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今年春季,全球金融市場呈現出一幕令人費解的異象:4月,美國為遏制戰略對手,再度祭出對等關稅這一強硬手段。
2. 按照傳統邏輯,此類地緣政治緊張通常會引發避險情緒升溫,促使國際資本回流美元資產,推升美元指數走強。然而這一次,市場選擇了截然相反的路徑。
3. 投資者并未涌入美元尋求庇護,反而大規模撤離,導致美元指數自104點高位持續滑落,最終在98點區域企穩,跌幅顯著,打破了長期以來“危機即美元上漲”的慣性認知。
![]()
4. 這一反常走勢令眾多華爾街資深交易員與分析師陷入沉思。回顧2018年貿易戰初期,美元因避險需求強勁而升值8.7%,形成鮮明對比。此次市場的冷淡回應,顯然不只是短期波動或技術修正所能解釋。
5. 實際上,這標志著一個深層轉變正在發生——曾經被奉為“終極安全港”的美元信用,正經歷一場系統性的重估。全球投資者對美元長期主導地位的信心,開始出現結構性松動。
6. 美國著名經濟學家理查德·沃爾夫尖銳指出,華盛頓真正的威脅并非來自外部競爭者,而是其自身不斷升級的對抗性外交與經濟策略,這種“好斗成性”正在反噬其金融根基。
![]()
7. 為了維系日漸脆弱的全球領導力,美國政府頻繁動用制裁、加征關稅和金融封鎖等高壓手段,但這些舉措如同投擲出的回旋鏢,最終擊中了自己。
8. 最直觀的體現便是那令人咋舌的聯邦債務水平——總規模已突破38萬億美元大關,相當于其年度GDP的125%,創下二戰以來最高紀錄。這意味著美國每天僅支付利息就需支出近200億元人民幣,財政負擔空前沉重。
9. 如此龐大的債務機器,迫使各國央行與主權基金重新審視美債的安全屬性。昔日被譽為“無風險資產”的美國國債,如今更像是一個高杠桿支撐下的潛在爆雷點,隨時可能因利率變動或信心崩塌而引發連鎖反應。
![]()
10. 更加劇市場不安的是政策方向的高度不確定性。數據顯示,今年前100天內,美元指數錄得自1971年“尼克松沖擊”以來同期最大跌幅,這一劇烈震蕩與白宮反復無常的對外經濟政策密切相關。
11. 沃爾夫強調,美國正執著于阻止不可逆轉的歷史趨勢,卻忽視了本國產業競爭力下滑、創新能力減弱以及社會分裂加劇等根本性問題。這種脫離現實的戰略執念,正在加速消耗美元最后的信譽資本。
12. 當全球經濟普遍擔憂美國或將步入衰退周期時,對其核心貨幣的需求自然隨之降溫。就在美元體系內部裂痕日益顯現之際,地球另一端正悄然孕育一種全新的金融合作架構,并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拓展版圖。
13. 這個新興體系不再依賴單一霸權國家的信用背書,而是以實體基礎設施建設與多邊制度安排為基礎,致力于構建更加公平、穩定且包容的國際金融生態。
14. 其中,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作為關鍵支柱,已從概念走向成熟運營。這條金融“高速公路”現已聯通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日均處理交易額超過5000億元人民幣,成為連接亞洲、歐洲與非洲的重要清算通道。
15. 更具戰略意義的是,該網絡已深入非洲、中東及中亞等資源富集區,并與當地主要外資銀行實現系統對接,顯著提升了人民幣在區域貿易結算中的滲透率與可用性。
![]()
16. 與之配套的“軟件”建設也在同步推進。中國迄今已與逾30個國家和地區簽署雙邊本幣互換協議,累計規模突破4萬億元人民幣,形成了覆蓋廣泛的資金流動性支持網絡。
17. 這些協議絕非象征性安排,已在實際經貿往來中發揮關鍵作用。以中俄為例,兩國間貿易采用本幣結算的比例已達75%至95%,大幅降低對美元中介的依賴。
18. 更具標志性意義的是,沙特——這個長期綁定“石油-美元”循環的能源巨頭,在與中國開展油氣交易時,已逐步接受人民幣作為結算貨幣之一。此舉雖看似微小,實則動搖了延續半個世紀的“石油美元”基石。
![]()
19. 同時,為搶占未來金融技術高地,數字人民幣的跨境試點范圍已擴展至17個國家,基本涵蓋“一帶一路”沿線所有重點經濟體,為建立高效、低成本的新型全球支付體系奠定基礎。
20. 市場行為始終是最真實的風向標。目前,近百個國家的中央銀行與主流金融機構正悄然調整外匯儲備結構,通過增持非美元資產來分散風險,這場靜默卻深遠的資產再配置浪潮,正推動全球貨幣格局走向多元化。
21.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最新數據顯示,美元在全球官方外匯儲備中的占比已降至57%以下,相較1999年近71%的歷史峰值大幅回落,創下近三十年新低。
22. 另據官方貨幣與金融機構論壇(OMFIF)發布的調查報告,約三成受訪央行明確表示計劃在未來增加人民幣資產持有量。
23. 報告進一步預測,未來十年內,全球央行持有的人民幣儲備份額有望實現翻倍以上增長,人民幣正從邊緣化的“補充選項”,轉變為戰略性資產配置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24. 這種地位躍升也獲得了國際權威機制的認可:按全口徑統計,人民幣已穩固占據全球第三大支付貨幣位置;同時,在IMF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中,人民幣權重同樣位列第三,僅次于美元與歐元。
![]()
25. 支撐這一變革的,是中國經濟展現出的強大韌性與持續活力。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基于購買力平價(PPP)的測算,2024年中國GDP總量已超越美國,居世界首位。
26. 更為關鍵的是,中國經濟依靠制造業升級、龐大內需市場與穩健出口形成的“三駕馬車”協同驅動模式,輔以“以舊換新”等激發消費潛力的政策工具,構建起內生增長的良性循環,為人民幣國際化提供了堅實可信的價值錨點。
![]()
27. 正如經濟學家沃爾夫所呼吁的那樣,世界亟需客觀認識中國發展模式的本質。中國的成功實踐表明,一條不依附西方路徑、通過務實協作與互利共贏建立信任的新發展范式,不僅存在,而且正在獲得廣泛響應。
28. 在這個更具彈性和包容性的新金融秩序中,中國不僅是參與者,更是關鍵推動者。隨著舊有體系的內在矛盾不斷暴露,一個基于多元共治與互信協作的全球金融新格局,正加速成型。
29. 參考資料:【一語中的|美國經濟學家贊嘆中國崛起:在美元主導體系下實現自主發展】——CGTN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