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新任首相高市早苗上任后給美國奉上的“厚禮”,福特F-150皮卡訂單、追加大豆采購、簽20年LNG長約,以及豐田砸100億美元去美國建廠。這些看似生意的背后,有哪些針對中國的招數?
大豆訂單雖小,但能減輕中國的談判籌碼
日本敢拿大豆訂單當敲門磚,一定程度上摸準了中美貿易的命門。過去十年中國從美國買了2.71億噸大豆,占美國出口總量的一半以上,隨著今年中美摩擦的升溫,中國果斷停止了對美國大豆采購。美國的幾大農業州不但倉庫里堆得滿滿當當,新的收成也只能爛在地里。
日本高調宣布擴大美國大豆采購,日本每年本身就要進口200多萬噸美國大豆,跟中國的購買數量完全無法相比,但此時的“接盤”恰到好處,能夠幫助美國小小的解圍,甚至可能引發連鎖反應。有日本打樣,美國脅迫一些國家也來接盤大豆等美國農產品也不是不可能,這將對我國的談判籌碼進行削減。
![]()
當然,美國大豆的價格比巴西大豆高一些,日本企業等于是替政治買單,國內農協罵聲一片。
LNG低價協議,幫美國攪局能源市場
日本與美國簽下20年的LNG大單,報價比國際均價略低,這是幫助美國在能源市場攪局、卡位。
美國一直想把LNG賣到亞洲市場,但價格上沒多少優勢,一直沒能打開局面。此次日本帶頭簽長期低價單,等于是給美國LNG打廣告,幫著美國在亞洲能源市場站穩腳跟。能源合作是鞏固美日同盟的硬紐帶,美日在能源領域綁得越緊,就越能在印太戰略里給中國添堵。
![]()
豐田百億建廠,供應鏈遷離中國的危險信號?
最值得中國警惕的,還是豐田砸100億美元去美國建工廠。豐田在中國的產能不低,每年在150萬輛以上,中國市場占豐田全球銷量的五分之一。
豐田砸巨資到美國建廠,存在供應鏈轉移的風險,美國一直攛掇盟友搞供應鏈遷離中國。雖說豐田中國區負責人表態“不會減少在華投資”,但美國如果兌現補貼承諾,又有日本方面背書,大量產能往美國騰挪完全可能。美日在汽車產業綁得越緊,就越容易在新能源汽車標準、貿易壁壘上聯手針對中國。
![]()
![]()
日本的“夾縫算計”,中國如何應對?
高市早苗的這波“送禮”,本質上用日本企業的錢,換取美國的戰略信任,順便給中國添堵,想在中美之間卡個“第三極”的位置。她的算盤打得精:政治上穩住美日同盟,經濟上換美國的科技優待,戰略上提升日本存在感。
但對中國來說,警示意義遠大于實際損失。短期來看,貿易籌碼被削弱、能源市場多了變數、供應鏈有轉移風險,長期來看,美日同盟的強化會讓印太地區的博弈更激烈,中國面臨的戰略壓力會越來越大。
中國需要穩住自己的基本盤,加強與巴西、俄羅斯的農產品和能源合作,把國內產業鏈做扎實然后更好的“走出去”,但必須警惕的是,這種“以經貿換政治”的玩法,可能會被其他國家和地區效仿,以后中美博弈的場子,只會更加復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