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部新創劇目、7部經典復排劇目、10部音樂作品,43家文藝院團在江蘇13個設區市20余座劇場接連登場,共同織就了一幅流動的藝術畫卷。10月28日,2025紫金文化藝術節在江蘇大劇院落下帷幕。為期一個月的藝術盛宴,不僅展現了江蘇舞臺藝術的厚實家底和不俗實力,更以藝術為媒,將文化的種子撒向城鄉每個角落。
經典與創新共鳴
傳統在現代煥發新活力
今年紫金文化藝術節的舞臺,傳統與現代交織,經典與創新共鳴。
舞臺藝術作品會演聚焦“新創劇目+經典復排”雙主線,首次將經典復排劇目納入會演板塊,形成了新作與經典對話的亮麗風景。
其中,新創劇目緊扣時代脈搏。15部新創作品聚焦時代主題,深入挖掘江蘇地域文化特色。
![]()
由興化市淮劇團傾力打造的現代鄉村淮劇《油菜花開燕歸來》以蘇中水鄉的鄉村振興實踐為背景,講述了一位普通女村官在省委鄉村振興工作隊的幫助下,筑巢引鳳,召喚年輕人回村,推動文旅融合的感人故事。
劇中巧妙融入興化千垛菜花、生態農業等地域元素,以淮劇特有的唱腔與舞臺美學,勾勒出一幅產業興、鄉村美、農民富的壯美畫卷。最終,現代鄉村淮劇《油菜花開燕歸來》憑借其深刻的思想性、精湛的藝術性和觀賞性,贏得了專家和觀眾的高度評價,被認為是一部“為新時代農民立傳,為美麗鄉村放歌”的誠意之作。
![]()
![]()
經典復排劇目則突顯守正創新。今年入選的7部經典復排劇目——揚劇《袁樵擺渡》、錫劇《攀弓帶》、京劇《詩文會》、京劇《烏龍院》、黃梅戲《真假新郎》、通劇《陳英賣水》、錫劇《孟麗君》,在保留傳統精髓的基礎上進行創造性轉化,讓老戲煥發新活力。
![]()
常州錫劇院復排的青春版《攀弓帶》讓一群20多歲的新生代演員站到了舞臺中央。“《攀弓帶》是常州錫劇院的‘骨子老戲’,一代一代傳承下來。” 導演王勝標表示,這次讓年輕人挑大梁是為了“以戲帶功”——既讓老戲有新模樣,又使年輕演員練就了本事。
![]()
戲曲傳承,關鍵在人。在江蘇省戲劇家協會名譽主席、戲曲理論家汪人元看來,經典劇目代表著各個劇種在真正意義上的“有效積累”,復排則是遺產搶救與保護、人才有效培養、觀眾的吸引與引導、良好戲曲生態環境建設的最好方式。
觀眾與藝術零距離
大眾共享文化盛宴
“人民的節日”的宗旨在本屆藝術節得到了充分體現。數以萬計的觀眾走進劇場,近千場群文活動遍布城鄉,藝術真正走到人民中間,成為大眾共享的文化盛宴。
演出現場氣氛熱烈,觀眾熱情高漲——淮劇《油菜花開燕歸來》在宿遷演出結束時,熱情的掌聲經久不息,演員多次謝幕。青春版《攀弓帶》演出現場,掌聲雷動,喝彩聲不斷……
![]()
一位來自宿遷本地的老戲迷在觀看《油菜花開燕歸來》后激動地說:“我很久沒看到這么打動人的現代戲了。它唱的就是我們身邊的事,年輕人回鄉創業,農村越來越好,聽著熟悉的淮劇唱這些新事,感覺特別親切,也特別受鼓舞。”
惠民措施讓藝術普及。藝術節堅持低票價政策,并創新推出多種惠民舉措。
為培養文明觀演習慣,金湖縣文化藝術中心在演出前增設“搶紅包”互動——提前到場者掃碼進群,手氣最佳者可獲下一場門票。這一巧思,既減少了遲到現象,也積累了忠實觀眾。
“藝術節‘下沉’,帶來的不僅是演出,更是審美啟蒙,”金湖文化藝術中心總經理張雯表示,很多農村觀眾以前從未走進大劇院,對觀演禮儀一無所知。如今,他們不僅主動購票,還開始討論劇情、演員和舞美。
![]()
文化場館建設助力文化惠民。本屆藝術節首次實現全省13個設區市全覆蓋,標志著江蘇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邁出堅實步伐。
今年2月正式啟用的新沂大劇院,填補了當地長期缺乏高標準專業劇場的空白。
退休教師王老先生和幾位老戲迷早早相約而來:“以前看場好戲得輾轉徐州、南京,現在家門口就有專業大劇院,音響、燈光、視線,樣樣不輸大城市。”
從城市到鄉村
處處都是文化的大舞臺
秋日的江蘇,因紫金文化藝術節,變身歡快的藝術大舞臺。從文化館非遺小劇場的淮劇盛宴,到興趣教室的公益課堂,再到鄉村舞臺的民藝展演,江蘇城鄉之間處處涌動著文化熱潮,勾勒出一幅公共文化浸潤人心的鮮活畫卷。
十月初的某個早晨,王惠芬像往常一樣早早收拾好舞鞋,等著丈夫開車送她去句容市文化館。下蜀鎮距離句容市單程車程40分鐘,風里來雨里去,她這一堅持,就是三年。“一開始就是喜歡跳舞,沒想著能學出啥樣,可來了之后就舍不得走了。”王惠芬說,以前上舞臺心里就像打鼓,現在聽到音樂一放,自信勁兒就來了,她還把練舞的視頻發在抖音上,慢慢攢了2000多粉絲,“不光自己開心,還能把這份歡樂傳給別人,多好。”
![]()
如今在句容,文化活動深入基層,如果說文化館的“藝課堂”是家門口的“固定樂園”,那輛“茉莉花開”流動舞臺車,就是跑遍城鄉的“移動戲臺”。今年9月剛領到車,文化館的人就沒閑著,國慶前幾日,舞臺車連著辦了三場大活動——百姓大舞臺、詩歌朗誦會、詩詞大賽,燈光一亮,音響一開,不管是廣場上的年輕人,還是搬著小馬扎來的老人,都看得津津有味。“以前辦演出,得提前租設備、搭舞臺,麻煩得很。現在這車打開就能演,不僅能送節目,還能給大家講政策、說法律,真是幫了大忙了!”句容市文化館館長郭飛笑著說。
![]()
一場場送戲下鄉,讓文藝之光照亮基層。在揚州寶應,為了有效傳承、保護與發展省非遺項目淮劇,寶應縣文化館打造了“荷鄉淮劇大舞臺”與“星期一劇場”雙軌并行制度。“荷鄉淮劇大舞臺”立足本土優勢,組織全縣十余家業余淮劇社團開展常態化下鄉巡演,年均20場,實現鎮村全覆蓋,培育了扎根鄉土的“非遺傳承生力軍”。
![]()
2025 紫金文化藝術節以經典與創新共舞、城市與鄉村聯動的姿態,讓文化之美浸潤人心,更書寫了江蘇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展的生動篇。
現代快報/現代+記者 李鳴 宋經緯
(圖片來源:紫金文化藝術節組委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