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九暖烘烘,母九穿單衣”這句農村老話,流傳于我國北方多地,是勞動人民通過長期觀察總結出的冬季氣候預測經驗。所謂“公九”“母九”,指的是冬至后“數九寒天”的起始日期——若冬至當天為單數日(如初一、初三等),則為“公九”;若為雙數日(初二、初四等),則為“母九”。根據民間說法,“公九”預示冬季偏暖,“母九”則預示嚴寒。2025年冬至為12月21日(農歷十一月初一),恰逢單數日,屬于“公九”,按照農諺預測,今冬可能出現暖冬現象,看看有道理嗎?
![]()
一、“公九曖烘烘,母九穿單衣”
"公九曖烘烘,母九穿單衣"這句氣象諺語以生動擬人的修辭勾勒出冬九寒天的陰陽嬗變。當冬至逢單數年份(公九),凜冽的朔風猶如裹著棉襖的壯漢,雖寒氣砭骨卻暗藏陽和之氣,積雪下涌動著大地回暖的脈動;若遇雙數年份(母九),倒春寒便似褪去冬裝的女子,看似衣衫單薄實則暗藏料峭鋒芒,乍暖還寒間常殺得人措手不及。這種陰陽交替的物候現象,恰如《黃帝內經》所述"重陽必陰,重陰必陽"的宇宙節律,在二十四番花信風的輪回中演繹著天地呼吸的韻律。
細究其科學機理,實與北半球極渦振蕩密切相關。公九年份極地渦旋如金鐘罩般穩固,將寒流禁錮在極地,使得中緯度地區雖表面嚴寒卻內蘊春意;而母九時節極渦潰散,冷空氣如脫韁野馬南下肆虐,即便氣溫讀數稍高,濕冷入骨的"透骨寒"反而更勝一籌。這種氣候特征在長江流域尤為顯著,明代《農政全書》早有"冬九九陽生,單雙各不同"的記載,與當今氣象大數據揭示的(厄爾尼諾-南方濤動)年際震蕩規律不謀而合。
民間智慧更將其具象為生活哲學:公九時節當如智者韜光養晦,外裹皮襖內懷暖爐;母九之際則需效仿舞者身姿,輕裝之下暗藏護心鏡。這種對自然法則的詩意詮釋,既蘊含著"陽伏不能出,陰迫不能蒸"的易理玄機,也折射出農耕文明"觀物取象"的生存智慧,在霜天雪地中譜寫出一曲天人相應的時令交響。
![]()
?二、農諺背后的氣候智慧
這種樸素的天氣預測方法,實則蘊含著古人對天文歷法與物候現象的深刻理解。冬至作為二十四節氣中最早被確定的節氣,其日期在公歷上相對固定(12月21-23日),但農歷日期每年不同。古人發現,冬至日期的奇偶性與后續冷空氣活動存在某種關聯:單數日開始的“公九”年,冷空氣南下頻率往往較低;而雙數日的“母九”年,則易受強冷空氣持續影響。現代氣象學研究顯示,這種規律可能與大氣環流周期性波動有關,例如北極渦旋的強度變化會影響我國冬季氣溫。
從物候學角度看,“公九曖烘烘”的現象在近十年已有多次驗證。例如2020年冬至為12月21日(農歷十一月初七,單數日),當冬全國平均氣溫較常年偏高1.1℃,華北多地出現“三九”期間河流未封凍的罕見現象;而2018年冬至為12月22日(雙數日),次年1月便遭遇席卷全國的“霸王級”寒潮,印證了“母九穿單衣”的警示作用。
![]()
三、2025年冬季氣候趨勢研判
結合氣象部門預測與農諺提示,2025-2026年冬季可能呈現“前冬暖、后冬波動”的特點。國家氣候中心數據顯示,受中等強度厄爾尼諾事件持續影響,今冬全國大部地區氣溫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尤其華北、黃淮等地偏暖概率較大。這與“公九曖烘烘”的預測方向一致,但需注意兩個關鍵時段:
1. 入九初期(2025年12月22日-2026年1月9日):由于“公九”效應疊加厄爾尼諾暖相位,中東部地區可能出現階段性高溫,華北平原日最高氣溫或達10℃以上,江南部分地區甚至出現20℃左右的“小陽春”天氣。此時盲目“穿單衣”仍需謹慎,晝夜溫差可達15℃以上。
2. 三九四九時段(2026年1月9日-2月16日):雖然整體偏暖,但北極濤動負相位可能導致1月下旬至2月上旬出現強冷空氣間歇性南下,東北、新疆北部等地可能出現-35℃以下的極端低溫,南方則需防范“速凍型”濕冷天氣。這種“暖中有寒”的特征,正是“公九”年典型的氣候表現。
![]()
四、古今預測方法的科學對話
將農諺與現代氣象預報對比,會發現許多有趣的重合點。中國氣象局發布的冬季氣候預測中,特別提到“東亞冬季風強度偏弱,冷空氣活動路徑偏北”,這與“公九”年冷空氣勢力減弱的傳統認知高度吻合。但現代科技進一步揭示出:厄爾尼諾會導致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異常偏強,如同給我國東部撐起“保溫罩”,使得寒潮難以長驅直入。
值得注意的是,農諺的地域適用性需辯證看待。在東北地區,即便“公九”年也可能出現-30℃的極寒;而華南地區“母九”年最低氣溫很少低于5℃。中國農業科學院的研究表明,黃淮海平原的冬小麥產區,農諺準確率可達70%左右,但在西南丘陵地帶則不足50%。這提示我們,傳統智慧需要結合本地化氣象數據靈活應用。
![]()
五、應對暖冬的實用建議
面對可能到來的偏暖冬季,民間早有“暖冬備春寒”的防范意識。根據農業農村部發布的《冬季農業氣象災害防御指南》,建議采取以下措施:
1. 農業生產方面:北方冬小麥區需控旺促壯,防止暖冬導致提前拔節而遭遇倒春寒;南方油菜田應開溝排水,預防濕漬害與菌核病。果園可采取樹干涂白、覆蓋地膜等方式調節地溫。
2. 健康防護方面: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提醒,暖冬更利于病毒傳播,需加強流感疫苗接種;室內外溫差大易誘發心腦血管疾病,建議采用“洋蔥式”穿衣法,及時增減衣物。
3. 能源儲備方面:雖然采暖需求總體降低,但電力部門預警,南方空調制熱負荷可能增加,建議城鄉居民錯峰用電,避免電路過載。
![]()
回望“公九曖烘烘,母九穿單衣”這句古老諺語,它不僅是農耕文明的智慧結晶,更體現了人與自然對話的持續努力。在氣候變化加劇的今天,我們既要珍視這些歷經千百年檢驗的經驗法則,也需借助衛星遙感、數值預報等現代手段,讓傳統智慧在新時代煥發生機。正如一位老農所言:“天爺爺的臉色要看,氣象臺的屏幕也要瞧”——這或許正是對待自然規律最務實的態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