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火!”2025 年 10 月 31 日 23 時 44 分,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的發射塔架下,長征二號 F 遙二十一運載火箭裹挾著熊熊烈焰與滾滾濃煙,如離弦之箭般刺破暗夜蒼穹,托舉著神舟二十一號載人飛船直沖九霄。發射場內外爆發出雷鳴般的歡呼,指揮中心屏幕上不斷跳動的參數牽動著億萬國人的心弦。
![]()
約 10 分鐘后,隨著 “飛船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航天員乘組狀態良好” 的捷報傳來,整個中國都沉浸在沸騰的喜悅之中 —— 神舟二十一號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這不僅為我國 2025 年載人航天發射任務畫上了完美句號,更在浩瀚太空中書寫下中國航天的嶄新篇章,標志著我國空間站應用與發展階段的探索之路邁入了更高效、更深入的全新階段。
![]()
三代同堂的 “礪箭 21” 乘組:傳承與突破的航天力量
在神舟二十一號承載的希望與使命中,三位航天員組成的 “礪箭 21” 乘組無疑是萬眾矚目的焦點。這支涵蓋 70 后、80 后、90 后的隊伍,既有經驗豐富的 “老將” 壓陣,又有朝氣蓬勃的 “新銳” 登場,更有跨界轉型的 “專家” 助力,完美詮釋了中國航天事業的傳承與突破。
![]()
指令長張陸作為 70 后的代表,是曾圓滿完成神舟十五號任務的航天 “老將”。在神舟十五號的駐留任務中,他憑借精湛的技術和沉穩的心態,順利完成了多項出艙活動和科學實驗任務,積累了寶貴的太空飛行經驗。此次再度出征,張陸肩負著統籌整個乘組任務執行、應對太空突發狀況的重任。他就像乘組的 “定海神針”,用多年沉淀的專業素養為任務的順利推進保駕護航。在發射前的訓練中,張陸不僅嚴格要求自己,還毫無保留地將自己的經驗傳授給兩位年輕的乘組伙伴,幫助他們更快適應高強度的訓練節奏和復雜的任務要求。
![]()
80 后的武飛則創造了一項新紀錄 —— 成為我國目前執行飛行任務最年輕的航天員。32 歲的他正值青春年華,卻已在航天領域深耕多年。從航天員選拔入隊到完成各項嚴苛訓練,武飛憑借著過人的天賦和不懈的努力,一步步實現了自己的太空夢想。年輕的他充滿活力與創新精神,在訓練中總能提出新穎的思路和方法,為乘組的協作注入了新鮮血液。對于此次太空之旅,武飛充滿期待:“能夠代表年輕一代航天員出征太空,我感到無比榮幸和自豪,我將全力以赴完成各項任務,為中國航天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
![]()
90 后的張洪章則是乘組中的 “跨界先鋒”。在此之前,他是新能源新材料領域的一名優秀地面科研人員,長期致力于相關領域的技術研發與創新。憑借著扎實的專業知識和出色的學習能力,張洪章通過層層選拔,成功轉型為一名載荷專家,實現了從地面科研到太空探索的跨越。此次太空之行,張洪章將主要負責空間生命與人體研究、微重力物理科學等領域多項實驗的開展。他的加入,不僅豐富了乘組的專業構成,更搭建起了地面科研與太空實驗之間的溝通橋梁,為我國太空科學研究的深入推進提供了有力支撐。
![]()
三位航天員雖然來自不同的年代、有著不同的專業背景,但他們在訓練和準備過程中形成了高度的默契。他們為自己的乘組取名 “礪箭 21”,寓意著像磨礪過的箭矢一樣,精準、有力地完成神舟二十一號的各項任務。這支充滿活力與戰斗力的乘組,無疑將成為我國太空探索征程中的一抹亮麗色彩。
![]()
長征二號 F 火箭:技術升級鑄就 “神箭” 傳奇
作為神舟系列飛船的 “專屬座駕”,長征二號 F 運載火箭一直被譽為 “神箭”,是我國載人航天工程中不可或缺的核心裝備。此次發射神舟二十一號所用的長征二號 F 遙二十一運載火箭,在繼承以往成熟技術的基礎上,進行了多項重大技術升級與改進,進一步提升了火箭的可靠性、安全性和精準度,為任務的圓滿成功提供了堅實保障。
![]()
此次火箭升級最引人注目的亮點之一,是首次采用了產品化雙十表光學慣組。這一部件看似小巧,卻蘊含著滿滿的 “黑科技”。它體積小、重量輕,卻具備極高的性能穩定性,能夠精準測量火箭飛行過程中的姿態和速度參數,為火箭的導航與控制提供關鍵數據支持。相較于傳統慣組,雙十表光學慣組的應用,不僅大幅提升了火箭導航的精準度,完美適配了神舟二十一號快速交會對接的任務需求,還有效減少了發射場的工作環節,提高了發射準備效率。這一技術突破,標志著我國火箭慣組技術達到了新的高度,為后續火箭的輕量化、高精度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
除了光學慣組的升級,長征二號 F 遙二十一運載火箭還實施了近 20 項技術狀態改進,涉及火箭的多個系統和部件。其中,整流罩分離方式的優化的尤為關鍵。整流罩作為保護飛船的 “鎧甲”,其分離的及時性和準確性直接關系到飛船的安全入軌。
![]()
此次改進通過優化分離機構設計和控制邏輯,進一步提高了整流罩分離的可靠性,有效避免了分離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各種風險。此外,火箭的推進系統、控制系統等也進行了一系列優化升級,進一步提升了火箭的整體性能和任務適應性。
![]()
長征二號 F 運載火箭的每一次技術升級,都凝聚著我國航天科技工作者的智慧與汗水。從首次載人飛行到如今的常態化發射,這支 “神箭” 已經陪伴神舟飛船走過了二十余年的征程,見證了我國載人航天事業的每一個重要時刻。截至此次發射,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已完成第 604 次飛行任務,成為我國航天事業發展的重要見證者和推動者。而長征二號 F 運載火箭作為其中的佼佼者,憑借著不斷升級的技術和穩定可靠的性能,持續為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的順利推進保駕護航,鑄就了中國航天的 “神箭” 傳奇。
![]()
高效推進的后續任務:刷新紀錄與豐富探索并行
神舟二十一號發射成功只是任務的開始,接下來的一系列后續任務更是亮點紛呈、意義重大。從快速交會對接創下新紀錄,到兩個乘組實現 “太空會師”,再到為期半年的駐留任務安排,每一個環節都彰顯著我國載人航天技術的成熟與進步,也承載著我國探索太空的堅定決心。
![]()
11 月 1 日 3 時 22 分,也就是神舟二十一號進入預定軌道后不到 4 小時,飛船成功對接于空間站天和核心艙前向端口,整個對接過程歷時約 3.5 小時,創下了神舟飛船與空間站交會對接的最快紀錄。這一成績的取得,離不開我國交會對接技術的持續突破與創新。
![]()
快速交會對接技術的成熟應用,不僅大幅縮短了航天員在太空飛行中的等待時間,減少了太空環境對航天員身體的影響,還提高了空間站的運營效率,為后續更多頻次的乘組輪換和物資補給提供了有力支撐。此次快速對接的圓滿成功,標志著我國已經熟練掌握了太空快速交會對接技術,成為我國載人航天技術體系中的又一重要成果。
![]()
對接完成后,更令人激動的時刻隨之而來。11 月 1 日 4 時 58 分,神舟二十號航天員乘組緩緩打開空間站艙門,熱情迎接神舟二十一號航天員乘組的入駐,中國航天史上第 7 次 “太空會師” 正式上演。兩個乘組的航天員們在太空中親切握手、擁抱,臉上洋溢著喜悅的笑容。
![]()
隨后,他們一起拍攝了 “太空全家福”,這張跨越時空的合影,不僅記錄下了中國航天員在太空中的溫馨瞬間,更彰顯了我國載人航天事業的蓬勃發展。在接下來的約 5 天時間里,兩個乘組將共同在空間站工作和生活,完成在軌輪換、技術交接、實驗數據傳遞等一系列重要工作。這種乘組輪換模式的成熟運行,為我國空間站的長期有人駐留提供了有力保障,也為后續開展更復雜的太空任務積累了寶貴經驗。
![]()
神舟二十一號航天員乘組將在空間站駐留半年時間,期間將承擔一系列豐富且艱巨的任務。在太空科學研究方面,他們將開展空間生命與人體研究、微重力物理科學等領域的多項實驗。這些實驗將有助于科學家們深入了解太空環境對人體的影響,探索微重力條件下物質的物理特性和變化規律,為人類健康保障和科學技術創新提供重要數據支持。
![]()
在空間站維護與建設方面,乘組將進行多次出艙活動,完成空間站碎片防護裝置的安裝,以及艙內外設備的安裝、調試和維護等關鍵任務。這些工作的順利開展,將進一步提升空間站的安全性和運營效率,為我國空間站的長期穩定運行奠定堅實基礎。此外,乘組還將開展一系列科普教育活動,通過實時畫面傳輸和互動交流,向地面公眾展示太空生活和科學實驗的精彩瞬間,激發廣大青少年對航天事業的熱愛與向往。
![]()
中國載人航天:從追趕到引領的跨越之路
神舟二十一號發射任務的圓滿成功,不僅是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的又一重要里程碑,更是我國航天事業從追趕到引領的生動縮影。自 1999 年神舟一號無人飛船發射升空以來,我國載人航天事業走過了二十余年的輝煌歷程,從首次載人飛行到空間站建成運營,從出艙活動到太空授課,每一個成就都凝聚著中國航天人的辛勤付出與不懈努力。
![]()
截至此次神舟二十一號發射,我國已有 28 名航天員、44 人次進入太空執行飛行任務。這一數據的背后,是我國航天員選拔培養體系的不斷完善和航天人才隊伍的持續壯大。從楊利偉實現中華民族千年飛天夢,到如今三代航天員接力出征,我國航天員隊伍已經形成了合理的人才梯隊,為我國載人航天事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充足的人才保障。
![]()
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的發展,不僅推動了我國航天技術的跨越式進步,更帶動了相關領域科技的協同發展。航天技術的突破,為我國航空、電子、材料、生物等多個領域的技術創新提供了重要動力,促進了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的快速發展。同時,載人航天工程所彰顯的創新精神、奮斗精神和團隊協作精神,也激勵著全社會各行各業的人們勇于探索、敢于突破,為我國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
![]()
此次神舟二十一號任務是我國空間站應用與發展階段的第 6 次載人飛行任務,標志著我國空間站建設和運營進入了常態化、規模化發展的新階段。隨著空間站的不斷完善和各項科學實驗的深入開展,我國將在太空探索領域取得更多突破性成果,為人類探索宇宙奧秘、和平利用太空資源作出更大貢獻。
![]()
星辰大海,中國航天永不止步
神舟二十一號的成功發射與后續任務的順利推進,再次向世界展示了中國航天的強大實力和卓越成就。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的烈焰升騰到太空中的極速對接,從三代航天員的協同作戰到空間站的有序運營,每一個精彩瞬間都凝聚著中國航天人的智慧與汗水,彰顯著中華民族的雄心與夢想。
![]()
仰望星空,我們滿懷憧憬;腳踏實地,我們砥礪前行。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之路,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的,每一次成功的背后,都離不開無數航天人日復一日的堅守與付出。他們用青春和熱血,書寫著中國航天的壯麗篇章;他們用創新和突破,推動著我國航天事業不斷邁向新的高峰。
![]()
未來,我國載人航天工程還將面臨更多的挑戰與機遇。我們將繼續探索更遠的太空,開展更深入的科學研究,推動航天技術的不斷進步。相信在全體航天人的共同努力下,中國航天必將創造出更多令世界矚目的成就,為人類探索宇宙的偉大事業貢獻更多中國智慧和中國力量。星辰大海,征途漫漫,中國航天,永不止步!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