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何以為漢?
答案將在彭城揭曉!
第三屆漢文化論壇開幕在即
70+學者名家齊聚徐州
共探漢文化“和合共生”的現代智慧
這波“漢”流,必須追!
![]()
11月4日至5日,第三屆漢文化論壇將在徐州舉行。本屆論壇由徐州市委、徐州市人民政府主辦,徐州市委宣傳部、江蘇師范大學、現代快報社承辦。70多位頂尖學者、文化名家、領軍人才將齊聚彭城,共溯漢文化之源,共話漢文化之興。
本屆漢文化論壇主題為“何以為漢·和合共生”,由一個主論壇和四個分論壇構成。漢文化作為中華文明的瑰寶,蘊含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凝聚了中華兒女靈魂深處的文化認同,是徐州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同時,漢文化作為江蘇“吳韻漢風”文化特質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江蘇省探索中華民族現代化文明建設的重要文化資源。徐州作為兩漢文化的發祥地和集萃地,歷史底蘊深厚博大,文化遺址遺存燦爛。因此以“何以為漢·和合共生”為主題,開展學術研究和討論,可以為研究中華文明形成與發展、內外機制和演進路徑提供重要力量。
![]()
主論壇主旨演講環節由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高級研究院院長徐興無主持,中國作家協會書記處書記胡邦勝,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王巍,中國人民大學榮譽一級教授、西北大學歷史學院教授王子今,華東師范大學政治與國際關系學院教授約瑟夫·格雷戈里·馬奧尼,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馮正功等5位專家進行發言。
![]()
四個分論壇和主論壇
相輔相成各具特色
分論壇一:
“大漢天聲——漢文化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數智傳播”,旨在探索科技賦能文化傳承的新路徑;
分論壇二:
“大漢文章——漢文化傳承與現代城市更新”,探討漢文化傳承和現代城市的融合之道,讓古老文明滋養當代城市靈魂;
分論壇三:
“漢風遠揚——漢文化與世界文明的融通互鑒”,著眼于漢文化與世界文明的融通互鑒,彰顯中華文化的開放與包容;
分論壇四:
“漢家陵闕——獅子山楚王陵發掘30周年暨漢王陵的考古成就”,系統回顧獅子山楚王陵發掘成果的同時,對漢代王陵的考古成果進行梳理。
![]()
本次論壇匯聚了來自中國作協、中國國家版本館、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陜西省考古研究院等國家級學術重鎮的權威專家,以及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南京大學、浙江大學、天津大學、山東大學、西北大學、河南大學、華東師范大學、東南大學、南京師范大學等頂尖學府的知名教授,更不乏文旅產業領軍者與成功企業家的身影,實現了學術、產業與文化的多元碰撞。
論壇亮點紛呈,除了名家大咖外,數字人漢高祖“劉邦”也將穿越時空亮相。這是經權威專家的再三考證、嚴格把關,以數字人真身的形式,還原出最接近真實歷史的漢高祖劉邦形象。
【 第三屆漢文化論壇 】
![]()
![]()
論壇期間,還有三項重要發布,包括:漢文化網絡文學專題創作扶持計劃、中國國家版本館與徐州市文廣旅局關于漢畫像石數字化合作項目、徐州古城數字圖譜建設項目。
另外,在會場還將設置“書卷里的兩漢”“非遺里的兩漢”展陳板塊,展示兩漢文化書籍文獻和本地漢文化研究最新成果,展陳漢繡、香包、徐州剪紙、泥塑(漢樂舞俑)等漢代傳承至今或漢文化主題的非遺技藝。
同時展陳徐州市文聯“彭城七里·鏡觀文脈”攝影活動征集作品,展示彭城七里文脈保護、文旅融合、城市生活、民生改造等最新成果。
11月4日-5日
鎖定徐州
![]()
徐州廣電編輯 | 黃雨桐
一審 | 姚亮
二審 | 朱宸昕
三審 | 張清
![]()
轉發+在看,告訴身邊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