的整個運營周期。相比之下,拜騰在研發上的投入卻不足總投入的15%。
![]()
一位離職員工吐槽:“公司氛圍特別浮夸,錢都不當錢花,但真要推進量產,各種困難。”
別的造車新勢力都在精打細算過日子,理想汽車市場費用率只有0.6%,蔚來小鵬至少都把車造出來了。
![]()
拜騰倒好,84億融資,全花在面子工程上,里子一點沒顧。
不是自己的不心疼
如果說揮霍只是表面問題,那拜騰內部的管理混亂才是致命傷。
![]()
拜騰在南京、慕尼黑、硅谷三地設點,聽著挺國際化,實際上成了扯皮重災區。
中國團隊沒實權,什么決定都要等北美回復,北美團隊一兩個月才來一次,住的都是五星級酒店,開銷巨大。
![]()
一位前拜騰中層管理人員回憶:有一次,關于車輛內飾設計的修改方案,中國團隊已經做好了全套方案,但就因為慕尼黑團隊有不同意見,來回郵件溝通了一個月,最后不了了之。
這種效率,在快速變化的電動車市場簡直是自殺。
![]()
更糟的是兩位創始人的內斗。畢福康主打海外市場,戴雷專注中國,這本可以互補,卻變成了權力爭奪。
就連發布會誰先發言這種小事都能吵起來,公司戰略更是朝令夕改。
![]()
說到底,畢福康和戴雷都是職業經理人,不是真正的主人。花投資人的錢不心疼,都在打自己的小算盤。
畢福康忙著在海外培植勢力,戴雷想在中國市場立足,心思根本沒完全放在造車上。
![]()
對比一下,李想、李斌、何小鵬這些創始人,是把企業當命根子在做。
拜騰的兩個德國高管,更像是來鍍金的,公司一有危機,畢福康第一個跑路,跳槽到另一家造車公司當CEO去了。
![]()
這種內斗導致拜騰副總裁一度接近30人,層層審批,效率低下。一個決策要跨四個國家溝通,等批下來黃花菜都涼了。
新勢力造車本來就是在跟時間賽跑,拜騰倒好,自己給自己綁住了手腳。
![]()
跟拜騰同時期的“四小龍”,蔚來從概念車到量產車,中間用了兩年,小鵬的速度更快,2016年9月份發布樣車,2017年10月,量產車就已經正式下線。
雖然這些車企的量產車并非在自有工廠實現的量產,但他們最起碼讓消費者和投資者看見了希望,這樣它們才能獲得繼續發展的機會。
![]()
11月1日,各大車企的10月成績單已經出爐,蔚來和小鵬都有著不錯的表現,交付新車都達到了4萬臺以上,還都破了自己的記錄。
拜騰汽車只能靠自己當年的荒唐行徑,再度出現在大眾視野當中,讓人唏噓不已,本來很有希望的一個車企,最后卻落得這般下場,但這怨不得別人。
![]()
結語
拜騰的失敗,給所有造車新勢力上了一課:光會燒錢不會過日子,終究是死路一條。
如今新能源汽車行業已經進入淘汰賽階段,那些腳踏實地、認真造車的企業正在脫穎而出。而拜騰這樣的“偽明星企業”,注定只能成為行業發展的反面教材。
造車終究是實業,不是資本游戲。夢做得太大,腳卻沒沾地,這才是拜騰悲劇的根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