銹艦謝幕,藍水求新
![]()
俄羅斯海軍的庫茲涅佐夫號,本來是蘇聯時代留下的寶貝,服役三十多年,排水量六萬多噸,曾經在地中海巡航時還挺拉風。可從2017年進船廠大修開始,就跟中了邪似的,問題層出不窮。
原計劃2021年出廠,結果2018年浮船塢沉了,吊臂砸穿甲板,2020年又起火燒了二十小時,艦體都變形了。俄烏沖突一打,錢全砸陸軍和無人機上,這航母項目直接涼涼。
2023年衛星照片顯示,它停在穆爾曼斯克港一動不動,甲板銹蝕面積越來越大,像一張破網蓋著鋼板。到2025年7月11日,《消息報》爆料,國防部可能放棄修復,轉而拆解。這消息一出,俄羅斯成了安理會五常里唯一沒航母的國家,自蘇聯解體三十多年,他們連四千噸級水面艦都沒新下水過,遠洋投送能力基本斷鏈。
![]()
這不單是丟面子的事。俄羅斯海軍現在靠核潛艇和岸基導彈撐著,波羅的海和北極海域北約艦隊晃來晃去,他們只能干瞪眼。蘇-33戰斗機老得飛不動,米格-29K飛行員都叫它飛棺材,預警機更是空白,艦隊指揮全靠岸上雷達,信號延遲好幾秒,實戰里這可要命。
2024年北極演習,俄羅斯派不出航母艦載機,只能核潛艇浮冰面打心理戰,北約那邊艦隊編隊巡航,差距一目了然。不過,俄羅斯軍工體系退化不是一天兩天,蘇聯解體后,藍水海軍的底子就薄了,現在連蒸汽彈射圖紙都過時,生產線閑置十幾年,自行研發新航母得八年起步,錢從哪兒來?
![]()
反觀中國這邊,福建艦的進展穩扎穩打。003型航母,排水量八萬噸級,全自主設計,2022年6月下水,2024年5月首航海試,到2025年9月22日,國防部正式公布,殲-15T、殲-35和空警-600三型艦載機完成首次電磁彈射起飛和阻攔著艦。這可是里程碑,標志福建艦電磁彈射系統成熟,能帶彈起飛,回收效率高。
殲-35是五代隱身機,雙發推力28噸,航電支持無人機協同,遼寧艦上都實測過兼容性。空警-600固定翼預警機,雷達360度覆蓋,探測距離遠,留空時間長,當海上指揮所用。殲-15T升級版,彈滑兩用,大載彈量打擊能力強。三機搭配,編隊從發現目標到打擊,全流程閉環。
![]()
這事擱誰看都得服氣。中國海軍從遼寧艦滑躍起步,到山東艦常規,到福建艦電磁,步步為營,2025年10月3日央視一放,24架殲-35和殲-15T甲板列隊,4架空警-600盤旋,航空聯隊規模直追美軍。
俄羅斯專家眼睛都直了,他們的米格-29K推力才18噸,帶彈起飛都費勁,預警機直升機版探測范圍小,遠海作戰跟不上節奏。庫茲涅佐夫退役后,俄羅斯遠洋海軍徹底邊緣化,北極航線這種戰略要道都得靠外交穩住。這對比不是故意扎心,而是現實擺這兒,中國海軍轉型深藍,體系作戰能力上臺階,俄羅斯海軍卻卡在瓶頸,求新路子勢在必行。
![]()
俄方叩門,中技解渴
俄羅斯專家這回不拐彎抹角了,2025年7月軍事閉門會議上,直言要打包引進中國殲-35、空警-600和電磁彈射系統,甚至拉上新航母設計合作。這話擱蘇聯時代想都別想,那時候技術輸出是單向的,中國買家角色。
可現在風水輪流轉,角色互換。俄羅斯科學院研究員伊利亞·克拉姆尼克在會上點名,殲-35雙發動機推力高,隱身滲透強,超米格-29K一截;空警-600信息中樞,艦隊協同無盲區;電磁彈射解決帶彈起飛難題,中國福建艦已驗證全流程。
這提議不是空談。俄羅斯蒸汽彈射過時,圖紙作廢,生產線廢了十幾年,自行搞得八年起步,引進中國方案直接縮短周期。克拉姆尼克還提,不止飛機和彈射器,得帶生產體系,本土組裝啥的。
俄羅斯海軍評估,北約在波羅的海和北極露頭,他們沒航母平臺,威懾力直線掉。2024年北極聯合演習,俄羅斯核潛艇和岸基導彈玩心理戰,可空中掩護空白,北約艦隊溜得飛起。中國那邊,福建艦三機起降一出,全球刷屏,體系化作戰從預警到打擊,一氣呵成,俄羅斯造不出第二套。
![]()
俄羅斯這叩門有技術焦慮,也有地緣算盤。軍工退化在海上最明顯,蘇-57和T-90M陸空撐門面,可海軍跟不上。庫茲涅佐夫退役,遠洋投送崩盤,他們得重建平臺,不然北極航線被北約卡脖子,波羅的海出口變死胡同。
引進中國技術,能快速補短板,殲-35兼容遼寧艦甲板,空警-600撐起信息鏈,電磁彈射讓艦載機滿油滿彈升空。俄羅斯還想借此拉生產鏈,幫設計新航母,省下海量研發費。克拉姆尼克的報告列數據:中國電磁效率高,兼容多型機,俄羅斯蒸汽系統故障率翻倍。
這事在軍貿圈也攪動一池春水。俄羅斯若用上中國艦載機,印度越南這些老客戶還買蘇式老貨?中東國家更可能轉頭,中國武器便宜維護易,集成順手。俄羅斯軍工集團心里不爽,可現實逼人。
2025年7月25日,搜狐等媒體跟進報道,俄專家呼吁找中國造新航母,明確要電磁彈射打包。克拉姆尼克強調,不引進等于十年無航母起飛,海軍變近海防御部隊。這中技解渴的路子,俄羅斯不是沒籌碼,能源換技術、北極權益置換、軍貿市場準入,都上談判桌。可主動權在北京手里,中國不是慈善家,賣不賣怎么賣,得掂量。
![]()
合作曙光,格局新生
俄中合作曙光乍現,北京評估路徑謹慎。2025年8月上旬,外交部大樓談判啟動,俄方清單能源管道、北極權益、軍貿準入,中方審查核心技術,電磁彈射參數加密。
9月福建艦流傳,全球關注編隊成熟,三機起降驗證體系,俄觀察員衛星追蹤起降點。10月15日聯合工作組連線,俄展示殲-35模型,中分享測試曲線,框架初定:部分轉讓生產鏈,俄羅斯本土組裝,工人培訓焊接機身。
![]()
這合作不光技術交換,還重塑軍貿生態。俄羅斯用中國艦載機,印度德里會議評估,殲-35報價低,蘇-33維護貴,或轉向首批訂單。越南港口俄式艦檢修零件短缺,中國方案入圍,殲-35演示飛行尾焰拉長。
中東沙特訪華摸空警-600模型,問兼容。俄羅斯海軍轉型近海,波羅的海巡邏護衛艦編隊,導彈艇發射煙霧升騰,無航母靠潛艇聲納掃描。
![]()
中俄合作框架定,全球海軍生態重塑。中國武器經濟,印度轉向訂單,越南港口殲-35推入機庫。俄羅斯轉型近海穩,波羅的海巡邏艇影霧中。北約報告提及中俄聯手,地圖線條重繪。話說,這曙光照進藍水,俄羅斯求新得解,中國輸出穩深藍,軍貿大勢向東移,誰說海軍格局不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