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6月30日深夜,臺北一間書房燈火通明。李敖緊盯著電視屏幕上香港會展中心的交接儀式,當英國國旗緩緩降下、中國五星紅旗準時升起的瞬間,這位素以犀利批判著稱的文人突然雙手掩面,淚水從指縫間涌出。
他后來在回憶錄中寫道:"我哭的不是回歸的喜悅,而是百年屈辱的終結,因為香港島從來不是租借,而是被永久割讓的肉啊!"
![]()
"割讓"與"租借"
翻開塵封的條約文本,三個不平等條約的法律性質涇渭分明。
1842年《南京條約》第三款赫然寫著:"今大皇帝準將香港一島給予大英國君主暨嗣后世襲主位者常遠據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這里的"常遠"二字,在英文版本中表述為"in perpetuity",意味著永久性主權轉移。
![]()
這與1898年《展拓香港界址專條》中"租借九龍半島99年"的表述形成天壤之別。
李敖在《北京法源寺》中痛斥:"清政府把香港島像塊肉一樣直接送人,連討價還價的余地都沒有!"
1860年《北京條約》又將九龍半島南部"永久割讓"。唯有新界是1898年租借的,但英國殖民者早已將三地視為整體。
![]()
李敖曾對著鏡頭直指要害:"英國人狡猾得很,他們用租借新界的99年期限制造回歸假象,卻絕口不提香港島和九龍是賣斷的!"
淚落臺北
李敖的淚水并非偶然。
1997年回歸前夕,他專程赴大英檔案館查閱《南京條約》原件。當指尖觸碰到泛黃的羊皮紙,看到"永久割讓"的條款時,這位年過六旬的學者突然當眾哽咽。
![]()
據同行的友人回憶,他反復摩挲著條約末尾清朝大臣耆英的簽名,喃喃自語:"這就是賣身契啊..."這一幕被臺灣媒體記錄下來,媒體取名為《李敖為百年國恥當眾落淚》。
在《李敖回憶錄》中他剖析:"香港島被割讓時,清廷連討價還價的底氣都沒有。鴉片戰爭戰敗后,英軍直逼南京城下,道光皇帝在奏折里朱批'朕之淚水幾欲流干'。后人竟將永久割讓混同于99年租借!"1997年7月1日清晨,他在臺北書房寫下:"當零點鐘聲敲響,我哭的是1842年那個在寒風中顫抖的帝國。"
![]()
"一國兩制"
1982年鄧小平會見撒切爾夫人時,英方最初企圖以"三個條約有效論"延續統治。
中方談判代表周南回憶:"撒切爾夫人強調條約具有國際法效力,小平同志當場拍案而起:'主權問題不容討論!'"這場交鋒的核心正是香港島的法律地位,若承認割讓條約有效,中國將喪失法理依據。
李敖對此洞若觀火。他在1997年專欄文章中寫道:"英國人打的是法律牌,他們知道香港島是永久割讓,所以想用'條約神圣'來賴賬。但中國強盛了,廢紙一張的條約就該扔進垃圾桶!"
![]()
最終《中英聯合聲明》創造性地采用"主權恢復行使"的表述,既不承認不平等條約效力,又確保平穩過渡。這種政治智慧讓李敖感慨:"弱國無外交,但強國有魄力改寫規則。"
被遺忘的"新界"租期
許多人不解:為何非要等到1997年回歸?關鍵藏在新界租期里。1898年《展拓香港界址專條》租借新界99年,至1997年6月30日午夜期滿。
![]()
李敖在電視節目中曾用通俗比喻解釋:"香港島和九龍是賣斷的房子,新界是租99年的店鋪。1997年租約到期,中國收回全部家當,英國人連柜臺都得搬走!"
前英國駐華大使柯利達在回憶錄中承認:"沒有新界租期,香港問題可能永遠無解。"但李敖看得更深:"1997不是終點,而是起點。中國人用百年血淚證明了一個真理,被搶走的寶貝,總有一天能親手奪回來!"
![]()
1997年交接儀式上,中國堅持在零分零秒升旗,正是對租期精確到秒的尊重。
香港回歸二十余年,李敖在生前最后一次談及香港時說:"別以為回歸就萬事大吉,殖民傷痕需要三代人才能愈合。"
![]()
2019年香港動蕩期間,有年輕人舉著英國殖民旗幟游行,李敖的遺作《你笨蛋,你笨蛋》痛斥:"忘了永久割讓的恥辱,就是民族最大的背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