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聲明: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天氣越來越涼,街頭行人換上厚外套,商場里的棉服開始上新,飯桌上的熱湯也多了幾分香氣,季節在悄悄變換,冬天真的要來了。
每年十一月七日前后,太陽到達黃經二百二十五度時就是“立冬”,也是冬季的第一個節氣,從這一天開始,白晝縮短、夜晚拉長,寒氣逐漸加重,秋天正式和我們告別。
![]()
古人說:“立,建始也。”立冬的“立”,意味著一個新的季節開始;而“冬”字,在古文字中,下半部分像冰的形狀,代表寒冷與封藏。立冬之“立”,不僅是自然意義上的“冷”,更是人們生活節奏的改變。
在農業社會,立冬是個非常重要的節點,莊稼已經收進倉里,地里的活暫告一段落,人也要“歇一歇、藏一藏”,農民會修農具、整屋舍,準備過冬的糧食和柴火。
![]()
過去的朝代里,皇帝在立冬這天要舉行“迎冬大禮”。文武百官穿上禮服,隨皇帝到郊外祭天,寓意“順天時、重農事”。
老百姓在這天也有自己的儀式:殺豬宰羊、釀酒做肉、貼窗迎冬。雖然現在的生活早已不同,但那種“迎接冬天”的儀式感,仍藏在我們心里。
![]()
每逢立冬,人們總愛抬頭看看天:“立冬晴,一冬凌;立冬陰,一冬溫。”
這句俗語的意思很簡單:立冬當天如果是晴天,冬天多半會比較冷,冰凍的日子多;如果是陰天或下雨天,那冬季可能會相對暖和一些。
![]()
古人沒有衛星、沒有氣象雷達,全靠觀察天象、風向、云色來總結經驗,幾千年的積累,慢慢形成了許多“以日測季”的諺語。
從氣象學角度看,立冬晴朗往往說明北方的冷空氣勢力較強,天空高遠、云量少,這樣的天氣模式,意味著冷空氣活躍,接下來一段時間冷勢不減,冬季也更容易偏冷。
![]()
相反如果立冬這天陰沉或下雨,多半是暖濕氣流占上風,冷空氣偏弱,冬天就可能偏暖。
當然氣候變化復雜得多,不可能只靠一天來判斷整個冬天的走向,如今科學預測講究長期觀測、數值模擬,但這些古老的說法,依然有它的參考意義,它代表的是人們對自然細微變化的感知,也是一種生活經驗的積累。
![]()
每到立冬,大家總愛問:“今年冬天會不會特別冷?”其實,不論冷冬還是暖冬,都有利有弊。
暖冬的好處顯而易見:氣溫高一些,取暖花費少,出門不那么麻煩,尤其對老人、小孩或身體虛弱的人來說,暖冬意味著更少的感冒與關節疼。
![]()
但暖冬也有問題,冬天太暖,地里的害蟲和病菌容易存活,第二年春天病蟲害就會多,對于依然依靠農業生產的地區,暖冬反而是一種“潛在的壞消息”。
另外冬天若少雪,土壤缺乏“凍透”過程,來年春耕時地氣難以恢復,也容易影響產量,冷冬則恰恰相反。
![]()
冷空氣頻繁,氣溫低,雖然人覺得冷,但自然界卻在“清洗”,蟲卵凍死、病毒活性下降,來年就少災害。古人常說“瑞雪兆豐年”,正是這個道理。
只是,冷冬對人確實難熬。寒風刺骨、手腳冰涼,取暖成本增加,對老年人心腦血管也是一種考驗。尤其在北方,遇到“斷崖式降溫”,那種冷能透到骨頭里。
![]()
所以,人們的希望很現實既不要太暖,也別太冷。可惜,天氣從不隨人意,只能隨時調整自己。無論今年是冷冬還是暖冬,最重要的都是“順時養身”。立冬不僅僅是天氣的分界線,更是養生的起點。
古人講:“冬三月,此為閉藏。”意思是說,冬天是“藏”的季節,要養精蓄銳、少耗多養。現代人雖然不種地,但身體的節奏依舊要跟著自然走。
![]()
冬季氣溫低,陽氣潛藏,飲食宜“溫補為主”。老話里有句:“立冬補冬,補嘴空。”意思是這時節最該補身子。
適當的進補,不只是吃好喝好,而是要吃得對。冬季進補的食材講究“溫而不燥、潤而不膩”。以下幾種,是最常見、也最實用的冬令食補。
![]()
比如雞肉性溫味甘,富含優質蛋白和氨基酸。相比紅肉,它脂肪少,容易吸收。立冬這天,許多家庭都有燉雞湯的習慣。
一鍋熱騰騰的雞湯,不僅能暖身,還能補氣血。燉的時候加些蘿卜、蘑菇或枸杞,能讓味道更鮮,也讓營養更均衡。
![]()
而南方不少地方立冬要吃湯圓。湯圓圓潤、寓意團圓,也代表家人相守的幸福。糯米性溫,能補脾養胃,對冬天易寒胃痛的人尤其合適。
現代人口味多樣,甜咸皆可:黑芝麻湯圓香滑可口,三鮮湯圓鮮咸開胃。立冬吃碗湯圓,不只是食補,更是心補。
![]()
冬天雖然冷,卻常常干燥。暖氣一開,空氣更燥,嗓子、皮膚都容易干。雪梨正好能潤肺生津、緩解咽喉不適。
若覺得生吃太涼,可以加冰糖小火燉,溫潤又香甜。這樣的“清潤補”,能與雞湯、肉類形成互補,讓身體更舒適。
![]()
進入冬天,人容易犯懶、情緒低落。白天短、黑夜長,陽光少,心情也容易跟著變陰沉。
古人早就發現了這個規律,他們提倡“冬養心靜”。意思是說,冬天要讓身體慢下來,也讓心安下來。
![]()
現代生活節奏快,立冬對我們其實是一個提醒:該收的收一收。減少外出熬夜,少讓身體透支;吃得暖一點,睡得早一點;在家多陪家人,少生氣多笑笑。
![]()
- 信息來源:《農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