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郵政局統計,我國2024年通過郵政系統訂銷的報紙業務量為169.5億份,同比增長1.5%,換算到每個人身上,一年人均12份報紙。
在數字媒體鋪面鋪開的今天,我們很難想象,紙質報紙仍然還保持著驚人的訂閱量。
根據出版署2025年初發布的數據,截至2024年底,全國仍然有1732家報社在正常運營,每日總印量為1.13億份,按照14億人口計算,這意味著人均年訂閱量仍然高達12份。
在電子信息時代,為什么傳統的紙質報紙仍然能夠保持如此龐大的訂閱量,這些報紙又都是誰在看呢?
![]()
盡管目前的電子信息時代已經發展迅猛,但紙質報紙的發行量其實依然很可觀。
早在2023年,全國報紙總印數就達到了260.1億份,總發行量為258.4億份(含電子報發行量),營業總收入更是達到了616.6億元,利潤總額也高達66.4億元。
這個數字雖然較2015年的2.43億份下降了53%,但依然是一個不容忽視的龐大數字。
畢竟在今天,平日里我們看起來并不顯眼的報紙,一年竟然也能夠創造幾十億的利潤,可以說是非常意外了。
而哪怕是在全球范圍內,其實紙媒的受眾依然也不小。
根據報業聯合會2024年數據顯示,全球每天仍然有超過3.8億份報紙被印刷發行,而我國的數據則顯示,截至2024年底,全國仍然有1732家報社在正常運營,每日總印量為1.13億份。
在今天,誰還在看報紙呢?
看報紙的主力人群,還是65歲以上占比最多。該群體占紙質報紙訂閱總量的47%,截至2024年底,我國65歲以上老年人口已經達到2.2億,其中約有3500萬人仍然保持著閱讀紙質報紙的習慣。
老年人看報紙,其實也很正常。首先就是從生理層面來看,老年人普遍存在視力退化的問題,紙質報紙的印刷字體較大,排版寬松,閱讀體驗是明顯比電子屏幕更好的。
另外對老年人來說,長期形成的閱讀習慣也難以改變,翻閱報紙的動作本身也成為老年人日常生活儀式的重要組成部分。
而在認知層面,老年人對新興技術的接受度相對較低,而紙質報紙的信任感自然也更強。
羅切斯特大學傳媒研究中心2024年對2000名65歲以上老年人的調查表明,83%的受訪者認為閱讀紙質報紙比使用電子設備“更輕松、也更舒適”。
除了個人看報紙的習慣之外,我國另一個報紙的受眾群體,還是龐大的機關事業單位。以人報為例,該報日發行量高達300萬份,其中約240萬份都是直接配送到各機關單位。
這種訂閱模式具有鮮明的特征,不僅可以了解國家大事,更可以學習看資訊,是人們洞悉國內外重要的媒介。
而對地方社區來說,本地報紙也是維系社區聯系的重要紐帶。在小城鎮和鄉村地區,本地報紙也承載著社區新聞、活動通告和地方歷史,這些內容對大型媒體來說可能不重要,但對地方社區的成員來說,卻是構建共同體認同和歸屬感的關鍵。
![]()
哪怕是在互聯網已經非常普及的今天,可以說紙質報紙仍然具有不可替代性。
和互聯網媒介相比,報紙在時效性和互動性、便捷性上的確存在著一定的不足,但更要注意的是,報紙還是重要的資源獲取和權威性報道的媒介,幾乎是沒有之一。
不管是報紙的權威價值還是閱讀方式,以及歷史縮影,這些都是互聯網不可替代的。
主流的報紙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其實早已經建立了一套非常成熟的選題模式,確保了發布信息的真實性和準確性,報紙作為傳統的媒介,也有專業的采編團隊和編輯團隊,這些都可以確保報紙的每一條新聞都是經過極強的流程走出來的,可以說是一份報紙本身,就是很好的一天大事匯總。
另外在互聯網普及的今天,盡管網絡已經成為人們獲取信息的重要途徑之一,但仍然也有許多地區存在網絡覆蓋不足,或信號不穩定的問題,在這些地區,人們往往無法通過網絡獲取新聞信息,而報紙則可以成為人們了解國內外的重要渠道。
除了以上優勢,報紙還有一個無法替代的東西,那就是深度的閱讀體驗。
紙質閱讀是不受電子干擾的,這是天然的物理屏障。可以大大提升讀者的專注力,讓讀者更容易進入到閱讀的“心流”狀態。
在指尖與紙張的交互中,閱讀已經不是信息的被動接受,而是思想的主動耕耘。
研究指出,紙質閱讀無論是在休閑還是學術,都可以顯著提高閱讀理解能力,這可能是因為紙質閱讀需要更集中的注意力,且格式固定,也方便讀者更好地理解和吸收內容。
有了受眾群體,報紙的商業模式,在今天仍然具有一定的潛力。
![]()
2023年一年,我國的報紙就能夠創造幾十億的利潤,由此可見這行的商業模式雖然沒有太大受到互聯網的影響。
報紙的商業模式,簡單來說就是布局新聞采編、廣告經營、活動策劃、文化創意等環節,打造自己的全產業鏈閉環。
在橫向層面,報紙則與運營商、互聯網平臺、線下場館合作,打造了一套自己的“內容+服務+場景”的生態。
在一些特定的領域,例如金融、法律和學術界,報紙仍然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專業人士依賴報紙提供的深度報道和分析,這也是許多線上的內容平臺無法做到的。
在自媒體時代,信息多而雜,有時候太多的信息反而干擾了人們獲取高質量信息的渠道,而報紙在這一方面的優勢,可以說目前來看仍然無法撼動。
盡管互聯網飛速發展,但紙質報紙仍然保持著龐大的訂閱量和影響力,這主要得益于其獨特的讀者群體,不可替代的閱讀體驗,以及穩定的商業模式和文化認同。
在可預見的未來,紙質報紙仍然會在特定領域和人群中會保持著重要地位。
互聯網在一定程度上的確是壓縮了報紙的生存空間,但我們也會發現,哪怕是在今天,紙質閱讀仍然有它獨特的魅力,憑借這一點,報紙可以說永遠也不會被互聯網完全替代。
end.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