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高校師生沖突,沖上了各大平臺熱搜。
這件事發生在重慶工商大學,在一堂法學課上,一名胡姓女老師向一名女同學提問子公司和分公司的區別。
女生沒回答上來,胡老師又提問了三名男生,在男生做出回答后,胡老師表揚了男生,批評了這個表現欠佳的女生。
事后,女生對胡老師心生不滿,在學校的社交平臺上發帖指責這位女老師。
什么“上課特別刻薄”、“媚男行為頻出”、“把沒禮貌當幽默,還覺得自己是女強人”,等等。
![]()
雖然沒直接點名,但本學院的學生一琢磨,就明白了這是在內涵胡老師。
老話說“背后莫說人”,說了人就得做好被發現的準備。
胡老師果真發現了此事,她怎么都想不到自己在學生的嘴里竟是這樣的形象。
胡老師十分生氣,立馬在班級群里@了這位女生,對話如下:
![]()
![]()
![]()
胡老師要求該女生拿出“刻薄”“媚男”的證據,否則就要起訴她侵犯名譽權。
炮轟該女生聽課不認真,還要人哄著,捏造事實詆毀別人,明確要她承擔法律責任。
女生一看胡老師動真格的了,也害怕了。
先是私信胡老師道歉,又說自己得了ADHD(注意缺陷與多動障礙)。
![]()
胡老師卻并不接受這種解釋,堅持要她拿出證據。
該女生一看胡老師油鹽不進,只得鄭重道歉,說自己只是在氣頭上才做出了不理智的行為。
![]()
女老師依然不接受,放話多說無益,讓她等著應訴吧。
此時,有人說,這老師也太強勢了,女生都道歉了,還那么強硬,這是用自己身份、學識在威脅、恐嚇學生。
但我們不要忽略以下兩點:
首先,這本來是一次正常的師生互動,卻被女生扭曲成老師媚男,刻薄,擱誰誰不生氣?
其次,如果她是真心悔過倒還好說,可有人扒出她的朋友圈,內容更是污糟,沒法用語言描述,大家看圖吧。
![]()
![]()
![]()
自己聽課不認真,回答不了老師的問題,不認真反思,反而將這種挫敗的情緒推給老師,對老師進行人身攻擊,這套邏輯真的很“女拳”。
朋友圈里所謂的“男人地位高,是因為被媚爽了”“老子真的最討厭骨子里媚男的女的……這些詞匯真的很不好。
“媚男”通常一個帶有強烈女權主義色彩的嚴肅詞匯,通常指女性系統性地討好、迎合男性,維護男權價值,是一種對女性的貶低評價。
“沒禮貌”更是對個人品格的直接貶低性評價。
一個老師被指“打壓學生”、“裝”,這都會導致老師的社會評價降低。
你看這個女生她連標點符號都用不明白,語言表達都沒有基本的條理邏輯,但是她卻能夠很熟練地用“媚男”這樣一個宏大的詞匯去給與之發生沖突的人扣帽子。
![]()
這是一種表面能力和抽象概念運用之間的脫節。
她可能甚至都不知道“媚男”這一詞匯的社會意義,她使用它純粹是因為它好用、有效。
這一詞匯此時可能僅僅簡化成了一個“讓我不舒服的年長女性”的萬能標簽。
它不再是一個分析工具,而更像一個帶有魔力的咒語--只要念出這個詞,就能瞬間將對方釘在“道德反派”的恥辱柱上,同時將自己置于“正義受害者”的安全位置。
這真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如果胡老師沒能邏輯清晰的應對,她面臨的會是什么?
會不會又是武大肖同學那個下場?
為了一己私欲故意挑起男女對立,用性別議題攻擊別人的人,真的很討厭!
這些人只會灼傷他人,制造廢墟,像一個舉著火把的縱火犯。
這些人太擅長將一個簡單的小事演化成男女的對立了,將個體矛盾直接上升為群體矛盾。
“女拳”越來越嚴重,就是因為這樣的人。
要知道網絡不是法外之地,成年人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你可以道歉,但別人也可以選擇不原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